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2 07:24
當 Meta 豪擲 143 億美元投資 Scale AI、並挖來 Alexandr Wang 來領導 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MSL)時,外界都以為扎克伯格找到了新的「王牌」。
這原本被視為 Meta 在 AI 領域的一次關鍵轉型,卻在短短 2 個月后就出現了裂痕:據外媒 TechCrunch 報道,Scale AI 前高管 Ruben Mayer加入 Meta 不到兩個月就火速離職,而 Meta 內部也逐漸傳出對 Scale AI 數據質量的質疑聲。
高管閃離、數據質量爭議、內部人才流失……這場豪賭似乎一開始就陷入了動盪。
據悉,Ruben Mayer 曾擔任 Scale AI 的 生成式 AI 產品與運營高級副總裁,是 Alexandr Wang 親手帶入 MSL 的核心成員之一。但他在 Meta 的任期極短,入職不到兩個月便宣佈離職。
有消息人士透露,Mayer 在 Meta 負責的是 AI 數據運營團隊,並沒有進入 MSL 的核心部門 TBD Labs——這是 Meta 內部專注打造 AI 超級智能的實驗室,也是從 OpenAI、谷歌挖來的研究員們的落腳點。
不過,Ruben Mayer 本人否認了這一説法。他在迴應 TechCrunch 時強調,自己「從第一天就是 TBD Labs 的一員」,並沒有被排除在MSL核心部門之外;他的工作角色是「幫助搭建實驗室所需的一切」,並不僅僅侷限在數據層面。同時,他還表示自己並未直接向 Wang 匯報,對在 Meta 的經歷「非常滿意」,離開純屬「個人原因」。
不論真相如何,如此短時間內的高管閃離,依舊給外界傳遞出了一個信號:Meta 與 Scale AI 的整合並不順利。
更耐人尋味的是,Meta 對 Scale AI 的信任似乎並沒有隨着鉅額投資而加深。
據五位知情人士透露,MSL 在訓練新模型時,依然選擇與 Surge 和 Mercor 這兩家數據標註公司合作——而它們正是 Scale AI 的直接競爭對手。還有多名 Meta 研究人員甚至直言:Scale 的數據「質量不佳」。
從行業慣例看,AI 實驗室往往會同時與多個數據標註廠商合作。但考慮到 Meta 纔剛剛斥資 143 億美元入股 Scale AI,如今卻在覈心研發環節繞過它,這樣的操作格外引人關注。
對此,Meta 發言人堅稱 Scale AI 的數據不存在質量問題;Surge 和 Mercor 則選擇不予置評。
至於Scale AI,它在 6 月得到 Meta 鉅額投資后不久,OpenAI 和谷歌就宣佈停止使用 Scale AI 的服務。接着,Scale AI 在 7 月裁掉了 200 名數據標註員工,新任 CEO Jason Droege 將此歸因於「市場需求變化」——但業內普遍認為,這是客户流失的必然結果。
外部合作關係的不穩定,只是 Meta 面臨的冰山一角;據多位現任與前任員工透露,MSL 內部的運行同樣動盪不安。
首先是 MSL 新老團隊之間存在摩擦,頂尖人才招得來卻留不住:
● 來自 OpenAI、Scale AI 的新研究員對 Meta 的繁瑣流程表示不滿,部分新人已閃電離職;
● Meta 原有的 GenAI 團隊被邊緣化,不少老員工也已選擇離職;
● 一些被 Alexandr Wang 帶來的高管,也並未真正進入 TBD Labs 的核心研發團隊。
這讓外界質疑:扎克伯格砸下巨資從 OpenAI、谷歌、Anthropic 等地挖來的頂尖人才,Meta 是否能真正留住?
其次,除了人事動盪,Meta 在 AI 戰略上同樣顯得猶豫不決:根據外媒The Information報道,Meta 內部高層正討論是否要與競爭對手合作,把谷歌或 OpenAI 的模型接入到 Meta 自家的應用中。
據知情人士稱,MSL 團隊已經探討過整合谷歌 Gemini 模型,為 Meta AI提供更自然的對話式回答;同時,Meta 也考慮過利用 OpenAI 的模型來增強旗下社交應用的 AI 功能。而事實上,Meta 內部有些工具其實已悄然整合了外部 AI 模型——例如,員工在使用公司的內部代碼助手時,可以調用 Anthropic 的模型進行編程。
換句話説,儘管 Meta 一直強調要自主研發世界領先的大模型,但眼下可能要藉助競爭對手的力量來提升產品體驗?對於外界質疑,Meta 的迴應則是「全盤皆收」:「我們採取的是一種全面策略——既要自己構建世界領先的模型,也會和其他公司合作,同時堅持開源。」
然而,這番表態並未打消外界的疑慮,反而還引來了不少網友的嘲諷:
● 「整天調用 API,就能拿到 1 億美元的薪水,聽起來真不錯啊!」
● 「表面上:頂級AI實驗室、年薪數百萬美元的研究員;實際上:ChatGPT套殼。」
● 「等一下……Meta花了數十億美元聘請頂尖人才,就是爲了在其模型中調用其他家的 API?」
不過,也有部分專業人士指出,這些合作若成真,應該也只是Meta的「權宜之計」——其最終目標仍然是推動下一代 Llama 5 模型與谷歌、OpenAI 等對手抗衡。
而這一切最終能否實現,恐怕要等到新模型正式亮相時,答案纔會揭曉。
參考鏈接:
https://techcrunch.com/2025/08/29/cracks-are-forming-in-metas-partnership-with-scale-ai/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metas-ai-leaders-discuss-using-google-openai-models-apps-information-says-2025-08-30/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CSDN」,整理:鄭麗媛,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