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8 19:37
「
在行業寒冬中,雅生活的戰略收縮與轉型探索,已成為整個物管行業生存實驗的一個縮影。
中房報記者 梁笑梅丨北京報道
不增收也不增利是雅生活今年上半年需要直面的問題。
8月26日,雅生活發佈了一份「營收淨利潤雙降」的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財報顯示,雅生活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4.65億元,同比下降8.3%;毛利潤9.39億元,同比下滑21.2%;淨利潤4.48億元,雖較去年同期虧損15.44億元實現扭虧,但經調整淨利潤仍下降17%至5.88億元。
中指研究院華南大區總經理張化學表示:「這種下滑是戰略主動收縮與行業風險疊加的必然結果。」
當物業管理行業從高增長神話落入存量博弈的深水區,雅生活這場以「斷臂」為代價的自救,能否真正趟出一條可持續的生存之路?
━━━━
退出200城、砍掉低效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雅生活四大業務線全面收縮,收入全面下降。
報告期內,雅生活四大業務所貢獻的收入如下:物業管理服務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0.8%至53.28億元;業主增值服務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32.7%至5.19億元;城市服務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14.6%至5.77億元;外延增值服務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82.4%至4090萬元。
這主要源於雅生活戰略聚焦的調整。報告期內,雅生活服務在管面積達5.2億平方米,與過去相比,其規模有所收縮。
這個戰略帶來的結果是雅生活大幅縮減業務覆蓋範圍的現實:從過去廣泛佈局200多個城市,全面收縮至50個核心城市;主動退出盈利能力弱、回款效率低的「孤島項目」。
從區域分佈來看,雅生活的戰略收縮呈現出明顯的「保高棄低」特徵。截至2025年6月,該公司在管面積中超72%集中於一、二線城市,約43%的物業服務板塊收入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超一線城市。
這種「壯士斷腕」的調整直接反映在財務數據上。營業收入同比下降8.3%,外延增值服務收入鋭減82.4%。這類曾經依賴地產開發板塊輸送的業務,隨着關聯開發業務停滯已近乎斷流。
一位資深物業分析師指出:「雅生活過去依賴關聯方業務,形成了封閉循環。但當開發板塊‘供血’能力消失,物業不得不獨立面對市場殘酷競爭。」
━━━━
轉型之路挑戰重重
面對傳統物業服務的增長瓶頸,雅生活將突圍希望寄託於科技賦能與業務轉型。雅生活管理層介紹了數字化成果,他們推出的「‘雅AI’智能決策中樞,使調研效率提升2倍,工單響應提速30%。」此外,公司還通過與支付寶、餓了麼共建「無感通行」系統,在全國超100個城市項目落地,試圖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但在分析師看來,這類投入短期內難以扭轉利潤結構。「物業本質仍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科技賦能雖能降本,但規模化應用仍需時間驗證。」
此外,雅生活在業主增值服務上同樣表現不佳,收入同比下降32.7%。事實上,雅生活着力打造「小雅公社」平臺,推出圍繞「公益、健康、親子、藝術」的社區活動,並聚焦「一老一小」服務需求,但實際創收能力有限。
一位研究增值服務的物業分析師表示:「增值服務需要長期培育和生態構建,目前行業尚未找到規模化盈利的模式。」
更深層次的挑戰在於,物業管理行業正經歷從「規模競爭」向「質量競爭」的範式轉換。雅生活方面表示,在夯實主營業務的基礎上,雅生活持續強化經營聚焦,由「大而全」轉向「強而精」。業主增值服務聚焦「生活服務」與「資產運營」兩大核心板塊,通過集約化運營和產品創新,有效提升社區資源利用效率與供應鏈協同能力,持續鞏固高現金流的良性循環經營底座。城市服務業務持續優化項目和區域佈局,加速核心城市集聚與低效項目汰換,實現運營質量與現金流同步提升。
不容忽視的是,如何在不犧牲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如何在不擴張規模的情況下維持盈利能力,這些矛盾依然待解。
值得關注的是,雅生活提出了「輕資產、高效益、可持續」的戰略方向,但轉型之路註定漫長。在行業寒冬中,雅生活的戰略收縮與轉型探索,已成為整個物管行業生存實驗的一個縮影。
值班編委:李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