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5 16:55
財聯社9月5日訊(實習編輯 滕潤/編輯 齊靈)據世界核協會今日發佈的報告,全球核電反應堆對鈾的需求到2030年將上漲三分之一至8.6萬噸,2040年將達15萬噸。然而,部分現有鈾礦將於2030-40年走向枯竭,導致全球鈾礦產量將減產一半,產生「顯著」的供需缺口。
俄烏衝突爆發后,許多歐洲國家便希望通過核電擺脫對俄產燃氣的依賴。同時,由於數據中心的爆炸式發展,相對潔淨又高產的核能也被視為AI競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界核協會稱,至2040年全球核電裝機容量將翻倍,達到746吉瓦。
在世界核協會年度峰會上,鈾礦開採商們表示,解決這個問題並不簡單。其中行業領先者,如哈薩克斯坦Kazatomprom和加拿大Cameco甚至在近幾周宣佈旗下鈾礦將減產。
美國鈾礦公司Energy Fuels總裁Mark Chalmers稱,他預計更多同行會發布減產通知,因為現有的老鈾礦瀕臨枯竭,產能大幅下滑。
據悉,一座鈾礦從發現到開採,其中耗費的時間可達10~20年。因此,世界核協會呼籲:「加大勘探力度,創新開採技術,提升許可效率,爭取及時投資。「
世界核協會還指出,僅僅提升鈾礦的產能並不夠,因為初級鈾經過複雜的提煉工作才能成為核燃料,所以鈾的處理設施也需跟上產量的擴張腳步。
然而,俄羅斯向來是世界鈾礦的提煉中心,對此法國鈾公司Orano的高級執行副總裁Jacques Peythieu表示,西方要到2030年后纔有望在鈾提煉方面自給自足。他還透露,Orano已經在着手擴建提煉設施,目前計劃在2028年投產的產能已被客户搶購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