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2 13:33
國內AI大戰正酣,AI業務成大廠們業績新增長引擎。
《科創板日報》對比騰訊與阿里巴巴這兩家互聯網巨頭最新財發現,兩家企業正持續加大對AI研發與算力基礎設施的投入,並將技術逐步轉化為切實的業務增長。騰訊憑藉社交與內容生態深度融合AI,阿里則堅持模型到應用、芯片的全棧佈局AI戰略。
儘管路徑不同,但不難看出,AI均已成為騰訊與阿里營收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從騰訊與阿里巴巴集團近期發佈的財報來看,AI業務已在互聯網大廠們的戰略佈局中佔據重要地位,成為拉動企業持續增長的核心引擎。
騰訊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六個月內,騰訊收入為3645.2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毛利為2055.06億元,期內盈利1057.69億元。第二季度,騰訊總營收為1845億元,同比增長15%;毛利為1050億元,同比增長22%,毛利率達57%。
在此份財報中,「AI含量」前所未有地高,「AI」一詞在全文共出現18次。騰訊CEO馬化騰在業績電話會議中表示:「在2025年第二季度,我們實現了收入和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經營利潤的雙位數增長。這得益於我們對人工智能的持續投入以及利用AI技術帶來的增益。」
在第二季度,騰訊的研發投入達到202.51億元,同比增長17%,主要集中於加碼AI戰略的投入。同期資本開支為19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19%,資金主要用於IT基礎設施、數據中心等方面的建設投入。此外,騰訊透露自去年四季度戰略加速以來,累計資本開支已達831.6億元。
數據顯示,第二季度騰訊的營銷服務業務收入為358億元,同比增長20%。騰訊在財報中指出,該增長主要歸因於「AI驅動的廣告平臺改進」,以及微信交易生態的持續提升。同期,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達到555億元,其中企業服務增速的提升,騰訊同樣表示其「得益於企業客户對AI相關服務的需求增加」等方面。
市場普遍擔憂大規模AI投入會帶來成本壓力並影響公司盈利,然而騰訊最新財報呈現了不同景象。其二季度一系列財務數據表明,當前較高的AI研發及相關資本投入並未拖累盈利,反而正逐步成為其「新業務基因」。
同樣實現持續高額AI投入成本、技術紅利向業務增長轉化的,還有阿里巴巴集團。
阿里最新財報顯示,4月至6月單季度資本開支為387億元,達到歷史較高水平。在財報業績説明會上,阿里首席執行官吳泳銘透露:「過去四個季度,我們已經在AI基礎設施及AI產品研發上累計投入超過1000億元。」
此前,阿里曾於今年2月宣佈,計劃在未來三年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於建設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吳泳銘在業績會上也再次強調將維持這一投資計劃:「在AI方面的資本支出上,我們將堅持原定的三年投入3800億元計劃。」與此同時,其也表示具體到各季度的支出可能因供應鏈狀況而有所調整。
與此同時,阿里最新財報數據也顯示,主攻AI業務的雲智能集團,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季度內實現收入333.98億元,同比增長26%。根據財報説明,這一增長主要由於公共雲業務收入增長所帶動,其中包括AI相關產品採用量的提升。
阿里首席財務官徐宏在業績會上則強調,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第八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在AI需求高速增長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傳統公共雲服務的需求增長以支持其AI應用,尤其是AI應用帶動傳統計算、存儲類等產品的增長趨勢。經調整EBITA利潤率同比相對穩定在8.8%。」
儘管騰訊與阿里均在AI技術領域持續發力投入,但兩家公司在將技術投入轉化為商業回報的路徑上存在明顯差異。
依託微信超過14億的月活躍用户及豐富的遊戲產品矩陣,騰訊構建其廣泛的社交與內容生態。不難看出,在騰訊AI戰略推進過程中,更加側重於將AI能力無縫銜接入其社交和內容生態中。
在具體應用中,AI已深度融入微信功能迭代,如在內容瀏覽中提供智能關鍵詞檢索、為微信小店商家提供智能客服支持,以及對視頻號內容進行自動文字總結;遊戲業務方面,則通過AI工具加速內容生產,並引入更擬真的虛擬隊友及非玩家角色,同時藉助AI驅動營銷策略以提升用户參與和收入;廣告業務方面,騰訊同樣加大了AI在廣告創作、投放、推薦及效果分析中的應用。
此外,騰訊持續升級其混元大模型,重點增強多模態及3D生成能力。今年以來,騰訊先后迭代升級快思考模型混元TurboS與深度思考模型混元T1,並開源了包括Hunyuan A13B、混元0.5B、混元1.8B等多箇中小規模模型。在多模態方向,混元圖像2.0、混元3D v2.5和混元遊戲視覺生成等模型也陸續發佈。
反觀阿里,其AI戰略則是側重於構建覆蓋AI硬件與基礎設施、模型與工具開發以及上層應用的全棧技術體系。
在這一框架下,阿里持續推動AI大模型能力提升。7月以來,阿里通義持續發佈新版本的千問3思考基礎模型、推理模型和AI編程模型,同時開源了視頻生成模型one2.2、文生成圖模型千問image等;阿里的AI原生應用同樣也在持續發展,高德、釘釘、淘寶均已實現AI升級。
值得關注的是,在AI硬件方面,阿里於7月26日發佈首款自研AI眼鏡「夸克AI眼鏡」,該款眼鏡有望年內正式發佈。另外,有消息稱阿里已推出自研AI推理芯片,《科創板日報》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因相關芯片仍處於保密狀態,不能對外透露更多信息。事實上,阿里在自研芯片領域的佈局早已展開,2018年阿里便已宣佈成立獨立運營的芯片企業「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
從佈局看,阿里在AI To C領域的佈局正從軟件服務延伸至多形態硬件終端甚至芯片本身,逐步構建更完整的全棧技術落地生態。
在激烈的AI大戰中,騰訊與阿里展現出中國互聯網企業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也體現出一個清晰的發展趨勢,即AI正從技術探索逐步轉向業務驅動與價值兑現階段。未來如何構建具有競爭力且可持續的AI敍事,將成為各家戰略佈局的關鍵,值得持續關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財聯社AI daily」,作者:李佳怡,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