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事關AI芯片!阿里發聲:支持國產為真 大規模採購寒武紀不實

2025-09-01 19:18

《科創板日報》9月1日訊(記者 黃心怡)有消息稱阿里雲通義千問大模型面臨算力缺口,阿里緊急追加寒武紀思元370芯片訂單至15萬片。

對此,阿里雲人士迴應《科創板日報》表示:「阿里雲確實一雲多芯支持國產供應鏈,但傳言阿里採購寒武紀15萬片GPU的消息不實。」

在8月底的財報業績會上,阿里CEO吳泳銘曾提及AI芯片的狀況。他表示,阿里每個季度的AI開發支出可能根據供應鏈不同而波動。根據全球AI芯片供應及政策變化,阿里已有「后備方案」,通過與不同合作伙伴合作,建立多元化的供應鏈儲備。面對不同的行業情況,3800億的資本開支,還是會按照預期的情況去完成。

國產AI芯片的主要參與者包括寒武紀、華為、海光信息、壁仞、沐曦、燧原股份、摩爾線程等廠商。

IDC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加速芯片的市場規模增長迅速,超過270萬張。從技術角度來看,GPU卡佔據70%的市場份額;從品牌角度來看,中國本土人工智能芯片品牌的出貨量已超過82萬張,而華為昇騰佔據大部分份額,百度旗下崑崙芯、天數、寒武紀、沐曦、燧原等也有數萬不等的出貨量。

《科創板日報》瞭解到,除了外部採購,阿里自身也在積極自研芯片。

image

圖片為AI生成

早在2018年雲棲大會期間,阿里就宣佈成立一家獨立運營的芯片公司——「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自此開啟了自研芯片之旅。

迄今,平頭哥已陸續推出「玄鐵」系列RISC-V處理器、「含光」系列AI芯片、「倚天」系列通用服務器CPU、以及企業級SSD主控芯片鎮岳510等。其中的自研CPU芯片倚天710、AI推理芯片含光800等均在阿里雲上實現了規模化部署。

有媒體報道稱,阿里的新款AI芯片已經在測試中,旨在服務於更廣泛的人工智能推理任務,而且與英偉達兼容,新的芯片不再由臺積電代工,轉為由國內一家企業代工。對此事,阿里官方暫無迴應。

而有知情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表示,網上所傳的信息並不準確,但由於相關芯片仍處於保密狀態,不能對外透露更多信息

除了阿里外,百度、字節、騰訊等互聯網企業也紛紛在芯片方面開展探索。

其中,百度崑崙芯超節點在8月宣佈全面啟用,並接入百度公有云服務。崑崙芯3萬卡集羣也於今年正式點亮,可同時承載多個千億參數大模型的全量訓練,支持1000個客户同時做百億參數的大模型精調。

騰訊此前推出了三款自研芯片,分別為AI推理芯片「紫霄」、視頻轉碼芯片「滄海」以及智能網卡芯片「玄靈」。騰訊還曾與AMD這款合作推出星星海智慧木系GA01 GPU卡。而字節的自研芯片則涉及視頻編解碼、雲端推理加速等應用場景。

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支持包括國產芯片在內的各種芯片,並建立自給自足的供應鏈,對於未來的AI生態發展頗為重要。阿里在2021年就提出了「一雲多芯」戰略,稱其飛天雲計算操作系統正全面兼容X86、ARM、RISC-V等多種芯片架構。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曾表示,AI 大模型正在從單模態向多模態發展,同時應用也很多,這使得算力爆發性增長,算力一直供不應求。但相比英偉達,國產 AI 芯片系統生態仍不夠完善。

有業內專家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對於國產芯片而言,需以性能提升和生態構建的雙重策略,來應對全球算力產業鏈的挑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