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0 18:54
財聯社9月10日訊(編輯 夏軍雄)自2011年福島核災難后,核能長期遭受質疑。然而,隨着全球人工智能(AI)繁榮帶來對大規模、可靠電力的迫切需求,核能及其所需的燃料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核能的復興正在推動對鈾的需求,濃縮鈾是核能發電所需的關鍵燃料。
鈾需求到2040年或達15萬噸
根據世界核能協會(WNA)上周發佈的報告,鈾的需求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近三分之一,達到約8.6萬噸;到2040年將進一步增至15萬噸。
報告指出,爲了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除了投入大量資金外,還必須加快許可審批、推動採礦技術創新,並開展新的鈾勘探。
報告還稱,預計2030年至2040年間,現有鈾礦的產量將減半,導致核反應堆的鈾需求與產量之間出現「巨大缺口」。
市場和商業諮詢公司Old Economy創始人Mahesh Goenka表示:「需求信號已經顯現。」他指出,西方國家此前計劃退出核能,如今已轉變為在延長反應堆使用壽命至2050年之后。
Goenka補充説:「如果西方國家新核反應堆的訂單開始增加,那麼巨大的增長空間就會出現……如果西方能夠建立起龐大的反應堆項目儲備管線,那就意味着鈾的需求增長速度將遠快於目前的預期。」
投資機會與地緣風險並存
不過,鈾市場正受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影響。據Old Economy數據,哈薩克斯坦繼續以40%的份額領先全球鈾產量,其中約一半為該國直接持有。與此同時,俄羅斯掌握着全球約40%的鈾濃縮能力。
「這個行業正在呈現幾十年來未曾見過的動能,」鈾濃縮企業Urenco首席執行官Boris Schucht在上周世界核能協會研討會期間表示。
他補充説,這個目前規模在70億至100億歐元之間的市場,正以每年1%至2%的速度穩步增長。
Schucht表示:「這是一個小而增長中的市場,它的規模有限,不算很大,而且在這個市場里開發技術的成本非常高。這使得整個市場相當複雜。」
據Schucht稱,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時,Urenco付出了高昂代價,全面終止了與俄羅斯的所有合同。該公司目前計劃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尤尼斯、荷蘭、德國和英國的四個工廠,將低濃縮鈾(LEU)的產能提升180萬分離功單位(SWU)。
其他公司也在尋求增加美國本土的供應。鈾能公司(UEC)上周宣佈將成立一家子公司,開發新的美國鈾精煉與轉化設施。
今年7月,Eagle Energy Metals宣佈計劃上市,該公司自稱是首家採用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技術開展鈾勘探的美國企業。
上周,法國公司Orano公佈了擴產計劃,以應對「鈾峰值」之后的年代。
Schucht警告稱,應謹慎看待科技企業參與核能市場。
他表示:「我們必須謹慎,確保核能市場仍然是核能市場,而不是像科技市場那樣迅速爆發的領域。因為核能相關的流程,如安全、設計和規劃,都不可能允許那種速度。」
Schucht還補充説,他對核能行業(以其漫長周期)能否支持科技行業的短期解決方案表示懷疑。
他説:「我堅信SMR和先進模塊化反應堆(AMR)的市場會發揮作用,但這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