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9 15:59
鳳凰網科技《浪潮對話》出品
全球顯示產業正迎來一個歷史性轉折點,當三星、索尼入局和展示其RGB-Mini LED技術原型機時,中國品牌海信正忙於將這項技術送入更多中國家庭。相比國際巨頭此時的樣機展示,海信的RGB-Mini LED電視已在今年年初率先實現規模化量產,並創造了超預期的市場反響,上市三個月銷量即達同代產品一年水平。
「他們還在展出產品時,我們的RGB-Mini LED電視已經走進了全球用户家庭。」海信顯示事業部營銷總裁劉為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句平靜表述背后,是中國顯示產業的歷史性突破:在被日韓企業主導數十年的高端顯示領域,中國企業首次成為技術定義者。
這不是一次偶然的技術反超,而是一場由中國企業主導的顯示技術系統性革命。這場變革的核心,正是海信顯示事業部營銷總裁劉為傑口中「跨代引領者」角色的兑現。作為全球首個且唯一一個量產RGB-Mini LED的企業,海信通過自主掌控兩大核心芯片,RGB-Mini LED背光芯片與光色同控AI畫質芯片信芯H7,不僅率先破解了RGB-Mini LED的技術瓶頸,更以全鏈路創新推動技術的市場化落地。
技術話語權的爭奪,兩顆芯片背后的「硬核」突破
RGB-Mini LED的技術革命,始於對傳統背光結構的重構。
RGB-Mini LED的本質,是將傳統單色Mini LED背光升級為紅、綠、藍三原色獨立發光的多基色背光。傳統Mini LED電視的背光多采用白色或藍色的單色燈珠,需依賴熒光粉或量子點轉換色彩,而 RGB-Mini LED 直接將背光升級為紅、綠、藍三原色燈珠,直接產生所需亮度和豐富顏色,無需量子點或其它熒光粉二次轉換,實現更精準的色彩控制與更高的發光效率。
這個看似簡單的拆分,卻曾是行業公認的「死結」。劉為傑在採訪中直言,RGB-Mini LED 的技術突破,核心就卡在兩顆芯片上。
首先是RGB-Mini LED背光芯片。由於三原色燈珠採用不同半導體材料,老化速率與光效存在天然差異。若無法實現壽命與性能的均衡,長期使用后將出現色彩偏移、亮度衰減等問題。海信通過長達數年的材料實驗與封裝工藝優化,成功實現了三色芯片的壽命一致性與高發光效率等關鍵問題,為RGB-Mini LED的穩定運行打下基礎。
更關鍵的是第二顆芯片全球首顆光色同控AI畫質芯片信芯H7。傳統Mini LED僅需「控光」,即根據畫面明暗調節分區亮度,而RGB-Mini LED還需「控色」,即精確調配每個分區中紅、綠、藍三顆燈珠的發光強度與組合方式,以實現精準色彩還原。
「假設一臺電視有5000個分區,傳統Mini LED是5000個控制單元,RGB-Mini LED就是15000個,算力需求直接翻三倍。」劉為傑舉例解釋道,在顯示高速變動的體育畫面時,芯片每秒需完成數萬次計算。
海信推出的光色同控AI畫質芯片信芯H7,通過AI算法優化色彩映射邏輯,實現了每顆燈珠的獨立控制。這款自主研發的芯片,成為RGB-Mini LED真正實現所見即所得色彩還原的關鍵。
正是這兩顆芯片的協同突破,讓海信成為全球首個且唯一一個量產RGB-Mini LED的企業,真正掌握了下一代顯示技術的話語權。
不僅要第一個做出來,更要第一個產業化
技術的真正價值,在於為用户創造真實可感的體驗升級。海信的領先,不僅體現在第一個做出來,更在於第一個賣出去。
2025年1月,海信在CES上首發RGB-Mini LED技術;3月,搭載該技術的旗艦產品UX系列在國內AWE正式發佈並量產上市。短短三個月內,銷量已相當於同代產品一年的水平。劉為傑透露,116英寸UX售價10萬元,100英寸5萬元,屬於高端市場,但消費者的熱情遠超預期。
這種量產即熱銷的背后,是海信全鏈路優化能力的體現。除了芯片,從芯片到背光模組再到與國內面板廠合作研發的黑曜屏,海信RGB-Mini LED電視的色域覆蓋達到BT.2020標準的97%,是目前液晶顯示領域的最高水平。對比度較傳統Mini LED提升30%,廣視角達到178度,這讓用户即便在客廳角落也能看清畫面細節。
更具行業意義的是,海信並未將這項技術困在高端小眾圈層。「我們會通過終端量的放大,讓技術普惠」,劉為傑表示,海信已完成產線改裝與產業鏈優化,完全具備大規模量產條件。隨着三星、索尼等企業入局,整個RGB-Mini LED產業鏈產能將進一步釋放,成本下降后將惠及更多消費者。
