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於震盪中尋轉機!萬億南向過香江,港股ETF「鐵三角」值得關注

2025-09-05 15:44

本周的大A猶如坐了過山車一樣反覆震盪。可能不少人又開始慌了,其實大可不必,今年的大A已經漲了很多了,適當調整也屬於是正常現象。

反觀港股這邊,吃肉的時候沒有一起吃,捱打的時候倒是一起捱了。那這在悲觀的人看來或許代表着這輪行情的結束,而在樂觀的人看來這或許是新一輪行情好的買點。那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我們還是拿數據説話。

技術指標可以騙人,但資金的流向卻很真實。數據上看南向資金淨買入港股已經破萬億。也就是説今年以來南向資金確實在買買買。

這個買入動作不止發生在今年春季躁動行情期間,就算是4月份以來的橫盤震盪期間,南向資金也絲毫沒有減弱買入力度。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4日,南向資金今年已流入超萬億港元,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2024年全年的總額(8078.69億港元),甚至創下了歷史新高,要知道今年纔過去四分之三。

年內南向合計流入超萬億

image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09.04

而從行業分佈來看金融、醫藥、科技整體流入量居前,成為港股市場的「鐵三角」。作為投資者相信也都關注過這些行業,今天就來分析一下相關指數和ETF如何篩選。

三季度南向買入居前的行業

image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09.04

1、市場最靚的仔—港股科技

提到港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科技板塊。港股科技作為港股行情引領者、風向標,一直是行業中的龍頭老大。很多人買港股都是奔着科技去的

之所以今年港股的科技板塊能領漲港股市場,最重要的就是幾個原因:一方面,因為政策端的紅利持續釋放,給了港股科技板塊很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就是AI行情的共振,讓港股的科技板塊的未來十分值得期待。

一提到投資港股科技的指數,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恆生科技指數,但有一個指數可能比恆生科技更合適,它就是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

不同於恆生科技指數的行業廣泛性,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剔除了汽車,家電,醫藥這些行業,在行業配置上完全聚焦於科技創新領域,六個恆生二級行業全屬於科技範疇,純度很高。

因此憑藉高純度的優勢,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在這波科技行情中,對比恆生科技,國證港股通科技等老牌指數,其整體的表現也更加的優異嗎,近一年收益接近90%

恆生港股通科技表現相對優異

image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09.04

相關產品方面,廣發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ETF(159262)這支基金規模超35億,是跟蹤該指數規模最大的ETF,在流動性和規模上有一些優勢。而嘉實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ETF

(520670)這支管理費僅需0.3%(其他ETF為0.5%),整體費用上優勢明顯。

2、觸底回升的代表—創新葯

如果説今年年初,科技是港股市場最靚的仔,那麼今年到現在,創新葯是無可爭議的港股「一哥」!醫藥行業沉寂了4年,今年這一波直接讓它「揚眉吐氣」了。

甚至截至目前,場內有十隻翻倍基,除了排名最后的創業板人工智能ETF外,其余這些基金的無一例外都是和港股創新葯相關的!

年初至今場內翻倍ETF一覽

image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09.04

而從業績端看,港股生物醫藥板塊捷報頻傳,多家上市公司前期研發進入收穫期,為業績增長注入新動力,也帶動相關概念指數持續走高。

Wind數據顯示,約110家港股生物醫藥公司發佈了截至6月30日的中期業績報告。其中,近70家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近10家公司營收增速超100%;近80家公司的歸母淨利潤表現向好,近40家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約10家公司扭虧為盈,近30家公司同比減虧。

無論從規模端還是盈利端來看,國證港股通創新葯指數整體的表現都要更為強勢。在今年8月12日國證港股通創新葯指數修訂后,一個重大變化就是,指數去除了醫藥外包服務公司!剛纔提到過當行情起來的時候,純度越高,反應到指數的漲幅身上就越強烈。國證港股通創新葯指數或將因此取得更多的超額收益。

相關產品方面,匯添富國證港股通創新葯ETF( 159570)、工銀國證港股通創新葯ETF (159217)都有不錯規模,而工銀國證港股通創新葯ETF (159217)這支在費用上更是跟蹤相同指數的ETF產品中最便宜的。

3、后起之秀—非銀金融

非銀金融作為港股的「后起之秀」,在大家將目光都放在了其他四個資產身上的時候,悄悄地走出了「慢牛」。

以投資港股非銀金融板塊的港股通非銀指數為例,截至目前,這個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是超過40%,雖然沒有創新葯那麼炸裂,但是這個收益放在整個市場看已經很強了!

再看業績端,在42家上市券商中,有37家券商的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均實現了同比正增長,呈現出「雙增長」的良好局面; 中信證券 、 國泰海通 、 華泰證券 、 廣發證券 、 中國銀河 、 中金公司 、 申萬宏源 、 國信證券 、 中信建投 、 招商證券 十大頭部券商的營業收入全部超百億元,業績面的改善也讓其價格有了強勁的支撐。

目前跟蹤港股通非銀指數的指數基金全都來自廣發基金,場內的ETF是港股通非銀ETF(513750),場外的產品是港股通非銀ETF聯接基金(A:020500,C:020501)。

作為該指數的ETF獨苗,港股通非銀ETF(513750)可不得了!這隻ETF的最新規模接近200億元,也就是説年初至今規模增長超過了24倍,這説明今年的非銀金融,以及這隻ETF真正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