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搜索引擎,蘋果決定自研,代號WKA

2025-09-04 16:10

蘋果自研AI搜索引擎,剛剛曝光!

據長期追蹤蘋果資訊的彭博社記者古爾曼爆料,這家公司預計又有兩個新動作:

一是在明年春季推出一款代號為「世界知識問答」(World Knowledge Answers)的AI搜索引擎,與ChatGPT和Perplexity展開直接競爭;

二是當下傾向於與谷歌合作,利用谷歌模型為Siri的部分功能提供技術支持

好嘛,上周還曝出蘋果正考慮收購Perplexity,這下也是轉變風向了。

今年夏天,蘋果認真評估了Perplexity的技術,但目前已不再積極考慮收購。

而就在彭博社報道了這項搜索計劃后,市場反應也通過蘋果股價有所體現:

消息放出當日,紐約收盤時蘋果股價上漲3.8%,創下近一個月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當然也不排除和谷歌被允許繼續支付默認瀏覽器費用有關)。

網友們更是表示,雖然蘋果再次取得信任仍需要努力,但也許最新動作對蘋果來説是當下最優解。

下面詳細來看蘋果新AI搜索引擎的更多消息——

還是決定自己做AI搜索引擎

面對已經在AI上落后的印象,蘋果正在籌備一場「反擊戰」——

其核心是將Siri打造成一款全新由AI驅動的搜索助手。

具體來説,蘋果計劃在2026年春季推出一個名為「世界知識問答」(World Knowledge Answers)的新系統。

它將被集成到Siri中,幫助用户像用ChatGPT或Perplexity那樣直接問答,能抓取全網信息,並通過AI摘要系統生成更準確、簡潔的結果。

而且蘋果內部還討論了將其添加到Safari瀏覽器Spotlight搜索中。

不過爲了實現這一目標,蘋果並非完全依靠自研,而是正在考慮與谷歌進行合作。

新款Siri的底層技術可能部分來自谷歌。

衆所周知,蘋果和谷歌在互聯網搜索領域一直是長期合作伙伴,多年合作使谷歌搜索成為iOS設備的默認入口,每年也為蘋果貢獻200億美元的收入。

p.s.:谷歌被允許保留Chrome瀏覽器之后,也為蘋果自研AI搜索引擎留下了更多時間~

據知情人士稱,兩家公司已於本周達成正式協議,蘋果將評估和測試谷歌開發的AI模型,以為Siri提供支持。

總之,爲了推動最新項目,蘋果這一次可謂來勢洶洶:

不僅背后聚齊了多個團隊,包括Siri團隊、蘋果AI部門(John Giannandrea領導)、服務部門(Eddy Cue領導)等,還拉來了Vision Pro負責人Mike Rockwell以及前Siri高管Robby Walker這樣的關鍵人物。

蘋果或許會爲了挖人而收購

此外,古爾曼稱雖然蘋果和Perplexity的交易可能黃了,但不排除蘋果仍會繼續進行收購交易。

蘋果仍在尋找交易機會,尤其是爲了補充人才。

沒錯,還是爲了AI人才。

在硅谷科技公司集體闖入搶人大戰之際,蘋果也正在面臨人才流失危機。

僅在前一天,蘋果就被曝出又失去了四名AI研究員,再加上最早離職的基礎模型團隊負責人龐若鳴在內,蘋果AI已經在數周時間內失去了10名成員。

7月7日,基礎模型團隊負責人龐若鳴離職,加入Meta;

7月17日,基礎模型團隊AI研究員Mark Lee離職,加入Meta;

7月17日,高級大型語言模型研究員Tom Gunter離職,加入Meta;

7月29日,多模態AI研究員Bowen Zhang離職,加入Meta;

8月11日,AI模型團隊研究員Yun Zhu離職,加入Meta;

8月22日,雲端AI基礎設施總監Frank Chu離職,加入Meta;

9月3日,AIML團隊下的機器人研究主管Jian Zhang離職,加入Meta;

9月3日,基礎模型團隊研究員John Peebles離職,加入OpenAI;

9月3日,基礎模型團隊研究員Nan Du離職,加入OpenAI;

9月3日,基礎模型團隊研究員Zhao Meng離職,加入Anthropic。

有一説一,蘋果要想在已經落后對手的情況下打個翻身仗,如何解決當下面臨的人才危機確實至關重要。

別的不説,第一步好歹擺脫食物鏈底端的標籤(doge)。

參考鏈接:

[1]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9-03/apple-plans-ai-search-engine-for-siri-to-rival-openai-google-siri-talks-advance

[2]https://x.com/markgurman/status/1963331222693675437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量子位」,作者:一水,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