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硬件配角」到「能源樞紐」,功率半導體或是下一個重估環節

2025-09-08 09:47

2025年09月08日 09:47:36

在「雙碳」戰略推動下,中國能源體系正在經歷一次深層次的重構。自2020年提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以來,傳統的「源-網-荷」線性模型正在被打破。新能源逐漸走到舞臺,電氣化程度加深,智能化、協同化的成分不斷增強。換句話説,能源系統正從一條直線,變成一張網。這里有個容易被忽略的環節:功率半導體。它負責電能的高效轉換和控制,決定了新能源能不能順暢接入電網,電動車能不能跑得更遠,儲能能不能真正發揮作用。功率半導體是這場轉型的「暗線」。在行業討論里,它常常被歸到「硬件細分」,存在感並不高,但一旦能源系統全面切換,它的戰略價值就會被放大。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或許正是少數還沒被過度交易的賽道之一。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興起讓這種轉變更為明顯。碳化硅和氮化鎵憑藉高壓、高頻、低損耗的特性,已經被證明能顯著提高電能轉化效率。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AI服務器、智能電網等領域的擴張正在不斷推高對高性能功率器件的需求。但高端產品的進口依賴和供應鏈波動,也讓「補鏈強鏈」成為共識。現實的衝擊讓產業界看清了一個事實:功率半導體不是可有可無的環節,而是關係到能源體系自主可控的戰略基礎。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批國內企業開始從功率器件製造的邊緣走向國家戰略協同的中心。以宏微科技(688711.SH)為例,作為國內功率半導體領域的領軍企業,宏微科技在IGBT、FRD等核心器件上持續研發,並積極佈局碳化硅和氮化鎵。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增長6.86%,歸母淨利潤增長18.45%,在行業激烈競爭中展現了韌性。公司1200V 40mohm SiC MOSFET芯片、1200V 13mohm SiC MOSFET芯片已通過可靠性驗證,自主研發的SiC SBD芯片已形成批量出貨,自研GaN 650V 75mohm芯片也已完成內部驗證並進入客户導入階段。近期,公司控股子公司芯動能獲得了自主品牌車企的SiC MOSFET器件定點通知,顯示出宏微科技從研發走向商業化的落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宏微科技並不僅僅把自己定位成器件供應商,公司在產業鏈協同和前沿應用領域保持推進。今年上半年以來,公司與華虹宏力達成長期合作,夯實工藝平臺;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共建實驗室,攻關器件可靠性;與懷柔能源實驗室探索碳化硅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應用;聯合新興能源企業瀚海聚能,前瞻佈局功率器件在直線型核聚變裝置中的應用場景。這樣的動作説明,企業正主動把自己嵌入更大的能源工程鏈路里,從單點突破走向系統參與。

這恰恰反映了國內功率半導體行業的新邏輯:少談短期規模,多看長期韌性;少依賴單一技術節點,多強調系統協同。功率器件不再是「某個環節的硬件」,而是在整個能源系統中承擔關鍵接口的角色。隨着能源結構的加速重構,這條「暗線」的價值會越來越清晰。宏觀敍事背后,技術門檻和產業環節的重組是真實發生的,而功率半導體恰好位於這種重組的樞紐位置。它的功能是把新能源電力高效、安全地轉化出來,讓整個系統運轉得順暢而穩定。功率器件本來是「電力電子」里的配角,過去行業關注度集中在數字芯片或整機系統。但隨着新能源車、儲能和分佈式發電的滲透率越來越高,電能雙向流動和柔性調控成為常態,功率半導體將從幕后走到臺前。

這種變化意味着功率半導體行業正處在被重新定價的過程里。短期內它的存在感或許還不足以引爆市場,但隨着能源系統逐漸切換,它有可能成為少數被市場低估的核心環節之一。未來幾年,這條「暗線」會不會成為驅動能源轉型的主線,將是值得長期跟蹤的方向。

(免責提示:上市公司信息僅供參考,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