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大漲125%!ASIC要帶動科技起飛了!

2025-09-05 22:02

AI硬件圈最近正在上演「新王登基」的戲碼——當市場還在為英偉達的增速爭論不休時,博通(AVGO)用一份炸裂財報撕開了缺口:FY25Q3AI半導體收入同比暴漲63%,1100億積壓訂單像塊巨石壓艙,更放話FY26增速要遠超今年的63%JP摩根甚至上調到125%!。這波操作直接讓「ASIC敍事」從科技圈的小眾討論,變成資本市場的當紅炸子雞。

要知道,ASIC(專用集成電路)這東西,早幾年還被當作GPU的「備胎」,如今卻成了谷歌、Meta這些巨頭搶着下單的香餑餑。博通更是憑它硬生生在英偉達的地盤里擠出一片天,甚至被業內戲稱「AI硬件界的隱形冠軍」。這背后到底藏着什麼邏輯?1100億訂單的底氣又從何而來?

01

博通的「硬實力」:不止63%增速,更是1100億訂單的確定性


提到博通,不少人還停留在「做芯片的傳統巨頭」印象里,但跟蹤它近年的業務軌跡會發現,這家公司早已靠ASIC技術,悄悄變成了AI硬件賽道的「關鍵玩家」。格隆匯研究院在2024年就注意到一個細節:谷歌數據中心里,博通的定製芯片佔比從10%飆升至30%,當時就判斷「ASIC替代GPU的趨勢要加速了」,如今博通的表現正在驗證這個判斷。

1.財報里的「AI密碼」:增速超預期,訂單鎖未來

FY25Q3的財報數字,每一個都在喊「AI是核心」:

-營收超預期,AI貢獻半壁江山:總營收159.5億美元(同比+22%,比市場預期多1.1億);調整后EPS1.69美元(同比+36%,超預期0.02美元)。其中AI半導體收入52億美元,同比暴漲63%,佔半導體業務比重快摸到50%,連續10個季度當仁不讓地做增長引擎。

-1100億訂單壓艙,比嘴炮靠譜:積壓訂單里,一半是半導體業務,而且AI相關訂單佔比遠高於非AI。這意味着哪怕接下來市場風吹草動,這些訂單也能撐住1-2年的增長,比那些「畫餅式指引」實在多了。

-Q4指引更猛,賺錢能力拉滿:預計總營收174億美元(同比+24%,超預期3.5億),AI半導體要衝62億(同比+66%);調整后EBITDA利潤率67%,比預期還高1個點。這種「增速+利潤」雙飛的架勢,在高成長科技股里真不多見。

唯一的小插曲是毛利率環比降了0.7%,但別慌——不是賺錢能力下滑,主要是XPU(定製AI加速器)和無線業務佔比高了(這倆毛利率稍低),加上高毛利的軟件業務佔比微降,屬於短期結構問題,不算硬傷。

2.業務拆解:XPU搶GPU飯碗,網絡基建築護城河

博通能在AI硬件圈站穩腳跟,靠的是「定製芯片+網絡基建」的組合拳,這也是它敢叫板英偉達的底氣:

-XPU(定製AI加速器):佔AI收入65%,正在搶GPU地盤**

博通給谷歌、Meta、TikTok這些大客户都定製了至少兩代XPU產品。客户用得越久,配套的軟件工具越順手,就越願意把計算任務從GPU遷到XPU上。管理層説得實在:「XPU要超過GPU不是一蹴而就,但趨勢明擺着。」

作為第一個搞XPU模式ASIC的玩家,博通在覈心技術上的積累可不是一天兩天,研發投入連續5年漲15%以上,這護城河不是誰想挖就能挖的。

-AI網絡:從單機架到跨數據中心,全場景卡位

當大模型集羣擴展到10萬個節點,網絡就成了卡脖子的地方,博通的解決方案簡直是為這場景量身定做:

-單機架用「戰斧5」交換機,能扛512個XPU節點,比傳統NVLink的72個GPU節點強太多;

-跨機架用「戰斧6」,把網絡層級從3層減到2層,延迟降30%,電費都能省25%;

