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股不止情緒火熱 還有龐大增量資金在路上! 橋水在華募資火熱 直指中國股市

2025-09-04 13:27

智通財經APP獲悉,有着「對衝基金霸主」稱號的全球最大規模對衝基金橋水(Bridgewater Associates)旗下產品在中國市場可謂大受歡迎,以至於中國最富裕的投資羣體正向國內大型私人銀行注入數十億資金,只為獲得購買這些對衝基金產品的資格。如此龐大的潛在資金增量體現出中國高淨值羣體愈發青睞將資金投入股票市場,疊加「存款搬家」浪潮持續推進,意味着A股以及港股有望迎來龐大的市場增量資金流入,進而有可能持續積極催化本輪由漲勢如虹的AI算力產業鏈與創新葯板塊所引領的火爆上漲行情。

據瞭解,有媒體報道稱,包括招商銀行在內的貸款機構正在將這家美國對衝基金的產品留給其頂級客户,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要求他們在該行持有至少1000萬元人民幣(約合140萬美元)的資產。有知情人士表示,需求強勁到一些高淨值客户只能購買相當於其在銀行資產極小一部分的橋水基金產品份額,有時甚至完全買不到。

儘管橋水基金的全球產品在過去十年長期表現平平,這家公司在中國的募資規模以及投資收益卻一路高歌。在2024年中國市場,即便年初市場下跌打擊了一些競爭對手,但是該對衝基金公司在2024年的投資回報仍超過35%,可謂吊打所有競爭對手。橋水基金的標誌性投資策略在於——將創始人瑞·達利歐標誌性的風險平價策略與主動管理策略相結合的「All Weather Plus(全天候加強版)」策略,去年橋水基金在中國的管理資產規模增長約40%,至逾550億元人民幣。

中國私募基金領域的愛馬仕:橋水在岸基金走紅,額度稀缺引發富豪資金排隊

「橋水已經成為中國私募基金領域中的‘愛馬仕’,」一位來自上海的諮詢行業資深人士表示,這里指的是這家法國奢侈品牌在全球的標誌性稀缺地位。「就像愛馬仕定製款一樣,有錢並不代表你能買得到。」

強勁的需求令一些富裕的潛在買家們感到沮喪,因為橋水為保持基金可管理而限制資金大規模流入。在中國市場,橋水是相對的異類,許多來自國際市場的百億美元級別資管機構們——包括來自華爾街的最頂級資管機構,它們所發行的對衝基金或其他類型資管產品在當地表現低迷,或未能從國內巨頭手中贏得足夠多的資管市場份額。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統計數據,橋水基金在國際市場的對衝基金競爭對手D.E. Shaw以及Two Sigma 在華資產管理規模僅為50億至100億元人民幣,遠不及橋水。華爾街共同基金巨頭先鋒集團則在兩年前已完全退出中國。

1756963758(1).png

橋水基金錄得強勁漲幅——該公司旗下四隻基金實現兩位數級別的強勁投資回報

橋水在中國市場的強勁增長與其在全球其他地區形成鮮明對比。這家總部位於康涅狄格州韋斯特波特的對衝基金公司在其他地方的資產規模有所下降,部分原因是業績表現不佳,以及該公司為更好管理基金而限制新資金流入。其旗艦基金Pure Alpha II 與許多宏觀型策略的對衝基金一樣,近幾年業績有所改善,但從更長周期看,回報仍非常不均衡。

品牌認知度與強勁業績表現推動了橋水在中國市場的基金份額搶購。儘管創始人達利歐已不在橋水任職,但億萬富翁達利歐因數十年來多次赴華並看好中國長期投資前景而在中國市場家喻户曉,即便在許多華爾街對衝基金競爭對手變得謹慎之際亦如此。橋水公司現由首席執行官尼爾·巴爾·迪亞(Nir Bar Dea)領導。

據媒體看到的一封給投資者們的信函,橋水的中國在岸基金今年前七個月投資收益實現上漲18%,自2021年成立以來的年化回報率則接近20%,最大回撤僅僅為6.6%。相比之下,自2021年初以來,中國主要股票基準指數的年化跌幅約為5.2%。

興業證券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橋水打破了「外資私募無法適應中國本土環境」的刻板印象。橋水的對衝基金產品主要投資於中國核心資產,但是不僅僅投資於股市,而是同時在股票、債券與大宗商品之間進行綜合配置。興業證券表示,黃金行情去年的大幅上漲提振了該基金業績,隨后主動管理策略成為關鍵的增長驅動力,並且該基金在成立之初也受益於強勢的債券與黃金市場。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橋水位於上海的基金平臺已將在岸資產規模大幅提升至600億元人民幣以上。這使其與包括「深度求索(DeepSeek)」締造者——幻方資產管理在內的中國本土最大規模量化對衝基金處於同一量級。

中國高淨值客户們對於橋水對衝基金的競爭可謂正在加劇。一些招商銀行的客户經理上月對這些富裕的客户們表示,即便他們把在該行的資產增加到1億元人民幣,最多也只能獲得僅僅200萬元人民幣的橋水基金額度。知情人士稱,這些份額遠少於以往。

