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寒武紀「封王」:AI芯片新貴的隱憂與挑戰

2025-09-01 19:23

(來源:中時財經)

CET FINANCE

三年前,寒武紀股價只有幾十元。8月20日,其股價站上千元關口。8月27日午后,A股迎來了歷史性時刻,寒武紀午后再度發力,股價強勢上漲近10%,最高報1464.98元/股,正式超越長期霸榜的貴州茅臺,登頂A股股價排行榜,成為新晉「股王」。

市場認為,這標誌着A股市場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貴州茅臺當日下跌1.43%,為寒武紀的歷史性超越讓出了道路。第二天,寒武紀繼續大漲,漲幅高達15.73%。

那麼,寒武紀股價暴漲,並且超越茅臺「封王」,其股價到底有沒有泡沫?未來市值能否也超過貴州茅臺?

記者:周雪松

編輯:李   捷

製圖:張宇萱

近來,寒武紀股價暴漲,成為A股焦點。然而,8月29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而「寒王」大跌6%。

前一交易日,寒武紀還大漲了15.73%,收報1587.91元/股,股價再次超過貴州茅臺,成為A股第一高價股,總市值達6643億元。因近期漲勢過猛,當天晚間,寒武紀不得不發佈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告,翌日股價隨之下跌。

今年以來,寒武紀股價漲勢如虹,累計漲幅接近130%。其中,8月漲幅超過110%。而從2023年至今算起,漲幅更是高達20多倍。

談到寒武紀的股價和未來走勢,接受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和專家看法出現了分歧,有的認為其股價泡沫嚴重,有的認為還會繼續漲。

PART 1

寒武紀股價起飛,到底有沒有泡沫

「這輪牛市撐死膽大的。」有股民説。伴隨着寒武紀股價起飛,最牛散户「章盟主」暴賺幾十億元,成為熱議話題。

三年前,寒武紀股價只有幾十元。8月20日,其股價站上千元關口。8月27日午后,A股迎來了歷史性時刻。寒武紀午后再度發力,股價強勢上漲近10%,最高報1464.98元/股,正式超越長期霸榜的貴州茅臺1460.44元/股,登頂A股股價排行榜,成為新晉「股王」。

望華資本創始人戚克栴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股價上漲從根本上來説,主要是兩方面因素推動:一是業績的增長;是預期的向好。這兩方面因素帶來了估值的增長。寒武紀的股價大漲,背后原因也是如此。

8月26日晚間,寒武紀發佈2025年中報,上半年營業收入28.81億元,同比增長4347.82%;淨利潤10.38億元,實現扭虧為盈。該公司在2024年四季度首次實現單季盈利,並在2025年一季度延續業績向好勢頭。

市場認為,這標誌着A股市場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貴州茅臺當日下跌1.43%,為寒武紀的歷史性超越讓出了道路。第二天,寒武紀繼續大漲,漲幅高達15.73%。

那麼,寒武紀股價暴漲,並且超越茅臺「封王」,其股價到底有沒有泡沫?未來市值能否也超過貴州茅臺?

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採訪一位科技界企業高管表示,沒有泡沫,至於其未來能不能超過茅臺,還需要看寒武紀的收入。

外界較為關注的是,寒武紀業績能否持續快速增長,就多個相關問題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聯繫了寒武紀方面,但截至截稿,暫未收到該公司回覆。

PART 2

能否復刻英偉達

寒武紀被稱為「國產英偉達,但其崛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曾長期虧損並飽受質疑。

如今,隨着寒武紀股價暴漲,其掌門人陳天石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高達1600億元。

一位寒武紀前高管在兩年前選擇離開了寒武紀,並開始創業。寒武紀股價暴漲后,他會有什麼感想?這位前高管向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表示,「沒啥特別的感想,波瀾不驚,未來再頂峰相見。」

這位前高管告訴記者,他持有的寒武紀股票,在離開公司時已經都減持完。「沒啥后悔的,財富不是檢驗人生的唯一標準,我現在創業的事也是我很喜歡的。」

據瞭解,如果他持有的寒武紀股票留到現在,價值超過「一個小目標」。

作為科技與投資領域的創業者,中歐資本董事長張俊樂見寒武紀的崛起,但他對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表示,寒武紀與英偉達存在巨大差距。

