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4 16:17
9月2日,一個信號釋放出來。
宇樹科技,這家在全球四足機器人牌桌上近乎壟斷的公司,預計年底前,遞交上市申請。
一切都在加速。
創始人王興興本人,用一種過來人的口吻定了調:「我把上市當作學習過程中的高考。」
高考,亦或終極檢驗,也可以是未來入場券。從26歲離開大疆創辦宇樹,王興興對外解釋稱,公司叫「宇樹」,是希望幫助人類點亮科技樹。
很理想主義,坦率地説。
如今,這棵樹即將迎來資本市場的檢閲。只是,王興興和他的宇樹做夢都想不到,這場大考前的第一道練習題,與技術、市場、宏觀環境,都無關。
而是一個被限高的「老賴」。
就在一周前,8月26日的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就已經悄然開庭。
一個插曲,不大不小。
錯愕,還略帶一絲疑問。8月25日,「宇樹科技被訴侵權」的消息衝上熱搜,資本市場的神經被精準地撥動了一下。
一家日化公司,也就是一個賣日用品的,要去狀告一家搞機器人的準上市公司,情節屬實有點魔幻。
原告,杭州露韋美日化有限公司。翻開工商信息,註冊資本55萬,員工2個人,主營業務是農副產品、日用百貨。
但資本的世界從來不只看表面。有媒體實地探訪,露韋美那不足20平米的辦公室里只有1個對訴訟毫不知情的員工。而隔壁,掛着「杭州金政財盾」、「杭州建林投資」招牌的幾間辦公室,都指向同一個人——周建軍。
他,正是露韋美的法定代表人,持股90%的大股東。
此人絕非等閒之輩,這位廈門大學EMBA碩士,和他名下的另一家核心企業——浙江建林電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纔是這場訴訟真正的幕后主角。建林電氣的官網野心勃勃,宣稱自己是一家「以電氣技術研發生物智慧控制伺服---控制仿生機器人」的公司,並立志「爭取儘快轉板創業板上市!」。
據相關媒體披露,周建軍手握122項專利,是一個把銀行告了個遍的訴訟老手,在公司涉及的49起司法案件里,90%的身份都是原告。
雖然官司尚未有任何結果,僅從目前公開的信息來推斷,王興興遇到了一個「碰瓷」老手,一個習慣跟各類大型公司進行法律博弈的硬茬兒。
那份叫「一種電子狗」的關鍵專利,在2025年進行了一趟奇異的旅行,被轉手兩次,最后精準地落在了這家日化公司的名下。
專利説明書里,寫着要解決「家庭機器人功能較為單一」的問題,提供一種「既能夠完成多種監測和控制功能又可以配合主人娛樂的電子狗」。
「一種電子狗」專利公開時間為2017年2月8日,在2018年獲得授權,發明人為周建軍。而宇樹科技第一款四足機器人萊卡狗(Laikago),發佈於2017年10月,從時間線來看,晚於露韋美專利公開時間,但露韋美目前尚未有「一種電子狗」公開的銷售情況。
截圖來源於天眼查
聽起來,確實有點意思,時間點不偏不倚,剛好卡在宇樹IPO加速的前夜。
「那本來就是侵權。」當有記者問周建軍,是否覺得市面上所有機器狗都侵權時,他的回答幾乎沒有任何迟疑,且理直氣壯。他盯上的,是宇樹最暢銷的消費級產品Go2,「Go2機器狗市場上銷量比較大,金額也大,所以我想起訴Go2機器狗比較好。」
簡單點理解就是,打蛇打七寸,挑最肥的打。
同樣,他的訴訟請求也簡單粗暴得很:停產、銷燬、鉅額賠償,頗有一點不死不休的意味。
法律的歸法律,在杭州的法庭之外,王興興的腦子里,裝着一個更大,也更根本的麻煩。
在世界機器人大會的臺上,他幾乎是毫無保留地向外界暴露了行業最深的焦慮:「機器人這事兒,硬件已經走得夠遠了,真正的麻煩是‘AI模型完全不夠用’。」
一家即將IPO的公司,報喜,畫餅,傳遞信心等創始人進行的常規動作,王興興一個都沒有做,而是直接點破行業痛點。
這個痛點,那些曾靠出租宇樹機器人日入萬元,卻在短短兩個月后就迅速冷卻的商家們,想必體會得更深。不少早期用户也在抱怨,「花十幾萬買了個玩具」,產品與想象之間,隔着一條巨大的AI鴻溝。
彼時剛剛離開中國的英偉達CEO黃仁勛,顯然對這份焦慮心領神會。
或者説,他一直在等待這份焦慮。
他需要一個完美的物理載體,來承載他「物理AI」的宏大敍事,宇樹佔據了全球近70%四足機器人市場份額,還實現了連續5年盈利的中國公司,幾乎就是天選之子。
2017年,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特意為王興興攢了一個有雷軍、王興、周源、宿華等大佬參加的茶局,希望為宇樹科技獲得融資。但很可惜,這次茶局上的大佬們,只有極客公園旗下的變量資本在2018年帶頭投資了宇樹科技,此外的投資方還有安創科技投資,以及何小鵬作為主要出資者的賓闔投資。
