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聯塑(2128.HK)中期財報:政策東風強勁,基建紅利與海外深耕助力長期價值成長

2025-09-03 18:24

在國內城鎮化進程持續推進,新老基建雙輪驅動的背景下,塑料管道行業作為基礎設施建設與民生工程的核心配套領域,正迎來新一輪結構性增長周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6%,增速比全部投資高1.8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0個百分點,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注入強勁動能。

站在投資的角度看,筆者發現,中國聯塑作為全球塑料管道行業的標杆企業,會是一個不錯的觀察樣本。

中國聯塑近期披露的中期財報展現出塑管行業龍頭的經營韌性。上半年實現收入124.75億元,毛利35.14億元,毛利率微升至28.2%。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為人民幣10.46億元,同比微增0.27%。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中國聯塑股價累計上漲已超50%,可見投資者已洞察到公司的價值潛力,推動其進入估值重塑的通道。

不妨結合這份最新成績單,從企業基本面和行業趨勢出發,剖析中國聯塑的核心競爭壁壘與長期價值錨點。

盈利質量改善,成本管控與效率提升的雙輪驅動

從核心財務指標看,中國聯塑最新的財報釋放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在收入保持穩健的同時,盈利質量進一步改善,這驗證了公司向高質量發展這一範式轉換。

首先是在成本端的發力。一直以來,原材料成本佔到企業主營業務成本的大頭,換言之,原材料價格波動將直接影響企業盈利能力。

而中國聯塑通過「規模採購+智能製造」構建起了成本「護城河」,依託覆蓋全國19個省份的生產基地網絡形成的規模效應,公司在原材料採購中獲得顯著的議價優勢;同時通過數智化賦能製造,利用AI、5G、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升級打造集物聯網、智能製造和自動化生產於一體的智能工廠,推動生產效率持續提升,有效壓縮成本。

渠道網絡的深度佈局則進一步強化成本優勢。公司與3061名獨立獨家一級經銷商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形成高密度的市場覆蓋,可以高效便利地提供產品和服務,更能通過規模優勢攤薄成本。

此外,在費用端,中國聯塑也合理管控「三費」(銷售、一般及行政、研發費用),整體費用對比去年同期減少5.21%。在資產端,截至報告期內,資產負債率為43.45%,較去年同期的44.60%進一步改善。

客觀來説,各項支出得到有效縮減、資產結構優化,是給企業整體經營減負、減重。這也反映出,中國聯塑在戰略調整上強大的執行力,懂得「精打細算」並轉向「質量優先」。再加上中國聯塑充分的規模效應、出色的定價能力以及數智化變革提高經濟效益,最終為公司帶來更多利潤端的釋放。

政策驅動行業基本面改善,託底向上成長空間

近年來,政策大力推動基建與城市更新戰略,進而成為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支撐,傳導至塑料管道行業,直接為其帶來了新的增量。

《關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為新時期城市工作指明瞭方向,其中提到系統推進「好房子」和完整社區建設,涉及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支持老舊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持續推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以及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涉及加快城市地下管線管網建設改造,因地制宜建設地下綜合管廊。

2025年作為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政策的持續推動下,基建實物工作量有望實現穩步回升。大量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落地實施,如交通設施、城市管網改造、能源輸送等工程,為中國聯塑的業務增長提供確定性。

另外,在「雙碳」目標推動下,綠色建材的佔比不斷提升,塑料管道憑藉其節能環保特性將加速替代傳統金屬管道。政策層面也不斷引導環保材料研發與應用,而中國聯塑的無鉛PVC管材等符合綠色認證標準的產品已形成顯著的競爭優勢,應用到比如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雄安新區及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現代化建設項目。

因此,在上述背景下,中國聯塑無疑面對廣闊的發展機遇。政策紅利與技術壁壘的疊加,以中國聯塑為代表的行業龍頭,憑藉其規模優勢、品牌知名度以及技術實力,能夠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提升份額。

再加上,當前塑料管道行業的下游應用呈現多元化格局,並不是單純依賴於城市基建需求。這有效降低了行業對單一市場的依賴程度,中國聯塑業務的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