-跨數據中心靠新出的Jericho4路由器,能連20萬個節點的巨型集羣,這能力在行業里獨一份。

有人擔心以太網會被新技術替代,博通直接潑冷水:「以太網玩了25年,延迟能壓到250納秒以下,還開源便宜,谷歌這些巨頭根本沒必要換。」

-軟件業務(VMware):毛利率93%的「現金奶牛」

軟件收入68億(同比+17%),佔總營收43%,毛利率飆到93%,運營利潤率77%,全靠VMware整合得好。新推出的VCF9.0,1萬家大客户里90%都買了許可,接下來兩年靠安全、災備這些增值服務,還能再挖一波增量。

3.非AI業務:U型復甦中,不礙主線狂奔

AI半導體業務Q3收入40億(環比沒漲),復甦確實慢,但不用太焦慮:寬帶業務環比漲8%,算是個亮點;無線、工業業務持平,企業網絡、服務器存儲還在下滑。管理層説這是「U型復甦」,可能要到26年中后期才真正起色,現在雖拖點后腿,但架不住AI業務跑得太猛。

02

ASIC為什麼突然火了?三大邏輯改寫AI硬件格局


博通的強勢,本質是ASIC賽道從「實驗室技術」變成「賺錢機器」的信號。這背后的邏輯,其實早就在幾個關鍵節點埋下了伏筆:

1.大模型「分家」了,ASIC的機會來了

早期大模型追求「萬能」,GPU因為生態好成了首選;但現在不一樣了,大模型開始「分家」——金融的專做風控,醫療的專看影像,每個行業的模型需求都不一樣。這時候ASIC的定製化優勢就顯出來了,針對特定模型優化,算力效率比GPU高30%-50%,博通的XPU就是靠這在垂直領域搶份額。

2.巨頭們算明白了「成本賬」

谷歌、Meta這些公司的AI算力成本,已經佔到總運營成本的25%,誰能幫他們省錢,誰就有話語權。ASIC方案能降30%-40%的單位算力成本,就拿Meta來説,用了博通XPU后,大模型推理成本直接降了35%。這可不是小數目,換成誰都會多下單。

3.1100億訂單=給增長上保險

這堆訂單里,半導體業務佔一半,而且AI相關的居多,還多是2-3年的長期合同。這相當於把未來1-2年的增長提前鎖死了,對比那些靠季度訂單「過日子」的廠商,博通這操作簡直是給投資者吃定心丸。

03

接下來看什麼?三個節點決定行情高度


博通現在勢頭正猛,但后續行情怎麼走,還得盯緊這幾個關鍵節點:

1.OpenAI100億訂單的交付:這單26年Q3要交貨,要是能提前或者多交,FY26增速説不定能衝70%,估值空間直接打開。

2.XPU搶GPU的速度:目前XPU在客户AI算力里佔15%,要是26年能提到25%以上,「ASIC替代」的邏輯就徹底坐實了,板塊情緒能再上一個臺階。

3.非AI業務的復甦節奏:要是企業網絡、服務器存儲在26年Q1能回暖,就形成「AI+非AI」雙驅動,盈利韌性更足。

風險也不能忽視:大客户要是砍AI預算(比如谷歌突然放緩投入),或者英偉達針對性出低價GPU,都可能給博通添亂。但短期來看,1100億訂單和技術壁壘,足夠扛住這些風浪。

04

格隆匯研究院:從跟蹤到驗證,ASIC的機會早有信號


2023年抓AI算力行情,到2024年提示「ASIC可能成第二增長曲線」,格隆匯研究院對科技賽道的跟蹤,從來不是追熱點。就像對博通,我們早在2024年Q2就發現一個細節:它給TikTok定製的第二代XPU,推理速度比GPU快40%,當時就在會員專屬圈子里提示「這公司值得盯」。

這次博通的爆發,再次證明科技股的機會,永遠藏在「技術突破→客户買單→業績兑現」的鏈條里。對投資者來説,與其糾結「誰是下一個英偉達」,不如看看博通這種「手里有訂單、增長有確定性」的實干型企業——畢竟在資本市場,真金白銀的業績永遠比故事靠譜。

想知道ASIC賽道還有哪些潛力股?想跟蹤博通訂單交付的實時動態?

掃碼關注格隆匯研究院,我們用「產品跟蹤→訂單驗證→財務建模」的全鏈條研究,幫你穿透市場情緒,提前鎖定AI硬件的下一波機會。

注:文中所涉公司僅為案例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推薦。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決策前請務必結合獨立研判。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