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小扎AI被曝惡搞明星,黴黴/安妮·海瑟薇都遭殃,網友:難怪研究員都跑路

2025-08-31 12:22

明敏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屋漏偏逢連夜雨,內部動盪的Meta被曝其AI在互聯網上惡搞明星。

路透社消息,Meta的AI允許盜用明星肖像和名字,任意創造惡搞bot,這些bot在社交平臺上會堅稱自己就是明星本人,還會和其他用户互動。

現在已經發現有數十個這樣的AI,除了用户創建的,其中還有至少3個是Meta員工自己惡搞的

被侵權明星包括黴黴、安妮·海瑟薇、賽琳娜·戈曼斯等。

至於惡搞內容嘛……包括生成虛假照片、在網絡上約人等。

呵呵,難怪AI研究員想要從Meta跑路。

最近,在硅谷瘋狂高薪挖人的Meta正面臨激烈反彈和內部動盪,新招攬的人才、原本的AI大將開始流失。

最新消息,跟隨亞歷山大·王一起來幫助運營超級智能實驗室的Scale AI前高管Ruben Mayer,也在工作僅2個月后選擇離開。

居然允許創建童星AI bot

先來看Meta AI被濫用的問題。

Meta官方發言人表示,他們的AI雖然允許生成包含公眾人物的圖片,但是會禁止生成少兒不宜內容。

但是!如果這種內容生成可以被視為「滑稽模仿」,那又會被允許。

而這一批AI bot,不僅可以生成明星形象,還能生成具有挑逗性語言。除了如上提到的一些明星被侵權外,還發現16歲的演員也被波及。

路透社表示,當他們要求AI生成這位少年演員在沙灘上的照片時,AI竟然直接生成了果照。

這批AI中,還有兩個「黴黴bot」是Meta員工做的。目前Meta已經刪除了大約12個bot。

實際上,AI如此作亂也不是第一次了。去年推特上也出現過類似事件,馬斯克的Grok乾的,當時平臺爲了降低事件影響,甚至暫時ban掉了黴黴的搜索結果。

出現如此事件,外界通常會認為是AI公司本身「管教不嚴」,纔會導致自家AI容易被利用漏洞,生成不合法的內容。

這一次Meta的AI作惡,扎克伯格自然成為眾矢之的。

不少人覺得,小扎無法控制自己的野心。

他砸了這麼多錢,結果自家AI卻生成這樣的結果。難怪研究員們跑路,技術和最終產品之間的認知差距,不是一般大。

還有人直接説,小紮下台吧,換更有能力、更有遠見、更有技術品味的人來,有錢有算力,結果搞成這?

實際上,Meta內部對於扎克伯格服不服,最近也有了些許變化。

Meta內部三方陣營攪動

最近幾天被曝從Meta跑路的研究員可不少,原本主要有兩部分:

  • 從OpenAI挖來的

  • Meta原本核心員工

但是最新消息表示,第三種跑路陣營的人也出現了,那就是原本追隨亞歷山大·王一起加入Meta的高管。

TechCrunch消息,Ruben Mayer現在已經離開Meta。

他原本是Scale AI的GenAI產品運營高級副總裁,是亞歷山大·王帶來幫助運營超級智能實驗室的。

爆料消息説,在Meta任期內,他主要負責數據運營團隊,而不是超級智能實驗室的核心部門TBD實驗室,后者聚集了從OpenAI挖來的頂尖人才。不只是Ruben,其他幾位從Scale AI來的高管也不在TBD實驗室任職。

對此,Ruben表示他的職責是為建立實驗室提供所需的一切,不只是數據部分。而且他從第一天起就是TBD實驗室的一部分,沒有被排除在外。但是他也不直接向亞歷山大·王匯報。

至於離職理由,他説是爲了處理個人事務。

而除了人事變動外,Meta和Scale AI的關係也變得微妙起來,他們正在與Scale AI以外的第三方數據標記廠商合作。

這似乎是因為TBD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覺得,Scale AI的數據標註質量不高,傾向於和其他兩家廠商合作。

根據知情人士消息,Meta內部現在相當混亂,已經大致形成了三方陣營:從OpenAI來的、從Scale AI來的以及Meta原本團隊。

被挖來的新人對大公司的諸多條條框框不是很適應,原本的GenAI團隊則發現自己的職責權限開始受限。

最近,Meta已經暫停AI部門非核心崗位的招聘,開始進行內部組織調整。

小扎的超級智能野心能不能真正推進下去,可能還要看這波混亂期過后Meta情況如何了……

參考鏈接:

[1]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meta-created-flirty-chatbots-taylor-swift-other-celebrities-without-permission-2025-08-29/

[2]https://techcrunch.com/2025/08/29/cracks-are-forming-in-metas-partnership-with-scale-ai/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