這種技術普惠的邏輯,體現了海信對技術價值的理解,好技術不能是空中樓閣。通過三原色燈珠的精準控制,RGB-Mini LED能耗較傳統Mini LED降低20%以上,這與全球市場對「綠色家電」的需求高度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海信已將RGB-Mini LED與4K 170Hz高刷新率屏幕結合,特別針對體育賽事場景優化。2026年世界盃即將到來,大屏、高刷、真彩、臨場感,正是球迷最渴望的觀賽體驗。劉為傑表示,體育運動需要大屏帶來的震撼感,而RGB-Mini LED能讓每一個進球瞬間都能絲滑呈現。
友商跟進,這是一次中國顯示技術的全球時刻
年初海信一枝獨秀,如今三星、索尼相繼宣佈佈局RGB-Mini LED,市場格局正悄然生變。對此,劉為傑表示「自豪與歡迎」。
「我們很自豪,這是中國顯示行業第一次領先於三星、索尼推出新技術。當他們計劃展示時,我們的產品已經量產上市」。這種時間差,正是技術領先轉化為市場紅利的關鍵窗口。
這種中國企業領跑,國際巨頭跟隨的格局,放在十年前不可想象。長期以來,從CRT到LCD,從等離子到OLED,顯示技術的話語權始終被日韓企業掌握。RGB-Mini LED的突破,標誌着中國顯示企業已具備定義技術方向的能力。
而友商的跟進,則意味着RGB-Mini LED作為下一代液晶顯示技術的共識正在形成。劉為傑認為,越來越多玩家進入,説明這項技術已被高端市場認可。海信歡迎競爭,因為只有產業鏈做大,成本才能下降,技術才能普惠更多消費者。
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這標誌着全球顯示產業的競爭重心,已從日韓主導的OLED時代,轉向由中國引領的RGB-Mini LED技術賽道。
護城河何在?全鏈路能力與「少年心態」的雙重驅動
RGB-Mini LED的領跑並非偶然,這背后是中國顯示產業的系統競爭力,「現在電視產業鏈大部分在中國,技術創新在中國,應用創新也在中國」,劉為傑表示。
以海信為例,從投資乾照光電佈局LED芯片,到自主研發信芯系列芯片,再到牽頭制定中國首個RGB顯示技術標準,海信構建了一條覆蓋「芯片、背光、屏幕、整機」,從底層材料到終端產品的完整鏈條。這正是海信能快速突破並量產RGB-Mini LED的底氣。
這種系統競爭力的體現遠不止於此。海信目前已形成三大顯示技術路線,除了RGB-Mini LED,Micro LED已推出163英寸家用產品,三色激光顯示通過「納米光譜選擇屏」技術將亮度提升至1000尼特以上。「我們不押注單一技術,而是讓每種技術都做到極致。」這種多技術路線並行策略,讓中國顯示企業在全球競爭中擁有了更多選擇權。
面對技術可能被模仿的風險,劉為傑認為海信除了全鏈路打通的能力,還有對技術執着且務實的團隊。
「我們有一幫聽勸、務實、又極具好勝心的研發和產品團隊」。這種文化,使得海信既能堅持長期投入(如十幾年前就開始佈局芯片),又能快速響應用户需求(如針對年輕用户優化交互體驗)。毫無疑問,「少年心態」的企業文化將進一步強化海信在高端顯示領域的綜合競爭力,成為海信的軟性護城河。
跨代引領者海信,從參與者到推動者
當被問及海信在RGB-Mini LED技術長跑中的角色時,劉為傑用了「跨代引領者」這個詞。
「它讓液晶顯示從單色背光走向彩色背光,這是跨越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這項技術讓中國顯示企業第一次站在了規則制定者的位置。
正如劉為傑所期待的,未來若有人撰寫一本全球顯示技術簡史,他希望海信被記住的是一個推動者:用更好的技術推動行業發展,服務更多用户。
從即將到來的IFA展的熱鬧到千家萬戶的客廳,海信RGB-Mini LED的故事,只是中國顯示產業崛起的一個開端。當技術自主成為常態,當中國引領不再新鮮,這場由RGB-Mini LED開啟的顯示技術長跑中,中國企業已經不再是追隨者。
通過RGB-Mini LED技術,海信不僅證明了自身的創新實力,更展現了中國顯示產業的整體崛起,從技術追隨者到標準制定者,從製造代工到創新引領,真正的領先,不是營銷口號,而是技術自主、量產能力、用户體驗與產業影響力的全面領跑。而海信,正以跨代引領者的姿態,書寫屬於中國智造的全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