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5 21:14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林典馳 9月5日,低空經濟發展大會在安徽蕪湖舉行,展現以先進技術和低空場景應用為主題的低空經濟全球發展成果。
今年以來,低空經濟雖未像機器人和AI一樣持續站在聚光燈下,但關注度依然不低。截至9月5日收盤,低空經濟指數(8841750.WI)年內漲幅15.78%。
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低空經濟指數70家成分股半年報發現,低空經濟尚處於早期和培育階段,產業鏈不同環節出現「快」與「慢」的分化。不過,低空經濟的發展從未停止腳步,而且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產業鏈的「快」主要體現在場景探索加快、適航取證提速、整機和零部件發展快和基礎設施落地加速。
「慢」則體現在商業化落地放緩、規模化交付降速。今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給出「先載貨、后載人」「先隔離、后融合」「先遠郊、后城區」原則指引,同時要求和強調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發展原則。在頂層規劃指引下,商業化節奏有所放緩。
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低空經濟指數70家成分股公司合計營收達到1731.43億元,同比增長2.4%;實現歸母淨利潤為84.87億元,同比下降16.72%。
基礎設施建設提速
低空飛行,基建先行。基建的重要性是決定整個產業能否「飛得起來、飛得安全、飛得划算」的前提。
與傳統民航基建不同,低空基建更加複雜,需要解決的問題涵蓋密度高、頻次高、空域低、主體多元等,因此也催生了一批新「玩家」與新業務。
老牌空天企業中科星圖從「遙看地球」到低空基礎設施構建者,已將低空業務發展成其三大產業板塊之一。上半年,其低空業務實現營收6381.39萬元,佔總營收4.73%。
中科星圖主要提供基礎數據、智能計算、空域管理服務等一站式解決方案。截至6月末,其通過線上訂閲使用或試用飛行服務平臺的城市有40余個,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且已線下籤約深圳、青島、湖州、福州、南寧、西寧等城市。
另一家傳統空管企業四川九洲,則從民航雷達向低空領域延伸。低空經濟風口來臨,這家公司順勢切入低空基礎設施構建,服務低空通航和無人機飛行。上半年,其實現營業收入18.54億元,同比增長5.53%。
四川九洲不僅與蜀道交通服務集團、豐翼科技等企業簽訂戰略協議,還參與了深圳、東臺、建德、綿陽等地的低空管理、防控、協同監視及測試示範建設,在手訂單穩定增長。為匹配低空業務需求,該公司今年擬投入2.6億元技改資金,推進智改數轉,提升批量生產能力與自動化水平,夯實產能基礎。
此外,*ST智勝、萊斯信息等企業也加速卡位:*ST智勝先后簽訂浙江某地低空空域管理系統、廣西低空飛行服務站系統等項目合同;萊斯信息則推動「天牧」整體解決方案落地,拿下湖北省、南京市、揚州市、文成縣等低空項目。
中報顯示,上半年,多家上市公司在低空項目上均有斬獲,基建賽道的「百花齊放」格局初顯。
適航進度帶動產業鏈發展
今年以來,低空經濟產業鏈的核心突破點——適航取證迎來里程碑,為產業鏈上下游注入強心劑。
3月,億航智能旗下兩家運營公司獲全球首批載人運營合格證(OC),標誌着低空載人商業化正式「破局」。5月,小鵬匯天「陸地航母」飛行體生產許可證(PC)申請獲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受理,量產進程邁出關鍵一步。
到了6月,峰飛航空獲民航局貨運版TC認證(V2000CG型號),成為全球首個拿到適航證的噸級eVTOL貨運機型,填補貨運低空裝備的適航空白。
適航證的突破,直接帶動產業鏈配套企業「加速跑」。
從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跨界到低空經濟,英搏爾上半年相繼與億航智能、億維特、高域等低空經濟領域eVTOL頭部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獲得多個項目定點。
