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期業績高增、分紅回購不停,固生堂(2273.HK)以 AI+海外雙輪驅動再提速

2025-09-03 09:49

2025年的中醫藥行業正經歷深刻洗牌:市場規模突破萬億元大關的同時,行業集中度持續提高;2020至2024年間,中央財政累計下達中醫藥事業傳承與發展轉移支付資金達162.54億元,年均增長21.5%,有力推動了行業向規範化、數字化邁進。

在政策紅利與市場競爭的雙重驅動下,缺乏標準化能力的中小型機構加速退出市場,頭部企業則迎來整合與擴張的戰略機遇期。

這一年,也是固生堂加速跑的關鍵階段。

8月29日中午,固生堂的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財報公佈后,公司股價午后開盤一度漲超5%。

這家深耕中醫領域的標杆企業,正以傳統為本、創新為翼的發展路徑,詮釋着中醫機構如何藉助資本化與數字化實現跨越式發展,為中醫藥行業的現代化轉型樹立典範。

財務韌性:高質量增長的底層密碼

固生堂的這份中期財務數據以增長有質量、盈利有厚度、現金流有強度的特徵,勾勒出中醫連鎖頭部企業的差異化競爭力。

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取得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線下門店收入13.7億元,同比增長11.1%;院內製劑產品等自主定價產品業務也迎來爆發式增長,收入同比增長209%,收入結構更健康,抗政策風險能力增強。

盈利端更是跑出「加速度」,上半年取得淨利潤1.5億元,同比大增41.6%,增速遠超營收。同時,公司EBITDA(息税折舊攤銷前利潤)達2.7億元,同比增長37.3%,這一指標剔除非經營性的折舊攤銷影響,更精準的反映出核心門店的盈利能力。

營收利潤雙增的背后,是固生堂一邊持續優化運營效率、壓縮非核心成本、提升單店坪效,一邊推動用户人數、服務人次等核心經營指標全面向好。這種雙向提升不僅體現公司精細化運營的實力,更證明其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即便在複雜的宏觀經濟環境中,也能展現出優異的經營韌性與盈利質量。

如果説營收與利潤體現賺錢能力,那麼現金流則彰顯造血能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為人民幣3億元,同比增長111%,自由現金流表現更為強勁,同比大增466%,加上高達13.7億元的充裕現金儲備,印證了其「現金為王」的運營理念和強大的變現能力。

從營收增速到淨利潤增速,再到經營現金流、自由現金流增速的階梯式攀升,層層遞進的數據充分體現出公司高質量的盈利水平。

在財務成果落地為股東回報層面,固生堂的動作同樣堅定。

財報顯示,公司擬派發中期股息每股0.35港元,合計擬中期分紅7576.6萬元,佔中期淨利潤的50%,兑現此前「將每年淨利潤的30%-50%進行分紅或回購」的承諾。同時,延續自2023年8月起的常態化回購策略,公司上半年累計斥資回購超8468萬港元,並推進股份註銷程序以提升股東權益回報率。

可以説,固生堂正以其紮實的財務表現和可持續的增長模式,為中醫連鎖行業提供一個可借鑑、可複製的盈利模型。

生態擴張:線下築基與線上拓渠的雙向發力

強勁的財務表現背后,源於固生堂在業務運營層面的精準落地,通過線下築牢服務根基、線上拓寬獲客渠道的雙線策略,公司實現運營效能的全面提升。

線下方面,在國家大力推進基層中醫服務能力建設的背景下,固生堂通過自建與併購雙線推進門店擴張,構建起覆蓋廣泛、資源整合能力強的線下服務網絡。

從具體成效來看,這一網絡的價值集中體現在門診流量、門店網絡、醫師團隊三大核心運營維度的協同增長上。

其一,門診流量與用户粘性同步提升。

報告期內,門診總人次、就診人數、複診人數及人均就診次數均實現同比提升,用户消費頻次與服務依賴度持續增強。其中,會員回頭率始終穩固在85%的高位,既反映出用户對固生堂服務質量的認可,也體現出其用户留存體系的成熟度。

其二,門店網絡與醫聯體合作持續拓維。

上半年,公司新增7家門店(自建4家,併購3家),進入成都、汕頭兩座新城市,截至報告期末,在全國及新加坡共擁有83家線下門店。

與此同時,醫聯體合作也收穫顯著成效,上半年新增9家合作單位,累計合作單位達37家。在豐富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渠道的同時,更從側面印證出公立醫療體系對固生堂商業模式與服務質量的充分認可。

其三,醫師團隊規模與專業實力穩步擴容。

醫師資源作為中醫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截至報告期末,公司醫師團隊總規模已達41743人,同比新增1501人,其中線下執業醫生新增648人,同比增幅達23.5%。