直到2020、2021年,王興與雷軍這兩位大佬才姍姍來迟,參與了宇樹后續的融資。
僅僅是這家公司的成長史,就足夠的傳奇,最早的天使投資人尹方鳴,在獲得5倍收益后於2020年退出,卻錯過了后續上百倍的回報,成了「最遺憾」的投資者。
宇樹更需要英偉達。王興興的「模型不夠用」之問,黃仁勛立刻就給出了迴應,在SIGGRAPH 2025大會的舞臺上,英偉達推出了物理AI大模型Cosmos。
在宇樹即將公佈IPO具體進程的一個星期前,8月25日,英偉達正式發佈專為物理AI及人形機器人設計的新一代計算平臺——NVIDIA Jetson Thor。一塊算力高達2070 FP4 teraflops的芯片,被黃仁勛本人稱為「推動物理AI與通用機器人時代真正到來的超級計算機」,AI計算能力,相較上一代直接提升了7.5倍。
而雙方的親密,幾乎是處處可見。
早在2020年,英偉達就曾向宇樹下過訂單,將那些當時在國內投資人看來還是「鐵皮玩具」的機器人買去用於內部研究。2024年英偉達GTC大會,9個人形機器人與黃仁勛一同登場,左起第二位,就是宇樹的H1。
在2024年的英偉達晚宴上,王興興被安排坐在黃仁勛身邊。甚至,英偉達的研究團隊,聯合卡耐基梅隆大學,在外界都在質疑宇樹的技術能力之時,直接選用宇樹的G1機器人作為實驗平臺,讓它模仿科比、詹姆斯完成投籃、胯下運球。
宇樹機器人模仿投籃
英偉達雖然從未參與宇樹任何一輪融資,但忙前忙后做的事情,可比任何一家投了宇樹的機構都多太多了。
宇樹的軀體,英偉達的靈魂,一個完美的閉環。爲了實現這個,黃仁勛可謂是操碎了心。
但完美的閉環,往往存在最脆弱的罅隙。在地緣政治鋼絲之上,H20芯片禁售風波,以及國家網信辦就芯片可能存在的「追蹤定位」與「遠程關閉」后門安全風險約談英偉達的事件,都像一聲聲警鍾。
對於一個需要深入工廠、家庭,與物理世界緊密交互的機器人來説,其核心AI平臺的安全性、數據的主權歸屬,將成為一個無法迴避的拷問,只怕到了IPO的最關鍵時刻,傳出一句:「英偉達開了后門」。
王興興,這位年輕的創始人,必須同時扮演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
第一個角色,是那個着眼未來的理想主義者,他為公司取名「宇樹」,是希望幫助人類「點亮科技樹」,這是他的初心。
他的日常,是與黃仁勛這樣的科技大佬並肩站在全球科技之巔,探討「物理AI」的未來,去想着改變世界的命題。
第二個角色,是那個應對當下的現實主義者,需要處理這場由周建軍發起的、頗有點碰瓷意味的官司,這場博弈沒有算法和代碼,只有法律條文、利益計算和人性揣摩,是一個披着法律外衣的商業博弈。
目前周建軍共關聯6家企業,其中建林股份等兩家企業已被法院列為限制高消費企業。今年,建林股份已經三次成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分別為6.68萬元、1.5萬元和513.2萬元,周建軍也因此被限制高消費。
截圖來源於天眼查
此外,他還曾因保證保險合同糾紛被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分公司起訴。
如此匪氣十足的畫風,一個技術信徒是很難在場面上佔到什麼便宜。
這場仗,王興興必須打,而且還不能輸。
他的身后,不僅有騰訊、阿里、美團、順為資本、紅杉中國這些頂級股東,還有神州數碼、深圳華強這些已經建立合作關係、在二級市場密切聯動的上市公司夥伴。中際旭創也通過參投的基金間接持有公司股份。
甚至,還有一些公司「搭上」宇樹科技后,股價便可實現較大漲幅。2月下旬,寶通科技盤中股價一度漲近18%。彼時,寶通科技常務副總裁陳希等拜訪了宇樹科技,雙方就機器人在工業場景的應用展開深入交流。
可以説,王興興的每一個決策,都牽動着一個龐大商業生態的神經。
「到了這個節骨眼,宇樹在某種程度上肩負着國內硬核科技的敍事,指着這家公司以及相關概念吃飯的上下游太多了,」有VC如是對源Byte表示。
硬着頭皮,也得把對面這個難纏的角色搞定,需要王興興既要能向資本市場清晰地描繪出「科技樹」的未來圖景,又要能用最務實的手段,清理掉所有現實的荊棘。
最終,宇樹科技能否順利敲鍾,或許並不完全取決於它的機器人能跳出多麼酷炫的舞步,也不取決於它能獲得多麼強大的AI算力。
宇樹科技需要這位創始人,在這場理想與現實的雙線作戰中,找到那個最微妙的平衡點。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源Byte」,作者:柯基的柯,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