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龍計算機】周報:「人工智能+」迎政策催化,阿里AI 與雲業務高增長

2025-09-02 10:21

(來源:華龍證券研究)

  • 摘要:

  •  「人工智能+」頂層設計出台,AI 應用有望進入黃金發展期。2025年 08 月 26 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下稱《意見》)。到2027 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 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人工智能開放合作體系不斷完善。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 90%,智能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技術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 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我們認為《意見》中提出的人工智能「下一個十年目標」值得重視,也就是,到 2035 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我們認為,人工智能將迎來十年的黃金發展階段。伴隨着AI滲透率快速提升,「AI+」將會由量變引起質變,推動新的商業模式、產業格局以及生活方式的變革,建議重點關注智能終端、智能體等重點賽道。

  • 阿里 AI 與雲業務高增長,關注阿里鏈投資機會。2025年8月29日,阿里巴巴發佈 FY2026Q1(自然年2025 年Q2)財報。報告期內,AI 需求持續強勁,雲智能集團同比收入增長26%,其中AI 相關產品收入連續第八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CapEx方面,報告期內阿里巴巴資本性支出386.7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0%(去年同期為 120.94 億元人民幣)。同時維持未來三年投入3800億元建設雲和 AI 硬件基礎設施目標不變。另外,根據不同季度AI 芯片供應及政策的變化情況,阿里宣佈已制定了備用計劃,會通過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合作,來應對供應鏈的不確定性風險和推進三年 3800 億元的資本支出計劃。我們認為,國內AI 芯片供給將依然維持海外+國產的格局,未來在海外供應鏈擾動因素增加的情況下,國產芯片供給佔比有望持續提升。從海外市場來看,大廠自研 ASIC 已經成為趨勢。國內,阿里巴巴、字節、騰訊等廠商在投資+自研芯片方面也早有佈局。建議關注國內大廠自研芯片進展。我們認為,阿里巴巴AI 與雲業務快速增長體現出AI需求強勁,AI 正在驅動內外部提質增效。同時報告期內資本性支出同比大增,表現出阿里巴巴對未來推進AI+戰略的決心以及對AI 芯片供給風險的把控信心。AI 相關業務和雲計算業務有望持續保持高增長,資本性支出計劃維持樂觀預期,相關合作夥伴有望受益。 

  • 投資建議:「人工智能+」頂層設計出台,AI 產業在政策支持下有望迎來十年黃金發展階段。阿里公佈FY2026Q1財報,AI與雲業務實現高增長,資本性支出超預期,且未來三年CapEx目標維持年初預期,相關合作廠商有望受益,維持計算機行業「推薦」評級。建議關注:(1)AI 應用:鼎捷數智(300378.SZ)、卓易信息(688258.SH)、漢得信息(300170.SZ)、智微智能(001339.SZ)、彩訊股份(300634.SZ)、萬興科技(300624.SZ)、賽意信息(300687.SZ)、中科創達(300496.SZ);(2)阿里持股/合作伙伴:數據港(603881.SH)、潤建股份(002929.SZ)、恆生電子(600570.SH)、金橋信息(603918.SH)、税友股份(603171.SH)、亞信安全(688225.SH)、用友網絡(600588.SH)、石基信息(002153.SZ)、浪潮信息(000977.SZ)、中科曙光(603019.SH)。

  • 風險提示:所引用數據資料的誤差風險;AI 投資力度不及預期;AI 產品競爭加劇;重點關注公司業績不達預期;政策標準出臺速度不及預期。

1 一周市場表現

2025 年 8 月 25 日-8 月 29 日,申萬計算機指數上漲1.34%。板塊個股漲幅前五名分別為開普雲(688228.SH)、航天宏圖(688066.SH)、ST易聯眾(300096.SZ)、巖山科技(002195.SZ)、*ST 廣道(839680.BJ)。

板塊個股跌幅前五名分別為御銀股份(002177.SZ)、金現代(300830.SZ)、科創信息(300730.SZ)、漢鑫科技(837092.BJ)、拓爾思(300229.SZ)。

2 行業要聞

2025 年08月26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中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 70%;到 2030 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 90%。到 2035 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來源:中國政府網)

3 重點公司公告

【中科創達】2025 年 8 月 26 日,中科創達發佈公司公告,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支付募投項目部分款項並以募集資金等額置換。

淳中科技】2025 年 8 月 28 日,淳中科技發佈公司公告,公司多名股東擬合計減持不超 2.053%股份。

【航天宏圖】2025 年 8 月 29 日,航天宏圖發佈公司公告,公司簽訂約 9.9 億元衞星及地面系統採購合同。

4 本周觀點

4.1「人工智能+」頂層設計出台,AI 應用有望進入黃金發展期

2025 年 08 月 26 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下稱《意見》)。到 2027 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人工智能開放合作體系不斷完善。到 2030 年,我國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技術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 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具體內容包括: 

