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硅谷扛不住了、撬動華爾街,「AI軍備競賽」開始擴散,風險也是!

2025-09-06 13:2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網易科技)

科技巨頭的AI「軍備競賽」,正演變成一場複雜的金融博弈。

當每年動輒千億美元的資本支出成為常態,即便是現金儲備超過3400億美元的亞馬遜、谷歌、Meta、微軟和Oracle,也開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財務壓力。

它們正在打破過去完全依賴自有資金建設基礎設施的傳統,轉而向華爾街尋求更復雜的金融解決方案,試圖在不損害自身財務穩健性的前提下,為這場昂貴的競賽提供彈藥,而風險,也隨之到來。

萬億巨頭的「甜蜜負擔」:AI基建成本倒逼融資創新

過去,科技巨頭們習慣於利用內部龐大的現金流來建設數據中心,但AI的崛起徹底改變了遊戲規則。

這場競賽的速度和規模,迫使它們必須尋找外部資本。投資者和信用評級機構正密切關注,這些科技巨頭將如何為AI數據中心買單,以及這些鉅額投資能否轉化為新的收入。

爲了在激進擴張的同時維持健康的財務報表,科技巨頭們開始與銀行家們聯手,設計出日益複雜的金融策略,其核心目標只有一個:將部分成本和風險轉移出自己的資產負債表。

這一背景下,合資企業(Joint ventures)、備用擔保協議(Backstop agreements)、銀團貸款(Syndicated debt)等以往在科技圈鮮有耳聞的金融工具,正被一一搬上牌桌。

三種分攤風險的「金融玩法」

在將風險和成本「外部化」的探索中,三種創新的金融「玩法」浮出水面,其核心都是將風險與負債巧妙地「外部化」。

1. Meta的「表外」策略:合資企業

Meta為其在路易斯安那州名為「Hyperion」的數據中心項目,發起了一筆高達290億美元的融資。

其結構核心是與投資公司Blue Owl Capital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其中,Blue Owl投入30億美元股權,而項目所需的260億美元鉅額債務則交由債券巨頭Pimco(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在摩根士丹利的協助下進行銀團分銷。

這種結構的關鍵在於,未來Meta將以租賃費的形式償還債務,從而將整個項目移出自身的資產負債表,控制債務水平。

2. Oracle的「風險均攤」:銀團貸款

作為全球第四大雲服務商,Oracle最近同意成為Vantage Data Centers正在開發的一個1.4GW數據中心綜合體的租户,這是全球在建的最大規模項目之一。

由於項目體量巨大,開發商Vantage正與由摩根大通和日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領銜,高盛等機構在內的六家銀行合作,為項目所需的220億美元債務進行銀團分銷。

這種模式通過將風險分散給多個貸款方,使得單個機構的風險敞口得以降低,從而使鉅額融資成為可能。

3. 谷歌的「精巧設計」:備用擔保

而谷歌的方案最為複雜精巧,是「備用擔保」

在這筆交易中,谷歌為雲初創公司Fluidstack與數據中心所有者TeraWulf的租賃合同,提供了高達32億美元的備用擔保,並藉此獲得了TeraWulf 14%的股份。

其設計的巧妙之處在於,該擔保屬於「或有負債」,只有在Fluidstack違約時纔會觸發,因此谷歌很可能無需將其計入當期負債。

在谷歌的支持下,TeraWulf上個月通過由摩根士丹利和Cantor Fitzgerald承銷的可轉債籌集了10億美元,是其初始融資目標的兩倍多。

TeraWulf的首席財務官在上個月的一次會議上表示:

狂熱下的隱憂:過熱、集中與槓桿風險

科技巨頭的巨大融資需求,恰好遇到了一個現金氾濫的信貸市場。

手握數百億美元待投資金的私募信貸基金,以及對擁有「投資級」租户的項目越來越放心的銀行,正積極湧入。數據中心項目的貸款與總成本比率,較以往已大幅攀升。

高盛數字基礎設施銀行業務全球主管傑森·托夫斯基表示,貸款機構同意為數據中心項目總成本提供80%至90%的資金。房地產公司仲量聯行(JLL)的數據顯示,數據中心貸款機構通常為新開發項目總成本提供65%至80%的資金。托夫斯基表示:

然而,資本的狂熱正催生新的風險。

首先是市場過熱風險。瑞銀(UBS)的分析師在上個月的報告中警告,私募信貸大量湧入數據中心領域,雖能推動AI發展,但也可能「增加市場過熱的風險」。

其次是高集中度風險。數據中心的租賃合同高度集中在少數幾家信用良好的科技巨頭手中。這引發了擔憂:一旦其中任何一家公司因戰略調整而削減支出,或自身信用評級受到衝擊,整個生態系統都將面臨巨大風險。

最后,部分公司的槓桿風險已經顯現。評級機構穆迪和標普在7月已向Oracle發出警告,指出其在進入AI基礎設施建設階段時,槓桿率(目前為4.3倍)遠高於其他「超大規模」供應商,若不將債務與盈利的比率降至3.5倍以下,其信用評級將面臨被下調的風險。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