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智通決策參考︱本周重大事件較多 關注國產自主可控方向

2025-09-01 09:20

【主編觀市】

港股8月最后一周只拉了一天,然后出現調整,內因是主導,如銀行股走弱,互聯網巨頭普遍不給力。

中東地區戰事升級,也門胡塞武裝8月30日證實其「總理」艾哈邁德和多位「政府部長」在以色列近日空襲中死亡。預計會帶來報復行動。

本周重大事件較多,如九三閲兵、上合峰會閉幕。如果有超預期的東西,就會引發資金的追捧。對於美國8月非農數據,高盛交易員認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已為9月降息開綠燈,但8月非農就業數據將成為決定降息幅度和節奏的關鍵因素。如果就業增長低於10萬人,將有助於確定9月降息。

上周市場在DeekSeep3.1採用國產芯片刺激下掀起了科技浪潮,但后面監管層有意降温。新的催化再起,阿里巴巴通過旗下平頭哥半導體公司研發了新一代AI推理芯片。這款芯片旨在填補英偉達GPU在中端市場受限后留下的空白。該芯片設計兼容英偉達的CUDA生態。另外,美國將撤銷英特爾、SK 海力士和三星在中國接收美國芯片製造設備的授權,除非這些企業獲得許可證。預計對國產自主可控形成新刺激。

消費電子方向,主要看華為和蘋果的新手機發佈會是否超預期。

Compass Point分析師Whitney Stanco領導的團隊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美國特朗普政府正在推動在各行業企業中持股,而下一個潛在目標可能是核能產業。同時,人工智能(AI)熱潮推動的能源需求飆升,也使核能受到更多關注,大型科技公司與核能供應商的合作讓該行業備受矚目。

【本周金股】

阿里巴巴(09988)

阿里巴巴8月29日發佈的2026財年第一季度(自然年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剔除已出售業務影響,集團整體收入同比穩健增長10%,淨利潤同比增長76%。阿里巴巴正圍繞AI+雲和大消費兩大戰略重心堅定投入。今年2月底,阿里宣佈未來三年投入3800億元建設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並於4月底上線即時零售業務,7月宣佈投入500億元用於消費領域。

AI+雲方面,財報顯示,該季度集團在AI+雲的Capex(資本支出)投資達386億元,同比增長220%,創歷史新高。阿里雲收入增長繼續加速至26%,創三年新高,AI相關產品收入已連續8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同比增長。

有券商分析師表示,超預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國內推理需求尚未大規模啟動,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阿里雲仍實現了26%的增速,如果國內推理需求大規模落地,增速可能會更高;二是公司管理層雖然未給出30%的增長指引,但基於其在雲市場的領先地位,對后續增長加速有信心。其競爭優勢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阿里雲在公共雲領域排名第一,且在AI雲服務方面,根據第三方數據,其市場份額也是絕對領先。其次,阿里雲的通用大模型近期更新后表現優異,在國內外評測中均能排到全球前五,同時調用量數據增長迅速,顯示出其在AI時代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

【產業觀察】

周末幣安創始人趙長鵬在香港的發言中提到的重點包括,穩定幣擴大了美元全球影響力,USDT購買超1000億美債;預期Al+web3.0交易量將指數級增長,等等。趙長鵬在香港大學交流時也表現出了他想通過香港穩定幣挑戰 USDT 地位勃勃野心。他認為穩定幣做大后,實際上會成了法幣的「影子結算網絡」,香港穩定幣可以背靠大陸,能給人民幣國際化開一個合規口子,只有香港纔有這個機會。他認為目前的 RWA 存在泡沫,真正的金礦是把股票債券搬到鏈上。他還暗示,願意提供技術和流量來做這個事情。

業內人士推測,趙長鵬可能想要的是幣安在香港的合規身份。儘管香港監管層面尚未就此有公開表達,但趙的發言確實引起了市場極大關注。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法案委員會委員及立法會議員黃俊碩也敦促監管機構儘早發牌照。

區塊鏈、虛擬資產相關產業趨勢已經起來,北美circle、bullish等虛擬資產資本化趨勢明顯,是全球流動性最受益資產之一。大中華地區的機構參與度也逐漸提升,在積極尋找港股相關映射。港股重點關注尚處於早起階段的新火科技(01611)、OSL集團(00863),以及券商機構富途(03588)、國泰君安國際(01788)等。

【數據看盤】

港交所公佈數據顯示,恆生期指(九月)未平倉合約總數為127074張,未平倉淨數52985張。恆生期指結算日2024年09月29號。

恆生指數在25078點位置,牛熊證密集區偏離中軸,指數比較猶豫。歐美市場靜待美聯儲降息,恆生科技權重股阿里巴巴業績公佈后,大行普遍調高目標價,本周恆生指數看漲。

image.png

【主編感言】

阿里中報發出后周五ADR大漲12.9%。阿里中報和AI方面的超預期表現一方面會帶動AI科技產業鏈的邏輯演繹,另外一方面也會帶動海外中國資產的重估情緒。恆科及中概互聯網值得重點關注,除了騰訊系資產,阿里系資產也會重估;另外也可以積極尋找海外中國資產估值「窪地「標的。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