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Hinton突然對AGI樂觀了!「Ilya讓他看到了什麼吧…」

2025-09-04 12:38

明敏 鷺羽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Hinton突然對AGI變樂觀了。

對於AI,他幾周前還覺得是養虎為患,最新採訪卻改口説是一種母親和嬰兒之間的親密共生關係。

大多數專家認為5-10年后人工智能會比人類更聰明。

問題是更聰明事物被不聰明事物控制這種例子實在是太少了,可能政客和科學家之間是這種關係(笑)。

但是我知道唯一的例子是母親和嬰兒。

不過AI纔是母親,人類是嬰兒。

我們不必去嘗試支配超級智能,應該是在設計之初就給它植入「母性本能,這樣AI就會本能地希望我們幸福,從而實現共存。

對於AI的發展,也不必踩剎車,應該要引導正確發展方向。

這和他過去3年來對AGI的態度,幾乎是180度大轉變。

2023年,他爲了警告AI風險,從在任10年的谷歌離職,就是以更中立客觀的角度向全世界佈道AI的利弊。

已經77歲高齡但仍舊奔走於全世界,呼籲人類可控地推進AI發展。就在今年7月的WAIC上,他還以「養虎為患」的例子在中國闡釋了AI風險。

纔過去不到2個月就發生這樣的變化。難道是他看到了什麼?

也許Ilya向他展示了什麼?

如上最新觀點來自Hinton最新訪談,此外他還分享了AI發展的更多理解:比如有機會一定要警告馬斯克奧特曼、現在沒有1家AI公司足夠重視AI安全……

重新審視AI風險,但還是要噴馬斯克奧特曼

Hinton接受了來自著名記者Katie Couric的獨家訪談,整個對話過程長達近一個小時,核心探討的還是Hinton自谷歌離職后屢屢提及的AI風險。

Hinton將AI風險分為兩種:

  • 短期風險

  • 長期風險

他強調自己主要擔憂並非是短期內的濫用AI,當然這也很重要,而是人工智能本身接管人類的可能性。

在很多人眼里,AI比人類聰明並接管整個世界,只是科幻小説的存在,但包括他在內的許多專家都認為,這其實是非常現實的長期風險。

也許就在未來的5到20年內,AI就會比人類聰明得多。

聰明程度的差異之大讓人類舉步維艱,要反過來控制比自己更聰明的智慧生物,Hinton表示他唯一知道的例子就是母親和嬰兒。

也就是説將AI設計成母親的存在,而人類將會是AI庇護下的嬰兒。

這和他在幾個月前WAIC上對人類和AI關係的認識,可以説是截然不同。

當時他將AI比喻為人類飼養的小虎崽,等待他長大,就能輕而易舉干掉人類。

要杜絕這種可能性,人類要麼只能訓練它無法傷害人類,要麼就提前干掉它。

后者顯然在當下是不現實的,我們的生活已經被AI完全滲透影響,那麼我們只能選擇引導AI。

朝什麼方向呢?母親和嬰兒。

在設計之初,就為AI賦予強大的「母性本能」,讓它們支持人類的成功,這樣即使未來有一天,它變得更加聰明、更加強大,也能很好地與人類共存。

這種全新的設計思路,也許將徹底改變傳統路徑上人類試圖統治AI的思維模式,成為一種普適性地訓練AI善良特性的方法,並在不同智能水平的模型上得以實現。

不過,Hinton在此前的上海之行交流中也提及,這是他所希望看到的,是值得去深入探究的可能性,但也可能無法實現。

這需要所有AI研發者一起通力合作,而馬斯克和奧特曼顯然不在此列。

Hinton表示,假如他有機會和他們兩人共處一室,那麼他會相當直白地説:

你們很清楚,你們正在發展的事業很有可能正在消滅人類。

Hinton點評了當下幾家AI公司在緩解風險上的表現,簡單來説沒有一家做的足夠好:

  • Anthropic:比其他家投入更多精力在AI安全但是也還不夠

  • OpenAI:初心是對的,但是現在已經變味了

  • Meta和xAI:在底層開發時都不關注AI安全

具體點就是,他認為OpenAI的初衷是安全開發AI,結果現在的重心卻偏移到如何讓AI更聰明,而不是如何讓它更安全。

奧特曼轉向快速開發AI的道路,讓Hinton乃至馬斯克都很反感,馬斯克此前還曾起訴奧特曼沒能履行最初的承諾。

不過馬斯克也是一丘之貉,Hinton指出,馬斯克自己在開發Grok的過程中,也沒有過多關注安全問題,馬斯克應該將他對待奧特曼的邏輯應用到自己身上。

而他們二人之所以這樣做,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貪婪和自負,渴望通過AI攫取鉅額財富,並希望成為第一個創造出超級智能的人。

