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30 12:37
美股盤中漲超14%,收漲12.47%。資本市場用腳投票,對阿里巴巴此番「外賣大戰」的期中考試成績單予以認可:錢花的沒有預期那麼多,效果卻比外界預期要好。
8月29日晚間,阿里巴巴發佈2026財年第一季度財報。
剔除已售業務影響,阿里當季收入同比增長10%。淨利潤同比增長76%,超市場預期。報告期內,阿里核心業務表現亮眼,阿里雲收入同比增長26%,創三年新高,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八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同比增長;淘寶閃購帶來新的增量,中國電商月度活躍消費者和日訂單量續創新高。
至此,「外賣三兄弟」三家財報均已出爐。
曾經的學霸美團,成了最大「出血點」。8月27日公佈的2025Q2財報顯示,營收雖達918.4億元、同比增長11.7%,但為守住65%的外賣份額,銷售及補貼費用狂飆至225億元,同比+51.8%,導致核心本地商業經營利潤暴跌75.6%至37億元,整體經調整淨利僅14.9億元,同比驟降89%,可謂「利潤換規模」的典型。
相比之下,阿里「花小錢辦大事」:淘寶閃購用約百億級補貼,8月日峰值訂單已衝到1.2億單,周日均8000萬單,並帶動手淘DAU增長20%,集團淨利潤反增76%。
京東則在新業務上燒掉148億元虧損,把外賣日訂單推至千萬級,份額約7%,成功拿到「上桌」名額。
今年淘寶閃購全面攻入外賣市場,並投入500億消費補貼,這也成為本季財報的焦點。
「淘寶閃購在規模和心智上的階段性目標已經超預期實現。」
在電話財報會上,阿里高管透露,今年8月,淘寶閃購的日訂單峰值達到1.2億單,周日均訂單量達到8000萬單,帶動閃購整體的月度交易買家數達到3億,對比今年4月增長了200%。而且隨着老客比例的快速提升,平臺的單位經濟模型(UE)會隨着用户結構而優化。
市場同樣關心淘寶閃購的表現。
據科技媒體《晚點LatePost》報道,7月,淘寶閃購花在商家端、消費者端、騎手端的補貼共計超過100億元。
但從財報電話會來看,無論是外賣還是電商主業,對淘寶閃購的投入都看到了顯著回報,可謂「花小錢辦大事」。
在外賣訂單量上,淘寶基本追平甚至反超美團。
8月11日,科技媒體「晚點Latepost」發佈獨家消息稱,8月7-9日三天,淘寶閃購的日訂單量連續超過1億單。尤其是8月8日與9日,這兩天淘寶閃購的日訂單量份額首次超過了美團。據阿里最新財報,今年8月,淘寶閃購的日訂單峰值達到1.2億單,周日均訂單量達到8000萬單。
淘寶閃購業務反哺了淘寶電商主業。管理層透露,閃購與電商業務產生了協同效應,拉動電商增長。閃購拉動手淘8月DAU增長20%,流量上漲帶來了廣告和CMR上漲,並提升用户活躍度,起到拉新與減少流失作用,為平臺降低了相關費用的投入。「預計未來三年內隨着百萬品牌門店入駐,閃購和即時零售將為平臺實現1萬億交易增量」。
財報顯示,作為關鍵經營指標的客户管理指標,當季雙位數增長10%。
此外,阿里計劃將更多業務引入淘寶閃購,豐富其供給與服務,例如天貓品牌線下門店。
目前發佈的三份財報,只能看做「外賣大戰的期中考」成績單,原因有三:
第一,時間剛好過半:京東、阿里真正的大手筆補貼集中在7月啟動,8月才全面爆發,而三家財報只覆蓋到6月底(阿里為2026財年第一季度,即4–6月)。7、8月的戰果還未體現在賬面,恰是學期中段的成績單,而非最終排名。
第二,題目只答了一半:各家的核心KPI仍是「用利潤換規模」,現在只完成了「規模」這一半,能否在補貼退坡后守住份額、把流量變利潤,屬於后半張試卷,要到年底甚至明年才能交卷。
第三,監管哨聲剛響:8月中旬監管部門已就「非理性競爭」約談平臺,規則可能隨時調整,老師或可中途宣佈「后半場換題型」。
大考仍在進行,「外賣大戰」下半場,正如秋老虎的天氣,如火如荼。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