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1 09:59
(來源:ETF全知道)
9月1日最新消息,高盛表示,寒武紀宣佈的二季度業績強勁,保持對公司的積極看法,上調12個月目標價14.7%至2104元。高盛預計寒武紀2025年AI芯片出貨量達到14.5萬顆,同時2028年出貨將超過100萬,營收達到438億,給出的國內市場份額為11%。
值得關注的是,市場瘋傳熱梗——「不寒而慄」,意思是因不持有寒武紀而惶恐不安的樣子。事實上,寒武紀近兩月(2025.7.1-2025.8.29)累計上漲148.13%,總市值高達6244億元。
在此之前,新晉「寒王」——寒武紀公佈了最新的半年報業績。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8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8.16億元,同比增長4347.8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0.3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為9.13億元,均實現扭虧為盈。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寒武紀「新王登基」茅臺讓位這一轉變背后,是中國經濟結構的深層次轉型:增長引擎正從依賴傳統消費逐漸切換至科技創新。當下的市場熱點中,無論是半導體、人工智能,還是無人機、腦機接口與人形機器人等,皆凸顯出科技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質生產力,正在不斷拓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沿邊界。
從表面來看,寒武紀的股價爆發是AI產業紅利的外顯;但其根本動力源於中國經濟轉型的政策引領、資本加持與產業升級三股力量的共同推動。這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成長故事,更是一場由國家意志、市場機制與技術革命共同譜寫的時代浪潮。
值得關注的是,寒武紀是$科創人工智能ETF華寶(589520)的第一大權重股,基金二季報顯示,寒武紀權重佔比達9.76%。
圖:基金二季報科創人工智能ETF(589520)前十大權重股
熱門ETF方面,科創人工智能ETF(589520)標的指數,自本輪低點(4月8日)以來累計上漲68.64%,大幅跑贏科創50(45.14%)、科創綜指(53.93%)等科創板寬基指數,亦跑贏科創芯片(57.91%)等細分行業指數。
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2025.4.8-2025.8.29,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基日為2022.12.30,發佈日期為2024.7.25,該指數2023年、2024年的年度漲跌幅分別為:12.68%、32.36%。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
后市怎麼看?AI還能再漲嗎?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以AI為主的大科技行業,很可能是貫穿本輪牛市的引領板塊,強者恆強。與2015年「互聯網+」行情不同的是,「互聯網+」是生產關係改革的工具,而這一輪的AI是生產力的手段,滲透性可以全行業覆蓋,其對各行各業的拉動效果會持續釋放。總體看,AI在科創板和創業板兩個板塊的當前估值都可能還有提升空間。
第一上海證券認為,在大國科技競爭的宏大敍事下,算力國產化替代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持續提升。預計2025年國內算力需求高速增長,市場容量有望翻番。在美國限制芯片出口的背景下,國產算力芯片有望佔據更多份額,成就千億級市場。
早有資金跑步進場!重點佈局國產AI產業鏈的科創人工智能ETF(589520)近5日連續吸金,合計金額1.59億元!拉長時間來看,該ETF近60日累計吸金2.70億元。
【國產替代之光,科創自立自強】
站在當前時點,關注科創人工智能ETF(589520)及其聯接基金(聯接A:024560,聯接C:024561)的三大亮點:
1、政策點火,AI騰飛:頂層文件引爆,AI或成為貫穿本輪行情的引領板塊。端雲融合是AI發展的核心趨勢,成份股均為細分環節收入最大或卡位最好的公司,受益於端側芯片/軟件AI化進程提速。
2、國產替代,自主可控:科技摩擦背景下,信息安全、產業安全重要性凸顯。人工智能作為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至關重要。標的指數重點佈局國產AI產業鏈、具備較強國產替代特點。
3、20CM高彈性,進攻性強:相較直接投資科創板個股,ETF能夠低門檻佈局,並且20%漲跌幅限制,在行情爆發時效率更高。前十大重倉股權重佔比超六成,第一大重倉行業半導體佔比近一半,集中度高,具備較強進攻性。
注:截至2025.7.31,科創人工智能指數前十大重倉股權重佔比67.36%;按照申萬二級行業口徑,半導體是第一大重倉行業,行業權重佔比47.8%。
關聯個股:寒武紀-U金山辦公瀾起科技芯原股份石頭科技恆玄科技復旦微電晶晨股份中科星圖奧比中光-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