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卷」進保險公司——多家上市險企「更新」降本增效新引擎

2025-09-03 20:22

2025年上半年,AI在國內保險業的應用進入規模化落地新階段。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太平陽光保險、眾安保險等多家上市險企紛紛將AI作為核心戰略抓手,圍繞「降本」與「增效」兩大核心目標,在銷售、理賠、風控、客服等全業務鏈條深化技術應用,AI正成為推動保險業數字化轉型、重塑行業價值鏈的關鍵力量。

AI滲透全業務流程

中報顯示,在保險業務的核心環節,AI技術通過突破傳統流程瓶頸,實現從「人工主導」向「智能驅動」的轉變,顯著提升服務效率與客户體驗,成為「增效」的核心引擎。

在投保環節,非結構化單證識別難題被攻克。平安產險依託多模態感知與智能推理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突破,成功攻克新車合格證、關單等大量非結構化、非制式單證的自動化識別與理解難題,應用於車險智能出單場景,實現車代渠道81.2%單件平均一分鍾智能出單。眾安保險基於雲端的保險核心系統「無界山」,則展現出對海量碎片化保險業務的支撐能力,2025年上半年共出具66.99億張保單,承保自動化率高達99%。

理賠環節的「提速」成果更為顯著,「極速賠」「自動化理賠」成為各險企的核心服務名片。中國平安打造「111極速賠」壽險理賠新名片,2025年上半年閃賠佔比59%;針對病歷、出入院記錄等複雜醫療文檔,平安產險有效突破理解精度技術瓶頸,應用於非車理賠端到端自動化,覆蓋近百萬案件,實現55%人傷案件理賠自動化,最快51秒結案。中國人壽同樣表現亮眼,2025年上半年商業保險理賠案件超1200萬件,數智化服務賠案佔比超75%,並創新推出醫保商保融合快賠服務,試點地區快賠服務案件無人工率達25%。

覈保與客服環節的智能化升級,進一步釋放「效率紅利」。中國人壽緊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以中國人壽壽險APP為核心構建數字化運營服務矩陣,數字覈保員帶動覈保智能審覈率提升至95.8%,坐席智能助手助力95519人工接通率穩居高位,新版智能客服機器人應答準確率超95%。陽光保險深化智能客服機器人建設,逐步拓展智能服務領域,遠程服務全流程無人辦理率達65%,智能服務滿意度達82%;陽光人壽自主研發的「客户家庭保障需求建議系統」,依託動態數據分析能力,實時捕捉客户需求變化,精準識別客户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的個性化保障缺口,助力銷售團隊深度洞察客户需求,推動銷售隊伍從「產品導向」向「客户需求導向」轉型。

「頭部保險企業通過全流程智能化覆蓋取得了顯著成效。」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劉勇説。

「大模型正在加速AI技術對保險的重構,保險業藉助AI可以提供更好的風險管理、保險保障和財富管理解決方案,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減少人為錯誤,改善客户服務,優化風險評估,提升欺詐檢測,實現承保理賠自動化,創新保險產品服務等。」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表示,AI技術正在滲透到保險業務鏈條的方方面面,從產品設計與開發、保險營銷、承保與理賠、資金運用、客户服務、風險管理、合規管理、財務管理等所有環節,同時將重塑保險價值鏈,推動保險流程的優化和效率的提升,推動保險業的變革與升級。

AI賦能成本管控與風險減量

中報顯示,在「降本」維度,AI技術通過替代人工重複性工作、精準識別風險隱患,實現運營成本優化與風險損失減少,為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AI在客服、審覈等環節的規模化應用,大幅降低人工成本。眾安保險自主研發的AI中臺「靈犀平臺」上活躍的機器人接近110個,2025年上半年生產環境機器人(在生產環境中投入使用的AI機器人程序)累計調用量達4.5億次;在私域流量運營與客户經營方面,眾安保險利用AI構建完整的用户行為軌跡圖譜,藉助AI的場景化長記憶等能力,將智能化融入客户投保、理賠、服務全流程,AI助力客服人均管控量超6萬用户。中國太保深入推進大模型應用落地,當前AI坐席已覆蓋近一半的客户服務總量,健康險理賠自動化率達到16%,大模型對責任認定的準確率達到99%,件均成本減低47%。陽光保險研發理賠服務機器人,通過「智能應用+流程重塑」創新打造理賠服務場景的企微機器人,在提升服務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服務成本。

