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維信金科提醒:AI 時代「親耳所聞」「親眼所見」 可能都是陷阱​

2025-09-02 19:47

(來源:蚌埠新聞網)

轉自:蚌埠新聞網

AI 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從智能語音助手到精準的信息推送,科技的光芒無處不在。然而,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在這份便捷背后,隱藏着被犯罪分子利用的風險。當你的親人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當熟悉的面孔出現在求助視頻中,你或許很難想象,這些 「親耳所聞」「親眼所見」 可能並非真實,一場場精心策劃的 AI 詐騙正悄然向我們襲來。

一、語音合成詐騙——親耳所聞也可能虛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依賴於電話或語音消息來確認某人的身份。但如今,藉助AI技術,犯罪分子能夠精確地複製他人的聲音,甚至模仿出與原聲幾乎無法區分的效果。例如,有人可能會接到一個緊急電話,冒充自己的親人,聲稱遇到了麻煩,急需資金援助。由於聲音逼真,許多人可能會毫不猶豫地轉賬過去。但實際上,這可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AI騙局。

二、視頻偽造詐騙——親眼所見亦非真實

除了語音合成外,AI換臉技術也成爲了騙子的新工具。通過這種技術,犯罪分子可以將受害者的面孔合成到特定的視頻場景中,製造出看似真實的求助視頻。比如,騙子可能會製作一段視頻,顯示你的朋友或家人正在醫院里急需手術費用,請求你立即匯款。這些視頻往往具有高度的真實性,讓人很難分辨真假。

三、智能聊天機器人詐騙——信任背后的陷阱

在社交媒體和網絡交友平臺上,越來越多的詐騙者開始使用AI驅動的聊天機器人與潛在受害者建立關係。這些機器人能夠根據受害者的回覆智能調整話術,逐步建立起信任感。一旦建立了足夠的信任,他們就會以投資理財、戀愛交友等各種理由誘騙受害者轉賬。這類騙局尤其危險,因為它們通常涉及長時間的情感投入,增加了受害者的心理負擔和經濟損失。

四、精準詐騙—數據泄露帶來的隱患

隨着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技術的進步,騙子們現在能夠利用公開的個人信息篩選出最易受騙的目標羣體,並定製化地設計詐騙劇本。例如,他們會針對那些經常發佈感情類信息的人羣實施情感詐騙;對於那些頻繁搜索投資理財信息的人,則會採取詐騙的方式。這種基於數據分析的精準詐騙手段讓受害者防不勝防。

那麼,我們該如何有效防範AI騙局呢?

1、覈實身份

無論收到何種形式的信息求助,都應通過其他渠道聯繫當事人確認情況。比如打電話給對方的家人或者直接撥打官方電話詢問。

2、 保持警惕

對於任何要求立即匯款的行為都要謹慎對待,尤其是那些聲稱有緊急情況的人。記住,「慢就是快」,多花幾分鍾覈實信息總比后悔莫及要好得多。

3、教育普及

向身邊的親友普及相關知識,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識。只有當每個人都具備足夠的防騙能力,才能最大程度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

4、下載國家反詐APP

爲了更好地保護自己免受各種新型詐騙的侵害,建議下載並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

5、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不要隨意在網絡上公開自己的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密碼等敏感信息。同時,在使用社交媒體和其他服務時,合理設置隱私選項,限制陌生人對個人信息的可見度。

AI 技術仍在不斷演進,新型詐騙手段也會隨之花樣翻新,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只能束手就擒。維信金科提醒:只要我們時刻保持警惕,牢記覈實身份的重要性,積極普及防騙知識,善用國家反詐工具,同時注重保護個人信息,就能為自己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線。就像在金融科技服務中選擇正規平臺能保障資金安全一樣,在面對 AI 時代的各種信息時,保持理性與謹慎,我們便能在享受科技進步的同時,安心前行,讓詐騙分子無機可乘。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