官方數據顯示,農業用管與市政給排水在塑料管道應用中合計佔比高達50%。在農業灌溉中,因其耐用性、耐腐蝕性以及成本效益優勢,已成為輸水至作物根部的關鍵設備。而在環保產業,如污水處理、雨水集等環節,塑料管道也憑藉其特性發揮着愈發重要的作用。

展望未來,隨着城市更新深入推進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塑料管道行業需求空間將持續拓展。中國聯塑憑藉深厚的技術積累、充足的產能建設和多元化的產品結構,有望進一步鞏固行業龍頭地位,在引領行業技術升級的同時,實現自身業務成長性與盈利能力的同步增強。

堅持本土化戰略,深耕海外開闢新增量

從財報中會發現,海外塑料管道業務已成為中國聯塑重要的增長極,上半年實現收入6.75億元,同比增長29.5%,佔收入比例提升至6.2%,佈局海外的戰略價值進一步顯現。

回顧中國企業的出海進程,過去5年可以看作是從「淺嘗試水」到「重倉深扎」的轉折期。從柬埔寨的經濟特區,到越南、泰國的工廠選址,東南亞成了大部分中國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企業的「出海第一站」。

更重要的是,出海不再是「訂單導向」的短跑,而是資本、供應鏈與品牌協同的長跑,從而能夠在海外市場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中國聯塑也是遵循着相似的路徑,將國內的經驗、技術和產品輸出海外市場,尋求新的增長機會。

目前,中國聯塑已在印尼、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及越南等國家建立生產基地,實現本土化生產,並進一步深度融合當地需求打造產品,還將根據市場容量穩步推進海外業務保持擴張。

除了東南亞市場之外,在非洲市場,中國聯塑的坦桑尼亞生產基地正式啟用,產品涵蓋建築給排水、市政管道、農業灌溉等多個領域。

通過本地化生產,可以有效規避跨境運輸成本與損耗,也可以採取小批量、多品類的模式適配當地分散的訂單需求。

展望未來,依託 「一帶一路」 基建東風,中國聯塑的海外收入增長具備可持續性。

「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普遍處在經濟上升期,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權威機構測算,2024年整個東南亞地區GDP總量約為3.97萬億美元,經濟增長率約為4.6%。同時,東南亞基建需求正處爆發期,印尼等五國平均城鎮化率僅55.7%,鐵路、公路等基建缺口顯著,將催生多元化的管道需求。

而在非洲,數據顯示,非洲當前總人口已突破14億,是全球第二大人口區域,青年人口(15-35歲)佔比超過30%,人口增速為全球首位,且年齡結構偏低。根據IMF預測,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2024年GDP增長預計達到3.8%,2025年將進一步升至4.1%。

因此,非洲人口紅利顯著、經濟穩步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快,有望驅動基建相關需求強勁增長。在此背景下,中國聯塑有望以坦桑尼亞為支點,建立區域品牌優勢,而有了本地化產能部署,也能夠服務坦桑尼亞周邊國家,打開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

結語:塑管龍頭邁入估值上行通道

眼下,港股「慢牛」行情持續演繹,全球資本對中國市場的信心逐步增強,給投資者發現中國聯塑的價值營造了良好的市場氛圍。

在當前一系列政策推動經濟復甦、基礎設施建設的背景下,為中國聯塑整體業績的穩定增長帶來了積極的預期,將有助於估值重估。

廣發證券在建材行業研報中提到建材行業四條投資邏輯,其中有兩條和中國聯塑高度相關:一是傳統建材龍頭景氣修復,關注零售建材和周期建材龍頭佈局機會;二是建材出海,「一帶一路」市場保持高速增長,中資企業積極佈局。

作為塑料管道行業龍頭,中國聯塑持續保持成本優勢,供應鏈能力和費用管控對盈利改善形成了有力支撐,並通過本土化出海開闢增量。可以預見,市場對中國聯塑的關注度和認可度與日俱增,吸引越來越多投資者的目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