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6 17:45
來源:環球網
近日,由生命科學集團賽多利斯和上海生物製藥行業協會舉辦的2025強化工藝峰會在上海落下帷幕。這場匯聚全球生物製藥領域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的行業盛會,不僅聚焦生物製藥連續流強化工藝的前沿動態與發展路徑,並重磅發佈《生物製藥連續流強化工藝白皮書》,為行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從 「引入者」 到 「共建者」
2025年,正值賽多利斯進入中國市場三十周年。三十年來,這家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知名企業,不僅見證了中國生命科學行業的崛起,更深度參與其中,實現了從技術「引入者」到產業「共建者」的角色轉變。
「深耕中國三十載,我們無比自豪能成為中國生命科學行業騰飛的親歷者、貢獻者與受益者。」 賽多利斯中國總經理王旭宇在峰會上表示,近十年來,中國創新生態日臻完善,崛起為全球醫學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其中,生物製藥是這股浪潮中最為活躍的力量。作為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製藥行業的合作伙伴,賽多利斯依託全球視野與支持網絡,將世界前沿的產品、技術和服務與本土需求深度融合,為中國生物製藥的發現與生產賦能,助推更多突破性療法早日惠及病患,改善更多人健康。
回顧發展歷程,本土化戰略是賽多利斯在中國立足並發展的核心。1995年,賽多利斯初入中國,將全球領先技術帶到中國市場;如今,已構建起生產、技術、服務於一體的完整本土化體系。目前,賽多利斯在中國建立了生產基地、三大客户應用與創新中心,以及全方位服務體系,為技術落地提供堅實支撐。同時,在華團隊從最初20人發展到800余人,能快速響應客户需求,依託 「生物工藝解決方案」 與 「實驗室產品與服務」 兩大核心業務,覆蓋藥物開發與生產全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賽多利斯中國生產基地已實現 「中國智造,服務全球」。王旭宇介紹,賽多利斯全球有30個生產基地,北京和上海基地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1995年北京基地生產出首臺天平,2018年推出生物工藝流體管理一次性產品,2025年5月上海工廠又產出首臺生物分子互作設備。這些產品不僅滿足中國市場需求,還通過全球供應鏈出口至亞太,部分產品供應歐美,展現出中國本土化生產的高標準。
面對全球生物製藥產業發展趨勢,王旭宇判斷,未來行業仍將保持低雙位數增長,生物分子多樣性會更復雜,從傳統疫苗、單抗,到雙抗、ADC藥物,再到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創新不斷加速。中國作為全球醫學創新重要策源地,將與全球同步發展,市場對生物技術的需求也會更多樣複雜。為此,賽多利斯近兩年來搭建中國產品開發團隊,並在2025年3月易貿會上推出首臺中國團隊自主研發生產的小型一次性層析系統,標誌着其本土化創新邁入新階段。「我們要與中國夥伴攜手,將‘中國新葯’的雄心轉化為‘全球好藥’的現實。」 王旭宇説。
連續流工藝破局產業痛點
本次峰會的核心議題——生物製藥連續流強化工藝,是賽多利斯推動行業技術革新的重要成果。作為全球領先的端到端連續生產工藝平臺供應商,賽多利斯憑藉這一技術,正改變傳統生物製藥生產模式。
相較於傳統批式生產工藝,連續流強化工藝優勢明顯。它通過高效連續生產模式,實現降本、提效、節能,同時藉助實時監測與自動化智能控制技術,保障產品質量穩定一致,契合當下產業對高效、高質量生產的需求。
王旭宇在採訪中透露,連續流工藝的研發源於與法國賽諾菲的合作。當時賽諾菲在生物分子研發中遇難題,希望開發連續流工藝,基於雙方長期信任及賽多利斯在設備與工藝整合上的優勢,共同組建團隊攻克難關,最終成功研發出連續流上下游工藝。
與傳統批次工藝相比,連續流工藝實現了 「全流程貫通」,解決了傳統工藝中斷多、效率低的問題。但該技術推廣面臨技術升級、設備自動化、參數控制、耗材銜接、法規合規等多重挑戰。任雪芸表示,賽多利斯堅持推廣這一技術,是因為看到了市場需求。在中國走訪的40余家企業中,不少企業有工藝升級需求。過去十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用傳統工藝實現單抗高產量生產,但如今 「降本增效」「提升藥物穩定性」成為核心訴求,尤其在複雜分子生產中,傳統工藝易出現問題,連續流工藝成為關鍵。
為推動連續流強化工藝在國內落地,本次峰會上發佈的《生物製藥連續流強化工藝白皮書》意義重大。王旭宇解釋,賽多利斯結合過去幾年與國內近20家客户的實踐經驗,牽頭起草這份白皮書,系統闡釋了其技術路徑與應用價值,為中國生物製藥企業的工藝升級提供了一份清晰可行的行動指南,推動行業邁向更高效、更綠色、更可持續的未來。
「這份白皮書填補了國內生物製藥連續流工藝指導文件的空白,為企業提供了清晰的升級指南。」 任雪芸表示,它將推動行業向更高效、綠色、可持續方向發展,助力中國生物製藥產業在全球競爭中佔據更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