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4 12:0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鈦媒體APP)
你以為涼涼了的美圖,如今居然滿血復活了。
2025年上半年,美圖交出了一份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成績單:營收18億,淨賺近4億,同比飆升30.8%,付費用户一舉突破1500萬。今年以來,它的股價更是像脱韁的野馬,暴漲255%,市值重回400億大關。
要知道,2018到2019年,美圖因為盲目多元化,虧得一塌糊塗:美拍關停、手機賣身、甚至淪落到炒加密貨幣續命。那幾年,美圖商業帝國搖搖欲墜。直到痛下決心,把包袱甩掉,收縮戰線,死磕影像與設計工具,才終於熬過至暗時刻。
面對外界「美圖竟然還活着」的驚訝,美團創始人吳欣鴻,只甩下一句:不僅活着,而且活得很好!他透露,美圖過去三年幾乎是押上全部籌碼,把AI塞進了所有產品,如今AI滲透率已高達90%。
但翻身只是上半場,真正的硬仗纔剛開打。Adobe、Canva這些國際巨鱷帶着AI功能殺入戰場,國內大廠也蜂擁推出自家的影像應用。藍海瞬間變血海,美圖要想不被淹沒,就必須拿出更狠的打法。
靠AI打「翻身仗」
吳欣鴻,終於靠AI打出了一場翻身仗。
2025年上半年,美圖交出的成績單很亮眼:營收18億,同比增長12.3%;歸母淨利潤3.97億,同比大增30.8%;如果算上經調整的口徑,淨利潤甚至達到4.67億,同比增長71.3%。這意味着,美圖不光活過來了,還賺得比過去更硬氣。
拆開看,真正撐起美圖的,還是影像與設計產品。半年時間,這塊業務收入13.5億,同比飆升45.2%,貢獻了公司七成以上營收。相比之下,廣告收入4.3億,只是小幅增長5%;美業解決方案更是暴跌88.9%,幾乎被邊緣化;其他業務收入更是杯水車薪。
吳欣鴻心里門兒清:美圖未來的絕大部分收入,都要靠影像和設計產品來拉動。他還算過一筆賬——生活類產品的訂閲滲透率在中國能做到20%,海外甚至更高,而美圖目前的滲透率還不到6%,想象空間巨大。
但吳欣鴻的野心,不止於「生活場景」。他更看重的是「生產力場景」,因為這直接幫用户降本增效,付費意願更強。
全球巨頭Adobe和Canva早就在這個賽道跑馬圈地,而這個市場的天花板更高:Adobe預計,到2027年,圖像生產力市場空間將達到910億美元,是生活場景的10倍。
這就是美圖的新戰場。7月14日,美圖發佈AI Agent產品RoboNeo,把它定位為影像與設計領域的AI智能體,能做智能修圖、視頻處理、AI生成設計,典型的生產力工具。簡單説,就是要借AIGC的風口,來一次彎道超車。
更關鍵的是,美圖的商業模式,也在悄悄換軌。過去靠廣告吃飯,拼的是用户注意力,變現效率低,也容易受宏觀環境波動。如今,美圖把核心放在付費訂閲上——用户花錢買權益,和產品核心需求強綁定,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更強。
截至2025年6月底,美圖的付費訂閲用户已經突破1540萬,滲透率5.5%。這數字看似不高,卻預示着美圖終於摸清了方向:從廣告生意的紅海里抽身,轉向高粘性的訂閲生意。
吳欣鴻的賭注很清晰:等哪一天,美圖在生產力場景的收入和利潤佔比超過一半,那纔是真正的「二次騰飛」。而照現在這個勢頭來看,這一天,可能並不遠。
美圖「斷臂求生」
美圖能走到今天,可謂是「九死一生」。
吳欣鴻自己回憶2018、2019年的低谷時毫不避諱:
「那兩年我們鉅虧,現金淨流出23個億,賬上只剩不到30億。再折騰下去,美圖就要彈盡糧絕了。」
那時候的美圖,幾乎是「潰敗」二字的代名詞。手機賣不動,美拍被淘汰,電商業務也徹底撲街。公司只能大刀闊斧地瘦身,員工從3300多人裁到1300多人,市值更是在2013到2021年間暴跌95%,蒸發了近千億港元。外界幾乎一致看衰:美圖再也翻不了身了。
可命運的轉機,往往就在絕境中。