他們追逐的是創造超乎人類智能的興奮感,而非守護人類的責任感。

AI的正向作用看醫療,但是也會取代一些工作

AI應用落地這一方面,Hinton還是一如既往看好醫療領域。這一定程度上和Hinton的個人經歷有關,他的兩任妻子都死於癌症,因此他非常希望AI能在醫學領域有所突破。

總結來看Hinton認為值得關注的方面有5個:

  • 醫學影像解讀

  • 加速藥物研發

  • 個性化和精準醫療

  • 提升醫療系統效率

  • 更高情感關懷

首先在醫學影像解讀上,Hinton覺得AI能比人類醫生獲取更多信息。

比如AI可以通過分析眼底(視網膜)的掃描圖像,就能準確預測一個人患心臟病的風險,甚至能判斷患者性別,這些都是人類做不到的。

他承認自己在2016年預測「AI將取代所有醫學影像醫生」這有點過於樂觀,但是他堅信這只是時間問題,未來AI輔助診斷將成為常態。

其次在新葯研發上,Hinton提到了DeepMind在預測蛋白質摺疊上的突破,蛋白質的3D結構決定了其功能,能夠準確預測對於研發與特定靶點相互作用的新葯至關重要。

比如在癌症領域,靶向藥物比化療這種傳統治療手段給人體帶來的傷害更小。這項技術也將催生一個全新的產業,為我們帶來一系列更有效的藥物(不過不是1-2年之內)。

然后在個性化和精準醫療方面。AI可以整合大量醫療數據(包括基因組信息、病史、病歷、家族病史),從而更好地實現疾病的早期診斷和個性化治療。

以及AI也能解決醫療系統管理問題,比如通過數據分析,AI可以幫助醫生更準確判斷患者應當何時出院,這樣能在確保患者得到充分治療同時又優化醫院牀位的使用效率。

最后他還提出了一個反直覺的觀點,一些研究表明AI在和患者交流時,比人類更有耐心、更具同理心,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情感支持。

但是也不可否認,AI落地、提高生產力同時也將會導致一些人被取代。

在這之中一些職業將會面臨更高風險:客服、律師助理、程序員等,甚至作家、編劇這種創意工作者也不能完全避免。

事實上AI在所有事情上都會比我們強。我認為10年之后它能寫出非常精妙的劇本。

Hinton認為這些問題還會進一步加劇貧富差距等,不過這更多是社會問題,而非技術本身的問題。

好勝心極強的父親:我得諾獎他會生氣

最后訪談再次聊到了Hinton「顯赫」的學術家族。

  • 曾曾祖父喬治·布爾 (George Boole)是著名數學家和邏輯學家,是布爾代數的提出者,布爾代數是現代計算機科學和數字電路的理論基石。

  • 曾叔祖父塞巴斯蒂安·辛頓 (Sebastian Hinton),兒童樂園里常見的攀登架的發明者。

  • 父親霍華德·埃弗里斯特·亨頓(Howard Everest Hinton)是英國昆蟲學家,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 表姐瓊·辛頓 (Joan Hinton),核物理學家,參加了曼哈頓計劃。

Hinton説他的父親是一位強勢、好勝心極強的人,對子女都有很高期待。

父親給他的「激勵」往往是:等你的歲數有我2倍大、且工作強度是我現在的2倍時,你的成就或許也就只有我的一半吧

雖然這句話是半開玩笑,但是也給年少的Hinton帶來了很大壓力。

不過從現在的知名度來看,Hinton超越了父親。

所以,如果當父親知道Hinton獲得了諾獎,他會是怎樣的反應?

會非常高興,但又有點生氣,他確實非常好勝(笑)。

他會為兒子驕傲,但是兒子又獲得了他沒有的成就。

也是在這樣的家族背景下,Hinton對於AI始終有着至高的學術追求,在晚年時期他也將引導AI正向發展視為己任。

所以我們看到,77歲高齡且患有嚴重腰傷的他開始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通過一次次訪談、演講去向更多人傳遞對AI的正確認識。

他很高興大家願意聽他的分享與討論,在這次訪談里他也專門提到今年和中國方面取得聯繫。

在WAIC上,我們也看到了他在中國第一次公開演講。

但我們也知道,Hinton還不會停下,他還會為AI的正向發展繼續、不斷奔走。

參考鏈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A2OoH_NFY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