醫師團隊的持續壯大,不僅能直接提升門店的接診能力,更通過專業人才儲備築牢醫師資源的競爭壁壘,為后續門店擴張與服務升級奠定人才基礎。

線上運營層面,固生堂主動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構建矩陣化的流量生態體系。

作為國內首個與美團醫療、小紅書建立官方合作關係的中醫醫療機構,公司還聯動抖音、高德地圖等多家頭部平臺,打造出覆蓋生活服務、社交娛樂、地圖導航等多場景的平臺流量矩陣。

通過多元平臺獲客成功將線上流量轉化為線下診療需求,上半年線上引流的首診人數佔比達7.6%。更關鍵的是,其客户獲取成本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在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進一步推動用户複診率與品牌信賴度的穩步提高。

不難看出,固生堂的戰略佈局精準貼合了中醫服務消費升級的行業走向,既滿足了用户對優質中醫服務的便捷化需求,又通過數字化手段降低服務觸達門檻,最終為業務增長輸送持續不斷的動能。

全球破壁:從產品出海到標準輸出

隨着國內線下築基與線上拓渠的運營體系逐步夯實,固生堂開始將發展視野延伸至更廣闊的全球市場,以國際化佈局打破地域邊界、拓寬增長空間。

自去年完成對新加坡寶中堂的收購后,公司便以新加坡為戰略起點,正式開啟中醫藥國際化探索,而這一佈局也迅速展現出強勁的商業潛力。​

作為海外戰略的首個落地點,新加坡市場交出超預期的商業答卷。今年7月,公司新加坡區域門店收入同比增幅達119%,直觀印證當地市場對固生堂中醫服務的認可。

未來公司還計劃通過「自建旗艦店與小店+共建中西醫診所+併購連鎖機構」的三駕馬車推進模式,持續夯實固生堂品牌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更具里程碑意義的是,今年8月,公司旗下護發益發顆粒成功通過新加坡衞生科學局(HSA)認證。這既是公司海外藥品出海進程中的關鍵突破,又標誌着其中醫藥產品獲得國際主流市場的權威認可,為后續更多產品走向全球奠定基礎。

至此,固生堂不再侷限於單一服務輸出,通過服務觸達、產品落地的立體佈局為業績增長拓展出新的增長空間。

在此基礎上,固生堂進一步將AI技術融入國際化戰略,以技術創新破解海外中醫資源稀缺的核心痛點。

今年6月,公司發佈首個「國醫AI分身」,旨在複製優質稀缺醫生資源,截至8月共發佈10大「國醫AI分身」,覆蓋腫瘤科、皮膚科等八大中醫核心專科領域。目前已實現創收成為業績增長點。

這種AI技術加上名醫資源的模式,既推動海外中醫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也為中醫藥標準的國際化進程探索出全新路徑,讓中醫診療在全球範圍內更具標準化、可及性。

此外,公司還同步上線AI健康助理,覆蓋5個診前場景、4個診后服務場景及50余個日常事務場景,從診前諮詢到診后隨訪全流程優化患者體驗。目前該助理已實現每周服務數百名複診用户,同時有效拉動用户回頭率的提升,成為維繫海外用户粘性的重要紐帶。

更為關鍵的是,固生堂在AI領域的實踐,亦獲國際專業機構與資本市場的雙重認可。

上半年,公司先后入選高盛發佈的《中國AI醫療指數》,以及摩根士丹利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沉睡的巨人覺醒》,均認可其AI中醫深度融合的行業價值

兩次入選印證資本市場對AI醫療賽道的長期看好,更凸顯國際投行對其AI診療前景的認可,為國際化戰略推進增添信心。

(圖:《中國AI醫療指數》及《中國-人工智能:沉睡的巨人覺醒》)

結語

固生堂的中期業績不僅是一份成績單,更是中醫行業現代化轉型的縮影。

在政策利好持續加碼、AI技術深度滲透、消費需求不斷升級的多重利好下,公司通過財務健康化、業務生態化、市場全球化的戰略佈局,構建起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從國內市場的醫聯體深耕與數字化升級,到國際市場的標準突破與模式創新,固生堂在傳統中醫智慧與現代科技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隨着AI中醫應用的規模化落地、海外市場的持續拓展以及自主定價產品矩陣的豐富,公司有望在中醫藥振興的浪潮中持續釋放增長潛力。

對於投資者而言,固生堂所展現的不僅是短期業績的增長,更是中醫現代化進程中的長期價值機遇,值得持續關注其在中醫產業化、國際化道路上的引領作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