(1)人工智能+6 大領域:《意見》中提出,到2027 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 6 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6 大重點領域具體包括:「人工智能+」科學技術、「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人工智能+」消費提質、「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治理能力、「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其中,「人工智能+」消費提質部分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終端。加快人工智能與元宇宙、低空飛行、增材製造、腦機接口等技術融合和產品創新。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中重點提及工業、農業與服務業,工業優先級最靠前。 

(2)智能終端及智能體:《意見》中明確體現了對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的關注。首先,《意見》中提出了兩個關於智能體的總體目標和關鍵時間點:到 2027 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到 2030 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其次,提到了在軟件、信息、金融、商務、法律、交通、物流、商貿等領域,推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廣泛應用。以及,提到培育人工智能應用服務商,發展「模型即服務」、「智能體即服務」等商業模式。

(3)高質量數據集:《意見》中對於數據方面的表述優先級靠前。提出,以應用為導向,持續加強人工智能高質量數據集建設。支持發展數據標註、數據合成等技術,培育壯大數據處理和數據服務產業。我們認為《意見》中提出的人工智能「下一個十年目標」值得重視,也就是,到 2035 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我們認為,人工智能將迎來十年的黃金發展階段。伴隨着 AI 滲透率快速提升,「AI+」將會由量變引起質變,推動新的商業模式、產業格局以及生活方式的變革。建議關注智能終端、智能體等重點賽道。

4.2 阿里 AI 與雲業務高增長,關注阿里鏈投資機會

2025 年 8 月 29 日,阿里巴巴發佈FY2026Q1(自然年2025年Q2)財報。報告期內,AI 需求持續強勁,雲智能集團同比收入增長26%,其中AI 相關產品收入連續第八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CapEx 方面,報告期內阿里巴巴資本性支出 386.76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0%(去年同期為120.94 億元人民幣)。同時維持未來三年投入3800 億元建設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目標不變。

另外,根據不同季度 AI 芯片供應及政策的變化情況,阿里宣佈已制定了備用計劃,會通過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合作,來應對供應鏈的不確定性風險和推進三年 3800 億元的資本支出計劃。我們認為,國內AI 芯片供給將依然維持海外+國產的格局,未來在海外供應鏈擾動因素增加的情況下,國產芯片供給佔比有望持續提升。從海外市場來看,大廠自研ASIC已經成為趨勢。北美四大雲廠中,谷歌已迭代七代TPU芯片;Meta通過與博通合作,最早將於 25Q4 推出其首款 AI ASIC 芯片MTIAT-V1,AWS已啟動不同版本的 Trainium v3 開發,預計於2026 年陸續量產。國內,阿里巴巴、字節、騰訊等廠商在投資+自研芯片方面也早有佈局。以阿里巴巴為例,早在 2018 年 9 月,阿里巴巴就已宣佈成立芯片自研全資子公司「平頭哥」,由此前阿里收購的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和達摩院自研芯片業務整合而成,目前是阿里全資半導體芯片業務主體,推出了倚天、含光等產品系列。其含光 800 雲服務器已在阿里雲上線,適用於AI 推理領域。當前海外供應鏈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疊加海外大廠自研ASIC趨勢,建議關注國內大廠自研芯片進度。

我們認為,阿里巴巴 AI 與雲業務快速增長體現出AI 需求強勁,AI正在驅動內外部提質增效。同時報告期內資本性支出同比大增,表現出阿里巴巴對未來推進 AI+戰略的決心以及對AI 芯片供給風險的把控信心。AI 相關業務和雲計算業務有望持續保持高增長,資本性支出計劃維持樂觀預期,相關合作夥伴有望受益。

5 投資建議

「人工智能+」頂層設計出台,AI 產業在政策支持下有望迎來十年黃金發展階段。阿里公佈 FY2026Q1 財報,AI 與雲業務實現高增長,資本性支出超預期,且未來三年 CapEx 目標維持年初預期,相關合作廠商有望受益,維持計算機行業「推薦」評級。建議關注:(1)AI 應用:鼎捷數智(300378.SZ)、卓易信息(688258.SH)、漢得信息(300170.SZ)、智微智能(001339.SZ)、彩訊股份(300634.SZ)、萬興科技(300624.SZ)、賽意信息(300687.SZ)、中科創達(300496.SZ);(2)阿里持股/合作伙伴:數據港(603881.SH)、潤建股份(002929.SZ)、恆生電子(600570.SH)、金橋信息(603918.SH)、税友股份(603171.SH)、亞信安全(688225.SH)、用友網絡(600588.SH)、石基信息(002153.SZ)、浪潮信息(000977.SZ)、中科曙光(603019.SH)。

6 風險提示

(1)所引用數據資料的誤差風險。本報告數據資料來源於公開數據,將可能對分析結果造成影響。

(2)AI投資力度不及預期。相關技術突破與投資力度關係緊密。

(3)AI產品競爭加劇。競爭加劇可導致價格戰。

(4)重點關注公司業績不達預期。重點關注公司業績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如果業績不達預期,會使得公司股價受到影響。

(5)政策標準出臺速度不及預期。AI持續發展需政策引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