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1 13:19
日前,金現代(300830)發佈2025年中報:報告期內公司主動減少低端業務,增加利潤率高標準化通用軟件業務。隨着公司標準化通用軟件快速增長,公司「雙輪驅動」戰略轉型持續。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9505.31萬元,同比下降13.83%。但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2242.99萬元,同比收窄11.95%。分析人士指出,在國家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落地的大背景下,公司超前佈局AI的多個領域正逐步開花結果,新的增長點正在形成,有望助力公司成為下一輪信息技術領軍企業。
金現代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起家,深耕電力行業二十多年,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五大發電集團等國內領先的能源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係,並在該領域形成了顯著的競爭優勢。與此同時,不斷拓展新能源產品線,陸續開發出風電場生產管理系統、新能源安健環(HSE)管理系統等一系列軟件產品,目前已在多家客户中成功應用並取得良好成效。近年來,金現代在持續鞏固電力、軍工等行業定製化解決方案業務的同時,積極拓展以「AI低代碼」PaaS開發平臺為代表的標準化軟件產品業務。持續深化「雙輪驅動」戰略轉型,標準化產品業務佔比持續提升,已發展爲公司業務構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定製化軟件開發及服務收入7648.45萬元,毛利率35.53%;標準化軟件產品開發及銷售1786.83萬元,毛利率57.71%,同比增長22.62%。標準化通用軟件快速增長使其佔比已達20%左右,是公司近年來新的業績增長點。2024年,標準化通用軟件銷售收入達到9627.36萬元,同比增長30.19%。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標準化軟件產品也都融入了較多的AI、低代碼等技術,大幅提升了軟件產品的競爭力。
截至目前,公司的標準化軟件產品主要包括三類:工具類及泛人工智能類軟件產品、工業製造類軟件產品、數字化管理類軟件產品。其中,工具類及泛人工智能類軟件包括輕騎兵低代碼PaaS平臺、「小金智問」智能問答系統、智能文檔處理平臺(IDP)、知識圖譜可視化開發平臺等;工業製造類軟件包括智慧實驗室管理系統(LIMS)、質量管理系統(QMS)、安全生產管理系統(HSE)等;數字化管理類產品包括知識庫管理系統、智慧識才大數據分析平臺、客户關係管理系統(CRM)等。目前,公司標準化軟件產品已在汽車零部件、半導體、食品等製造業的多個細分領域取得顯著成果。典型客户已覆蓋廣汽集團、長城汽車、江淮汽車、福田汽車、豫光金鉛、日照鋼鐵、中糧集團、青島啤酒、達能集團、江中製藥、阜豐集團、巴斯夫杉杉、紫光同芯、中材鋰能、埃斯頓、萬安科技、金盃電工、柳工集團、深圳醫科院、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等眾多行業龍頭企業與知名機構。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金現代在AI領域的超前佈局正在多點開花。在國家加大「AI+」的浪潮中,新的增長點正在形成。
在人工智能技術重塑全球產業格局的浪潮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已邁入「技術攻堅-場景落地-生態協同」的全新發展階段。前不久,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人工智能開放合作體系不斷完善。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技術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公司依託深厚的技術積累,不斷推動AI與電力、軍工、工業製造等垂直領域的深度融合。作為國內積極推動AI落地應用的軟件企業,公司於2025年獲中國信通院認定為「大模型應用交付供應商」。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推出智能文檔處理、智能問答、智能查詢、智能報告生成以及多個垂直行業大模型等一系列實用型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電力基建知識問答、預警響應單自動填寫、技改大修資料審查、招投標文件審覈、設備銘牌識別、航天圖紙解析、設備自動取數、熱電廠氮氧化物預測等數十個具體場景,有效提升了相關行業的運營效率與智能化水平。此外,公司正積極運用大模型、OCR等技術推動AI應用從智能問答等常見場景,向與業務深度結合的工業控制領域拓展,構建專注於生產環節的垂類大模型,實現AI對工業生產流程的賦能。例如,通過大模型技術助力西安熱工院、日照鋼鐵等客户實現氮氧化物的精準預測、實驗報告自動識別等業務需求。該等深入業務的實踐,不僅可以強化公司AI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深度,也會為企業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金現代表示,公司AI技術得以快速落地並取得成效,主要得益於兩方面因素:第一,公司積累了豐富的AI潛在業務應用場景。公司長期服務於電力、軍工等大型央企,在豐富複雜的業務場景中積澱了深厚的行業經驗和穩定的客户資源,這些大型企業持續創新的意願和能力,為公司AI等技術提供了多樣化、高價值的落地場景;第二,戰略佈局清晰堅定。公司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前景始終持有堅定信心,較早明確的將AI作為重點方向進行投入,從戰略層面確保了資源傾斜,並設立人工智能研究所推進相關研發工作,聚焦於大語言模型(LLM)、自然語言處理(NLP)、知識圖譜(KG)、計算機視覺(CV)、光學字符識別(OCR)等AI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