AI風控能力的強化,成為提升管控能力、加強風險減量的關鍵。中國平安AI賦能保險風控能力提升,強化異常行為識別、智能風險評估與預警,2025年上半年,平安產險反欺詐智能化理賠攔截減損64.4億元,同比增長6%。中國太保建立基於圖像識別的車險理賠風控工具,有效甄別欺詐風險,破解理賠地域差異難題,已累計檢出風險金額上千萬。中國太平聚焦六大「數字+」場景實施96個重點項目,打造AI助手等大模型應用場景,風險地理信息系統實現常見氣象災害24小時實時預警,提前規避潛在風險。

技術底座持續夯實

AI 賦能未來可期

AI在保險業的深度應用,離不開海量數據與核心技術平臺的支撐。

在數據積累與模型建設方面,中國人保實施「人工智能 +」行動,AI能力調用次數較2024年底提升27.2%;同時強化智能科技創新,升級集團級AI智能中臺,引入多種主流基座模型,持續深化保險垂直領域大模型及智能體應用,推動數據工程、知識工程等能力建設,全集團發明專利申請數較上年同期提高55.3%。中國平安擁有金融庫、醫療庫、公司經營庫等數據庫,沉澱30萬億字節數據,覆蓋近2.47億個人客户。眾安保險在底層架構方面接入國產主流大模型如通義千問、DeepSeek、文心一言、豆包等,打造堅實的數據中臺,整合Embedding模型、蒸餾大模型等核心技術,集成語言、語音、圖像、分類等多種模型,搭配大數據平臺與機器學習平臺,為AI應用提供穩定支撐。

從未來發展來看,多家上市險企已明確將AI作為長期戰略方向。中國太保提出聚力實施大康養、國際化、「人工智能+」三大核心戰略,「人工智能+」戰略將搭建企業級人工智能能力體系,推動AI技術在覈心業務場景的規模化應用,促進效率效能提升、業務流程再造、客户體驗優化和服務模式創新。新華保險AI助力投資研究,打造「大勢智」AI助手品牌矩陣,深度挖掘研究觀點與分析框架,聚合萬余條市場熱門主題及個股熱點,提效30%;同時加快數字化轉型,啟動智能客服數字人、智能理賠項目、互聯網中介問答助手等AI項目開發工作。

「AI技術正開闢新的價值增長領域。」劉勇表示,一是個性化產品創新,如水滴公司聯合德華安顧人壽推出老年友好型保險和帶病體保險,2024年協助帶病體理賠金額3812萬元,同比增129%;二是健康管理服務延伸,平安好醫生推出AI家庭醫生、養老管家等產品,服務超3500萬人,用户年均使用頻次達5次;三是產業鏈風險管理強化,AI賦能B端風控,如中國太保在車險領域基於圖像識別識別欺詐風險,累計減損超千萬;四是投資能力提升,平安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提升至3.1%,AI在投研決策中的作用凸顯。

陳輝表示,AI技術正在對保險業的各個方面產生深遠影響,正在成為保險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催化劑。成功的保險企業將是能夠利用新技術創造創新產品、簡化流程、降低成本並超越客户個性化需求的企業。

業界人士認為,隨着AI技術與保險業務的融合不斷加深,以及數據、模型、平臺等核心能力的持續提升,保險業將在「降本增效」的道路上持續突破,逐步實現從「規模驅動」向「效率驅動」「價值驅動」的轉型,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