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1 17:41
甲骨文公司董事長兼聯合創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曾對雲計算理念嗤之以鼻,早在2008年就直言其為「徹頭徹尾的無稽之談」。如今,雲基礎設施部門的成功不僅推動甲骨文股價飆升,還使埃里森躋身全球第二大富豪之列。
人工智能熱潮大幅推高了對互聯網計算和存儲服務的需求。長期以來難以在該市場找到定位的軟件公司甲骨文,憑藉拿下大型客户站穩了腳跟。如今,甲骨文正通過猶他州的數據中心為埃隆·馬斯克的xAI提供算力支持,在新加坡附近為英偉達公司組裝包含數萬個AI芯片的集羣,且近期還與領先人工智能公司OpenAI簽署了一項可能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單一雲服務協議。
在能源與材料雙雙短缺的背景下,甲骨文需承擔數百億美元投入,用於建設規模空前的大型數據中心。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其中包含一項專項計劃:為避免等待公共電網接入,公司每年將投入超10億美元,僅用於為西德克薩斯州一座新建超大型數據中心配備燃氣發電機供電。
受此鉅額投入影響,甲骨文自1990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現金流為負的情況。與此同時,圍繞「提供AI模型訓練基礎設施」這一業務,其長期運營可行性與盈利空間如何,目前仍存在疑問。
成立於20世紀70年代的甲骨文,曾長期在科技行業的核心舞臺上黯然失色。而在人工智能時代重拾行業影響力的過程中,甲骨文的「迴歸之路」離不開三大關鍵支撐:一是內部全力説服首席執行官薩夫拉·卡茨(Safra Catz)加大雲業務投入;二是成功爭取到TikTok等核心客户;三是敢闖敢拼的高管克萊·馬古約克(Clay Magouyrk)嶄露頭角,成為業務推進的重要力量。
為探究甲骨文如何兑現其雄心勃勃的承諾,彭博新聞社採訪了30多名該公司現任及前任員工與客户。這些受訪者選擇匿名透露細節,包括公司成本激增、為滿足OpenAI需求而加急推進項目、遭遇監管障礙,以及招聘數百名前亞馬遜雲業務員工等——原因在於甲骨文素來以行事隱祕、動輒付諸訴訟而聞名,受訪者需以此規避相關風險。對此,甲骨文方面不予置評。
雲業務構建之路
2000年代末,雲計算開始蓬勃發展,但埃里森對此卻興致寥寥。甲骨文的核心業務——同名數據庫(客户需全額購買並直接安裝在自有服務器上),是全球盈利能力最強的業務之一。而若採用用户租賃軟件使用權的雲銷售模式,幾乎必然會導致利潤下降,且還需與競爭對手展開合作,這對當時的甲骨文而言並無吸引力。
多年來,甲骨文一直將雲計算視為「營銷噱頭」而不予重視,但隨着自身業務遭遇衝擊,其態度開始轉變。亞馬遜公司向旗下雲服務客户推出了更廉價的數據庫選擇;Salesforce等應用領域競爭對手則承諾提供更便捷的安裝和更新服務。據瞭解埃里森當時想法的人士透露,他意識到必須將甲骨文的Fusion應用(常用於財務和資源規劃)遷移至雲端。
2010年代,甲骨文內部圍繞構建面向企業內部及客户的雲服務,展開了多輪探索與競爭。其中,由托馬斯·庫里安(Thomas Kurian)主導、於2012年推出的首個雲服務嘗試,最終成效有限。
另一支主要由亞馬遜前員工組成、由唐·約翰遜(Don Johnson)領導的團隊,則提出了「裸金屬」方案——客户無需與其他租户共享服務器,這使得甲骨文能夠瞄準對隱私保護要求較高的用户。該團隊還專注於建設小型數據中心,這一策略使其能在那些行業頭部企業暫未佈局的國家實現業務擴張。
「裸金屬」方案得到了埃里森的認可。儘管十多年前埃里森已不再擔任CEO,但他仍是公司的核心決策者。基於該方案的新產品最終命名為「甲骨文雲基礎設施」(OCI)。庫里安的方案被擱置后,於2018年離開甲骨文,隨后加入谷歌並負責其雲服務業務(至今仍擔任該職),成為甲骨文的競爭對手。
預計到2029年甲骨文雲業務將佔總體業務的半壁江山,華爾街看好其未來數年的高速增長。來源:彭博、甲骨文