英搏爾的核心優勢在於其「集成芯」技術產品將電機電控集成,使電推進系統實現了體積小、重量輕、功率密度高等優勢,契合eVTOL整機的需求。
英搏爾與億航智能成立的合資子公司雲浮英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已進入廠房基建和設備調試階段。產能建設完畢后,能夠滿足億航智能EH216-S無人駕駛航空器的總裝產能需求。同時,中報顯示,這家公司和億維特、高域的樣機開發進展順利。
在投資者調研中,英搏爾透露,億航EH216-S已實現樣機與小批量交付,預計今年將有批量訂單,同時VT35新機型電推進系統、與億維特合作的ET9機型開發均按計劃推進。
今年,汽車零部件企業聖龍股份也加大低空經濟領域投入力度。半年報顯示,這家公司已獲得小鵬匯天低空飛行器作動器項目定點,項目計劃在2026年實現量產。
萬豐奧威是A股里少有的通航飛機制造商,旗下鑽石飛機是全球通航製造三強之一,擁有18款機型的知識產權,客户遍佈歐洲、北美、亞太和中東等區域,主力機型已經被應用於培訓、私人出行、特殊用途等領域。
今年上半年,萬豐奧威通航飛機制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38億元,同比增長12.09%,在手訂單充足。
值得關注的是,萬豐奧威收購Volocopter核心資產后,正推進部分eVTOL機型的型號合格證(TC)取證,且對標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標準。
華創證券研報指出,市場或低估此次收購的戰略意義,交易不僅能豐富萬豐奧威eVTOL產品矩陣,還可藉助其海外整合經驗開拓全球市場,加速商業化進程。
商業化落地關鍵節點來臨
儘管產業鏈進展順利,但商業化落地仍需「用案例説話」。而今年以來,兩個關鍵事件勾勒出商業化的「真實圖景」。
一邊是億航智能的「戰略調整」。8月26日,億航智能盤初一度跌超11%,續創新低,截至9月5日,股價仍在低位徘徊。
這一波動源於該公司調整全年收入指引:從原先的9億元(分析師預期8.633億元),下調至約5億元。
對此,億航智能解釋稱,今年戰略重點轉向「擴大商用eVTOL業務與開發運營示範模型」,而非單純追求交付量。
在二季度業績電話會上,億航智能創始人胡華智強調:「航空業不適合急功近利,更關鍵的是構建完善的商業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億航仍獲得150架eVTOL增量訂單,且交付了68台EH216系列產品。
低空載人觀光的「大眾體驗」已箭在弦上。億航智能首席運營官王釗透露,「三季度兩家運營公司將增加運營架次、積累數據,爭取2025年內正式向社會公開售票。」
另一邊是「eVTOL海上石油平臺運輸」的突破性案例。
8月3日,中國海油、中信海直及峰飛航空合作完成全球首次海上石油平臺物資運輸飛行,這一案例被業內視為「低空商業化的標杆」。
此次飛行往返超300公里,是之前深圳-珠海測試航程的7倍,不僅驗證了eVTOL在複雜海洋環境中的長距離運輸能力,更凸顯其核心優勢:無人駕駛降低運營成本,且最壞情況下僅損失物資和飛機,零飛行員生命風險,尤其適配高危海域作業。
對此,市場迅速給出正面反饋:消息發佈次日,中信海直股價上漲5.54%。
中信海直是A股為數不多的通航運營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表現穩健,實現營收10.38億元,同比增長7.9%,實現歸母淨利潤1.53億元,同比增長15.9%。
除傳統直升機海上石油運輸外,中信海直上半年還拓展了低空消費場景,穩定運營深圳-珠海航線,新增觀光航線至13條,開通12條行政區間擺渡航線。
儘管基建、產業鏈、商業化均有突破,但低空經濟領域仍處於萌芽階段,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標準體系完善程度、商業化場景落地節奏均存在不確定性,短期內大規模產業化應用仍面臨挑戰。低空經濟已從「概念討論」邁向「實景落地」,步入「拼交付、拼落地、拼場景」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