2022年,生成式AI突然爆發。AI修圖、美白、瘦臉、畫質增強……這些看似「小打小鬧」的影像工具,成了很多人第一次接觸AI的入口。而這,正是美圖的基本盤。趁着這波浪潮,美圖終於吃到了第一口紅利。
到了2023年,ChatGPT點燃全球,大廠們瘋狂入場,百度、阿里、騰訊一個個高調宣佈佈局。外界可能沒注意,美圖卻早一步嗅到了機會,直接把賭注壓在「AI影像工具」上。
這一年,美圖也迎來了一次關鍵人事調整——蔡文勝卸任董事長,吳欣鴻親自迴歸,重新拿起CEO的槍,帶隊殺回主業,並一頭扎進AI。
吳欣鴻的打法有兩招:第一,聚焦影像與設計產品,死守基本盤;第二,全面擁抱訂閲模式,拋掉廣告依賴。與此同時,美圖也開始加速全球化,試圖把AI影像工具推向更大的市場。
回頭看,美圖從2019年起一路「斷臂求生」:砍掉手機、短視頻、電商,甩掉所有不賺錢的累贅,迴歸影像主業。等到2022年,他們乾脆把戰略重心直接切到生成式AI,一口氣搭建了覆蓋AI圖像、AI視頻、AI設計的全場景矩陣。
吳欣鴻曾在內部覆盤時説,美圖燒掉42億才換來三個領悟:戰略一定要和能力匹配;資源不能亂花;必須死磕出核心競爭力。
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
2022年,美圖財報里第一次明確寫到:AIGC已經開始在產品中落地。當年公司營收20.85億,淨利潤1.11億,算是走出了泥潭。到了2023年,AI徹底發力,美圖營收飆到27億,淨利潤3.7億,同比增長233%,徹底翻身。
更關鍵的是,美圖開始對產品重新分類:生活類,比如美圖秀秀、美顏相機;生產力類,比如美圖設計室、開拍。這些產品覆蓋了消費者和企業的多樣化需求,從P圖、短視頻,到商業設計,帶動業績明顯提升。
不過,自從美圖升級AI並開始收費后,也有美圖秀秀的老用户吐槽説,本來一鍵消除免費又好用,結果某天突然改名「AI消除」就開始收錢,價格還不便宜,效果也沒見升級,心里有點小落差。
AI圖像的下半場
吳欣鴻的人生,本身就頗為傳奇。
還在讀高中的時候,他就敢休學跑去中國美院旁聽;高考結束,別人爭着填志願,他乾脆放棄上大學,直接下場創業。
在折騰域名的過程中,他結識了日后人生里的關鍵人物——蔡文勝。
這個被稱為「站長教父」的男人,不僅在中國互聯網早期攪動風雲,還憑藉敏鋭的嗅覺押中了無數明星項目:暴風影音、58同城、飛魚科技……幾乎每一個都能寫進中國互聯網投資史。
有了蔡文勝的加持,美圖的故事才得以快速起步。吳欣鴻負責產品,蔡文勝出任董事長,二人一起把一家小公司,推上了移動互聯網的風口。
2011年,美圖秀秀移動版上線,瞬間爆紅;2012年底,PC端用户破億,全平臺累計用户超2億。第二年,美顏相機又把自拍玩出了「神器」概念;2013年,美圖手機問世;2014年,還在抖音影子都沒有的時候,美拍殺入短視頻賽道。那個階段的美圖,就像裝了加速器,幾乎年年有爆款。
可惜,后來美圖也迷失過。爲了尋找盈利點,2021年在蔡文勝的推動下,美圖豪擲資金買入比特幣和以太幣。結果沒賺到金礦,反而背上了「不務正業」的罵名。
直到2023年6月,蔡文勝辭任董事長,吳欣鴻再次接過帥印。這一次,他把方向徹底拉回了產品和AI。靠着生成式AI,美圖的業績、市值雙雙翻身,也終於洗掉了「不務正業」的標籤。
與此同時,美圖還在加大出海力度。2025年上半年,美圖的全球月活躍用户達到2.8億,同比增長8.5%,其中近1億來自海外,增速超過15%。換句話説,美圖已經不再是一家只靠中國市場活着的公司,而是開始真正在全球舞臺上卡位。
回過頭看,美圖的重生,踩準了三大機遇:AI紅利、聚焦主業、全球化。再加上訂閲制的商業模式,美圖找到了相對可持續的增長路徑。
但挑戰從未消失。AI應用進入爆發期,Adobe、Canva這些國際巨頭虎視眈眈,國內大廠也在摩拳擦掌。多模態AI應用已經被證明最容易出爆款,比如「妙鴨相機」,雖然曇花一現,但至少證明了一點:用户願意為AI影像買單。
在這片紅海里,美圖的優勢是卡位夠早,已經在用户心智里站住了腳。但接下來,它能否打造出新的爆款,甚至重新定義影像交互體驗?那纔是真正的生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