橋水對衝基金產品的前所未有熱度也使其募資成為本地代銷機構從高淨值客户處提升管理資產的重大機遇。其他提供該產品的機構包括平安銀行、中信銀行與中信證券。

據其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橋水上月在新一輪募資中的目標規模約為25億元人民幣,引發了一輪強勁申購。知情人士表示,招商銀行獲配15億元人民幣額度,剩余部分由其他三家機構進行分配。

不過,隨着AI與創新葯推動的中國股市近期大幅走強行情,本土競爭對手們的投資回報正在改善,對橋水維持其火熱申購節奏構成壓力。深圳私募排排網的數據表明,截至7月31日,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的對衝基金今年投資收益平均增長18%。據興業證券稱,橋水的成功已推動本土管理機構推出各自的專屬「全天候」主題基金,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高淨值客户們投資需求。

「投資者們之所以想持有橋水對衝基金,是因為它的回撤低同時長期回報穩健,」在上海金融業工作的一位高淨值人士表示。「若既擔心虧損又怕踏空,持有橋水在這兩方面都會讓投資者感覺更安心。」

外資加碼佈局中國資產,橋水、高盛與大摩均看好中國股市前景

與英偉達等美股市場AI算力產業鏈領軍者的股價增長動能趨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亞洲科技股,特別是阿里巴巴等中國雲計算領軍者,以及中國AI算力產業鏈與國產替代熱門股近期出現狂飆式上漲。在全球AI基礎設施需求爆發的帶動下,中國A股市場的算力基礎設施板塊以及中美長期博弈大背景下的「國產芯片替代」相關板塊成為市場焦點,多隻AI算力與芯片龍頭股股價屢創新高,業績亦同步大增,這些AI算力與芯片板塊領仗着也是本輪A股強勁漲勢的核心驅動力。

隨着中國互聯網與雲計算巨頭阿里巴巴公佈超出市場預期的業績以及展現出頗具雄心壯志的「人工智能超級藍圖」,進一步點燃中國股票市場的AI投資熱潮,帶動今年以來獲全球資金青睞的中國科技股維持強勁漲勢,這股關於人工智能的超級熱浪足以比肩2023年美股科技股「瘋牛」行情。

華爾街金融巨頭摩根士丹利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對衝基金加大了對中國股票的看漲押注力度,其中在8月有望創下自2月以來單月買入規模之最。大摩表示,自8月初以來,對衝基金們的買入行為偏向境內市場上的A股,這與今年2月DeepSeek點燃中國AI浪潮后資金湧入香港科技股市場形成鮮明對比。

在7月,對衝基金霸主橋水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前景預期變得更加樂觀,橋水在岸中國子公司在第二季度致投資者的一份信中表示,截至6月30日,其對中國股票市場的觀點相較於「全天候策略」(All Weather)戰略配置上調為「適度增加」,橋水提到的核心理由是政策支持、AI投資熱潮席捲中國市場以及中國股市估值仍然相對較低。

「展望中國股市的未來,我們預計支持性的政策立場將持續,為整體風險資產價格提供重要託底。」橋水當時在信中寫道。「因此,我們正在持續增加對一籃子風險資產的配置。」即使經歷一波大漲之后,中國股市(包含A股與港股市場)的估值仍低於美股等發達國家市場,從風險回報角度看令中國股票「具有投資吸引力」,橋水在信中指出。

大摩近日在一份研報中表示,「存款搬家」浪潮有望持續推動A股市場邁向更強勁漲勢,理論上存在6-7萬億元人民幣的超額定期存款可供重配,但資金大規模流入股市仍需依賴市場動能持續和基本面改善。大摩強調A股市場的本輪上漲得益於流動性改善、資金從債券和存款轉向股市,以及政策寬松預期,與過去幾輪短暫衝高有所不同。對於A股后市,大摩重申自6月以來對A股的「超配」評級,大摩預測滬深300指數在短期內可能向4700點的牛市目標邁進。截至周三收盤,滬深300指數收於4459點。

1756963701(1).png

作為非嚴格意義上的對標,涵蓋幾乎有所中國核心資產的滬深300指數,被一些機構對標於堪稱美國核心資產的標普500指數,滬深300指數從規模來看與標普500指數、歐洲斯托克600指數以及日經225指數共同構成所謂的「全球核心資產」,並且滬深300指數的規模和影響力僅次於標普500指數。

另一華爾街大行高盛預測涵蓋阿里巴巴、騰訊、貴州茅臺以及長江電力等中國核心資產MSCI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潛在漲勢高達10%,維持目標點位為90點;高盛預計經歷大幅上漲的滬深300指數潛在投資回報還有大約10%,目標點位為4900點,較此前的4500點顯著上調。高盛近日表示,推動股市上漲的「一大推動力」仍然是中國擁有過剩儲蓄的散户投資者羣體,並且從更長周期來看,中國股市的淨多頭倉位仍處於較低水平(5年區間僅處56分位),因此中國股市的低估值與日益活躍的成交額值得重點關注。

此外,高盛時隔僅僅一周再次上調了對於「中國AI芯片一哥」以及「國產芯片替代」領軍者寒武紀的目標價。高盛在9月1日發佈的最新報告中,將寒武紀12個月目標價從人民幣1835元上調至2104元,上調幅度達14.7%,並維持「買入」評級。最新的目標價意味着該股較8月29日收盤價有41%的上漲空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