在推廣OCI這一新產品時,甲骨文不得不打破其長期以來「激進銷售」的固有印象。該產品的核心推廣賣點包括:產品體系簡化帶來的更低定價,以及與其他雲服務的良好兼容性。甲骨文的銷售人員還常對亞馬遜雲服務(AWS)繁雜的工具套件冷嘲熱諷,向客户宣稱「使用亞馬遜雲服務,實則是在為其Kuiper衞星項目等耗資巨大的‘野心項目’買單」。
亞馬遜發言人迴應稱:「選擇AWS的客户數量持續超過其他任何雲服務提供商,這是因為我們能提供無可比擬的產品選擇、創新速度、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客户
疫情期間,幾家具有「變革意義」的客户加入了甲骨文平臺。在封鎖期間,Zoom Communications Inc.因用户需求激增而難以應對,最終選擇甲骨文雲服務來處理消費者端的流量。2023年,甲骨文還獲得了優步科技公司(Uber Technologies Inc.)近20億美元的合作承諾。
同期,甲骨文在客户方面最大的突破當屬TikTok。這家字節跳動旗下的社交媒體公司,因與中國的關聯受到美國議員審查,同時又需擴大其在美國的基礎設施佈局。而甲骨文不僅在國家安全領域經驗豐富,其董事長和CEO還是當時執政的共和黨的支持者,自然成為TikTok的理想選擇。
「TikTok的合作是OCI發展‘分水嶺’。」曾在甲骨文主導數據中心建設的前高管託尼·格雷森(Tony Grayson)表示。他指出,這家新客户迫使甲骨文開始以從未有過的規模思考業務佈局。2022年,TikTok宣佈其所有美國用户的流量都將通過甲骨文的服務器傳輸。
據知情人士透露,來自TikTok的年收入迅速突破10億美元,且在某段時期內,TikTok帶來的業務規模超過了OCI其他所有客户的總和。此外,早在ChatGPT引發人工智能熱潮之前,甲骨文就已為TikTok運行數千台英偉達圖形處理器(用於AI運算的芯片),積累了豐富的AI基礎設施運營經驗。
嘲諷式管理
長期以來,甲骨文內部對OCI的定位存在分歧。部分高管認為,OCI應作為「保護傘」,保護核心的數據庫業務並推動應用程序現代化;另一部分人則主張,應藉助OCI與亞馬遜、微軟等公司爭奪通用雲服務市場份額,在這個年規模達數千億美元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要讓CEO卡茨認同這一宏大願景並非易事。據瞭解其想法的人士透露,卡茨曾對雲業務表示懷疑,理由是數據中心運營成本高昂且業務利潤率低。這種成本意識也促使OCI初期將重點放在建設小型數據中心上。但隨着TikTok、以及后來OpenAI等鉅額合作項目的落地,卡茨和其他公司傳統派高管逐漸被説服。
甲骨文公司首席執行官薩夫拉·卡茨
該部門負責人馬古約克在公司內部獲得了廣泛讚譽。39歲的他在甲骨文晉升迅速,目前直接向埃里森匯報工作。馬古約克曾任職於亞馬遜,之后成為OCI的首批員工之一;他近期已遷居至納什維爾——甲骨文已承諾將總部遷至該市。今年6月,馬古約克被晉升爲公司總裁,在公司管理層看來,他是81歲的埃里森的潛在繼任者。
「有時回頭看,我會覺得自己在職業生涯的每一步可能都並非完全勝任,」馬古約克在2023年7月的《Modern CTO》播客節目中表示,「但截至目前,一切似乎都還算順利。」
曾與馬古約克共事的人評價他「工作能力極強,但也容易引發衝突」。2021年一項指控OCI存在不良工作文化的訴訟中提到,馬古約克曾在滿是管理層的會議室里,對一位高管説其行為「簡直愚蠢透頂」。在埃里森管理的公司里,「直言不諱」的上司並不少見——埃里森本人曾將自己的領導風格描述為「嘲諷式管理」。
OCI成立初期,該部門被稱為「斯巴達」(Sparta)。與甲骨文其他部門相比,OCI能為員工提供更高薪酬,且總部設在西雅圖而非舊金山灣區;此外,它還借鑑了亞馬遜雲服務的做法,持續淘汰業績不佳的員工。
隨着雲業務在甲骨文整體業務中的佔比不斷提升,OCI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如今,約有2.3萬名員工的匯報線最終指向馬古約克。據Workforce.ai的分析數據,過去兩年間,超過600名員工從亞馬遜跳槽至OCI。甲骨文內部人士表示,亞馬遜近期推行的「每周五天到崗辦公」政策,使得OCI更容易挖走人才——因為OCI目前仍以混合辦公或遠程辦公為主。