「一方面我為國產芯片的進步感到鼓舞,另一方面又因其與世界頂尖水平的巨大差距而擔憂。」張俊從技術、產品、市場等多個維度,客觀梳理了這兩家公司的差異。

他説,從市場地位來看,英偉達是全球AI芯片霸主,市場份額超80%;寒武紀主要在中國市場活動,是國產替代的重要參與者。

2024年財務指標看,英偉達營收1305億美元,淨利潤729億美元,研發投入129億美元;寒武紀營收約11.74億元人民幣,淨虧損4.43億元人民幣,研發投入10.72億元人民幣。

從生態建設看,英偉達CUDA生態強大,開發者社區龐大,客户黏性極高;寒武紀缺少類似CUDA的底層生態,長期依賴定製化項目,標準化能力不足。從技術路線看,英偉達是應用驅動,緊跟市場需求,工程落地能力強。

他進一步表示,寒武紀雖然技術理想遠大,力求自研指令集和架構創新,但商業化兑現較慢。從最近市值看,英偉達市值約30萬億人民幣,寒武紀近6000億人民幣。從員工規模看,英偉達員工數29000多人,寒武紀900多人。兩者的差距巨大。

另外,張俊還從技術與產品參數對比,道出了兩者的巨大差距。「芯片的性能不僅取決於單一指標,而是製程工藝、架構設計、內存子系統、互聯技術、軟件優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他認為,寒武紀與英偉達的生態差距比硬件差距更難追趕,英偉達最強大的護城河並非僅僅是硬件性能,而是其歷經十余年構建的CUDA軟件生態系統。無數的開發者、算法工程師、學術研究都基於CUDA構建,這種用户習慣和生態黏性是需要寒武紀等國產芯片廠商花費巨大努力和更長時間去突破的瓶頸。

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學專家庫專家、企業數字化轉型技術專家周俊鋼接受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採訪時表示,寒武紀要想復刻英偉達難度也是非常大的。

「投資寒武紀,某種程度上是在投資一個關於國產AI芯片未來的美好預期。但這個預期能否如期兑現,還需要時間和技術來驗證。」周俊鋼説。

PART 3

投資寒武紀,押注中國AI芯片的未來

戚克栴認為,這一波科技股的估值上漲,包括以芯片為代表的科技公司業績的上漲,背后直接的原因是中國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以及在算力領域的巨大投資導致的硬件需求快速上升,有的企業淨利潤會出現相對於去年500%甚至1000%的增長。

根據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佈的數據,寒武紀最新滾動市盈率為5117.75倍,市淨率為113.98倍,不過,寒武紀所處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最新滾動市盈率為88.97倍,市淨率僅為5.95倍,其滾動市盈率、市淨率顯著高於行業水平。有分析也指出,寒武紀的估值已脱離傳統估值框架。

8月28日晚間,寒武紀發佈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關注到近期市場上存在部分對公司經營情況的預測,公司結合實際情況,預計2025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0億至70億元。投資者及相關人士均應對此保持足夠的風險認識,並且應當理解計劃、預測與承諾之間的差異,注意投資風險。

同時,寒武紀還稱,公司未有新產品發佈計劃,近期網上傳播的關於公司新產品情況的信息,均為誤導市場的不實信息。由於集成電路整個行業鏈是專業化分工且技術門檻較高,加之公司及部分子公司已被列入「實體清單」,將對公司供應鏈的穩定造成一定風險,可能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9月1日,寒武紀繼續回踩,收報1448.39,跌2.95%。不過,高盛稱,寒武紀宣佈的二季度業績強勁,保持對公司的積極看法,上調12個月目標價14.7%至2104元。

張俊對記者表示,不同於英偉達的市值建立在全球領先的盈利能力、市場壟斷地位和強大的生態壁壘之上,寒武紀的市值更多反映了市場對「國產替代」 巨大前景的預期,以及對中國AI芯片企業能夠突破技術封鎖、分享未來AI浪潮紅利的希望。

日前,高盛曾將寒武紀的目標價上調至1835元,甚至在牛市情況下看高至3934元。張俊認為,這種預測基於對中國雲計算資本支出大幅增長、芯片平臺多元化需求以及寒武紀研發投入的樂觀假設。但這是一種非常前瞻的、充滿不確定性的估值模型,其實現需要多個強假設條件同時達成。

在張俊看來,投資英偉達,某種程度上是投資全球AI發展的「現在」,風險更多在於行業周期波動和競爭。而投資寒武紀則是押注中國AI芯片的「未來」,其面臨的是生存性風險,如果未來不能找到穩定、規模化的營收來源,公司可能被邊緣化。傳統估值方法在此可能失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