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Scale AI怒告前員工,「竊取上百份文件,策反數百萬美元客户」!谷歌和OpenAI等「金主」流失纔是更大危機

2025-09-06 15:46

每經記者|宋欣悦    每經編輯|高涵    

當地時間9月3日,數據標註巨頭Scale AI一紙訴狀,將前客户關係管理負責人Eugene Ling及其新東家——估值已達20億美元的AI初創公司Mercor雙雙告上法庭。Scale AI指控,Ling在離職時不僅「順走」了上百份機密文件,更試圖「策反」其最重要的客户。

這起訴訟的背后,是數據標註巨頭Scale AI在接受Meta鉅額投資后,正面臨谷歌、OpenAI等核心客户「眾叛親離」的尷尬處境。

一場由信任危機引發的行業變局已然上演。

圖片來源:起訴書 圖片來源:起訴書

訴訟文件揭露,這場「叛逃」背后是赤裸裸的利益驅動。新鋭公司Mercor向Ling開出了極具誘惑力的條件:承諾支付其從引入客户項目中產生毛利潤的20%作為提成,前提是Ling能為公司帶來超過500萬美元的毛利潤。

Scale AI指控,Ling在尚未離職的情況下,就已經開始利用其職務之便,為新東家Mercor「站臺」,向其負責的重要客户(訴訟文件中代號為「客户A」)進行業務推介,並試圖通過郵件等渠道直接「挖角」。

「客户A」的身份成謎,但Scale AI強調,拿下這筆業務將「為Mercor帶來數百萬美元的價值」,而Mercor之所以聘用Ling,正是看中了他與「客户A」的緊密關係。

更讓Scale AI震怒的是,Ling在離職前后頻繁接觸競爭對手,還瘋狂下載公司內部資料。訴訟文件顯示,Ling在2025年6月至7月離職前的幾周內,一邊積極尋求外部工作機會,一邊與包括Mercor在內的競爭對手進行接觸。一個關鍵的細節是,就在Ling與Mercor的CEO會面后不久,其下載公司機密文件的行為頻率驟然增加。

Scale AI稱,Ling非法下載了超過100份機密文件,包括敏感的客户信息、業務運營策略、項目工作產品等,悉數轉移至其個人雲盤中。此外,他還創建了與Scale AI工作內容高度相關的文件夾,為轉移Scale AI的業務做準備。Scale AI認為,這是有預謀的竊密行為。

圖片來源:X 圖片來源:X

9月4日,Scale AI傳播副總裁Tom Channick在X平臺強硬表態,「Mercor數周以來一直拖延實質性溝通,起初否認存在竊取行為,並且拒絕調離該員工。我們不允許任何人通過非法捷徑來犧牲我們的業務。」

面對來勢洶洶的指控,被告方迅速展開了「隔空」反擊。

9月4日,事件主角Ling在LinkedIn上公開發聲:「剛得知自己被Scale AI起訴了。上個月,我從Scale AI離職並加入Mercor。我知道這讓我以前的團隊感到不滿,對此我深感抱歉。」

對於竊密指控,Ling承認自己的個人谷歌雲盤中確實存有舊文件,但堅稱此舉並無「惡意」,且在Mercor的工作中從未動用過這些文檔。他還透露,當Scale AI聯繫他時,他曾詢問是否可以刪除文件,但對方要求他「暫時不要動」,因此他一直在等待進一步指示。

圖片來源:LinkedIn 圖片來源:LinkedIn

根據其LinkedIn公開資料,Eugene Ling曾在Scale AI任職超過三年,歷任多個管理崗位,主要負責企業客户關係與戰略合作,並深度維繫着公司「最大客户」的合作關係。

圖片來源:LinkedIn
圖片來源:LinkedIn 圖片來源:LinkedIn

與此同時,Ling的新東家Mercor也擺出了劃清界限的姿態。Mercor聯合創始人蘇里亞·米德哈(Surya Midha)在一份聲明中堅決否認了公司使用過任何Scale AI的商業機密。他承認Ling在個人雲盤中保留了一些舊文件,但堅稱Mercor從未訪問或使用過這些資料,目前正對相關情況展開調查。

米德哈強調,「儘管Mercor聘用了許多曾任職於Scale AI的員工,但我們對Scale AI的任何商業祕密均無興趣。事實上,我們正刻意以不同的模式運營業務。」

他還補充道:「六天前,我們已與Scale AI取得聯繫,提出讓Eugene刪除這些文件,或通過其他方式解決此事,目前我們仍在等待對方的回覆。」

圖片來源:Scale AI官網 圖片來源:Scale AI官網

為何Scale AI會對一次「挖角」如此大動干戈?這背后,是其早已深陷的客户流失焦慮。

今年6月,Scale AI迎來了重要轉折。Meta豪擲143億美元收購Scale AI 49%的股份,將其估值推高至驚人的290億美元。

然而,這筆交易在推高其估值的同時,也讓Scale AI的身份變得異常「尷尬」。對於谷歌、OpenAI、微軟、xAI等眾多既是Scale AI客户又是Meta競爭對手的巨頭而言,繼續將自己最敏感的AI模型數據交給一個「Meta系」公司,無異於將咽喉暴露給對手。

事實證明,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多方媒體報道顯示,包括Alphabet旗下的谷歌和OpenAI在內的多家核心客户,都已開始減少甚至終止與Scale AI的合作。有消息稱,Scale AI最大的客户谷歌正在計劃終止一份價值2億美元的合同,而微軟、馬斯克旗下的xAI等巨頭也紛紛重新評估與Scale AI的合作關係。

更諷刺的是,據知情人士透露,就連其大金主Meta內部的TBD Labs,也並未將寶全部押在Scale AI身上,而是仍在繼續與Mercor和Surge等第三方數據服務商合作。而這兩家,正是Scale AI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有消息稱,Meta內部不少研究人員直言,Scale AI的數據質量不及競品。

圖片來源:Mercor官網 圖片來源:Mercor官網

在Scale AI陷入客户信任危機的背景下,以Mercor為代表的新鋭競爭者,迎來了絕佳的突圍良機。

作為一家成立不久的新公司,Mercor已經憑藉獨特的商業模式迅速崛起,估值已達20億美元,併成功贏得了包括OpenAI在內的頂級AI實驗室的青睞。

作為訴訟案的另一方,Mercor的崛起並非簡單的規模複製,而是源於其差異化的「精準打擊」策略。與Scale AI以規模化的數據標註工場模式起家不同,Mercor的商業模式堪稱一支「博士軍團」,它更傾向於直接招聘生物學、法學等垂直領域的專家,直接參與大語言模型的數據訓練與標註。

這種策略的優勢顯而易見:一方面,專業性更強,由博士專家標註的數據,其質量遠非一般的標註員可比;另一方面,客户粘性也更高,因為頂尖的大模型公司在攻克行業難題時,需要的恰恰是這種稀缺的領域知識,而不僅僅是海量的低成本數據。

正因如此,儘管規模不及Scale AI,Mercor卻在短時間內贏得了多家重量級客户。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