前所未有的規模
如今,人工智能已成為OCI增長的最大驅動力。據知情人士透露,甲骨文的未交付訂單(即已簽約但未完成的項目)中,大部分與使用基於GPU的服務器訓練或部署AI模型的客户相關。
OpenAI預計將成為甲骨文最大的客户,雙方合作項目被命名為「星際之門」(Stargate)——該合作最初於1月在白宮與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共同宣佈。兩家公司達成的協議涉及超過5吉瓦的計算算力,這一規模史無前例,其所需能源足以供數百萬美國家庭使用。
為OpenAI服務的項目進度要求極為緊迫。據知情人士透露,相關數據中心計劃於2027年初完工,其中多組服務器最快將於明年夏天投入運行。這些設施在設計時不僅考慮了AI模型訓練需求,還預留了支持「推理」(即運行已訓練完成的AI模型應用)的能力。
業界普遍認為,提供AI訓練基礎設施的利潤率低於AI推理業務——因為訓練過程需要更先進的半導體芯片和更強大的散熱系統。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與OpenAI合作項目的具體時間表和設計細節仍有可能調整。
參與該項目開發的人士表示,要找到能以合理價格為項目提供支持的數據中心開發商和電力供應商,並非易事。過去一年,受關税影響以及供應商利用需求激增抬高價格,各類商品和服務成本均有所上漲。此外,要獲得從當地電網獲取項目所需規模電力的審批,並建設相關基礎設施,往往需要數年時間。
甲骨文計劃完全採用燃氣發電的那個數據中心位於得克薩斯州沙克爾福德縣,鄰近該公司在阿比林的另一個服務器園區。該數據中心由DigitalBridge Group Inc.旗下的Vantage數據中心公司負責開發,計算算力將達1.4吉瓦,躋身全球已知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之列。
OCI之所以受AI企業青睞,部分原因在於其長期專注於裸金屬服務器業務。如今,裸金屬服務器已成為AI業務的標配,而甲骨文是首批提供該服務的主流廠商之一。用户和員工還指出,甲骨文的網絡質量優異,且願意為客户提供高度定製化服務,這也是其優勢所在。
今年3月,知名行業分析機構Semianalysis將甲骨文雲列為AI基礎設施供應商排名的前列,理由是其高性價比、優質網絡以及強大的客户服務能力。
「甲骨文在定價上很有競爭力,這無疑是個優勢,」醫療健康領域AI模型訓練與部署公司John Snow Labs的CEO大衞·塔爾比(David Talby)表示。他的公司選擇OCI,部分原因在於其服務性能出色,且針對英偉達AI芯片進行了充分優化。
英偉達是甲骨文另一大AI客户,該公司不僅將OCI用於內部研發,還藉助其為自身雲基礎設施服務提供算力支持。在甲骨文內部,英偉達的代號為「探路者」(pathfinder)。目前,英偉達正從甲骨文位於日本的H100芯片集羣,以及印尼巴淡島在建的數據中心租賃算力。據知情人士透露,甲骨文還在與Meta Platforms Inc.和馬斯克的xAI洽談進一步的算力合作。
儘管甲骨文雲業務規模仍遠不及亞馬遜、微軟以及排名第三的谷歌,但該業務仍有巨大增長空間。據Synergy研究集團的數據,最近一個季度,全球雲服務市場收入接近1000億美元,同比增長率約為25%。
研究公司Bernstein的分析師馬克·莫爾德勒(Mark Moerdler)表示,目前最大的疑問在於甲骨文將如何為雲業務擴張融資,以及這一過程會對公司盈利能力產生何種影響。不過,與CoreWeave等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不同,甲骨文目前無需通過借款來建設數據中心。
「我們認為,一旦度過當前的投資階段,甲骨文的利潤率將回升,現金流也將大幅改善,」莫爾德勒將甲骨文當前的處境比作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領導下的微軟雲業務轉型時期,並表示:「甲骨文正在經歷的商業模式轉型,其影響力更大,且發生的時間跨度更短。」編輯/陳佳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