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這屆大學生,還沒開學就開始「卷」了

2025-08-28 15:45

撰文|J

封面圖源|AI生成

開學,你準備好了嗎?

開學前夕,大一新生小林從廣西南寧一路吭哧吭哧北上,拖着一個幾乎要「炸開」的行李箱,站在了西安的大學校園里。

箱子里裝着他對「獨立生活」的全部想象:二十幾包續命老友粉、一薄一厚兩套牀品、一個已經做過功課——確定宿舍能用的小電熱水壺,還有臨出門前老媽硬塞進來的兩瓶黃皮醬,「等你想吃的時候就知道了!」媽媽邊塞邊説。箱子沉得他差點在校門口表演一個「開學第一摔」。

報到的隊伍里,行李也是一個比一個大,呼啦啦的拖拽聲、爸媽們絮絮叨叨的叮囑,混成一片「嗡嗡嗡」的背景音——開學的緊張感,一下子就有了。

但很快,興奮又佔了上風——這可是小林第一次真正擁有自己的小空間!他立馬掏出手機,翻出收藏夾里的「宿舍改造」視頻。有人把投影儀架在牀邊,把白牆變成小影院;有人把桌子收拾得像電競房,鍵盤燈一亮,氛圍感直接拉滿......他一邊看一邊截圖,順手全丟進了購物車。

看着別人的宿舍越收拾越像樣,他心里也踏實了點兒:「好好整一整,我也要在這里舒服過4年!」

和小林的稚嫩不同,在抖音擁有760多萬粉絲的博主——迅猛龍特蕾莎,已經畢業6年了。今年,她又以復旦MBA新生的身份重返校園,並且把「開學第一天」拍成了vlog。

在她的vlog 里,開學不再只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羣人的默契和共鳴,每個剛剛走進校園的新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書寫新的開始。

小林的焦慮和特蕾莎的温暖記錄,其實只是開學季的縮影。

在社交媒體上,幾乎每個新生都在用自己的小動作表達着同樣的心情:有人反覆搜索「開學必帶清單」,生怕漏了哪一樣;有人在佈置好寢室后興奮地拍視頻,和陌生校友互動種草;有人在話題下悄悄立下新學期flag,給自己打氣;還有人把迎新晚會的「社死瞬間」搬上了網,配文是「尷尬但快樂」……

對今天的年輕人來説,開學不再是報到那一天的事,而是一整套流程:做功課、準備、分享、社交,再把這些經歷打包進網絡。通過這些碎片,他們彼此陪伴、互相支招,共同打造出一份屬於他們的「開學儀式」。

獨屬於開學的儀式感

從「第一臺筆記本」到「囤貨清單」,從「立學習flag」到「迎新派對」,每一個年輕人都有自己的開學儀式。個體差異再多,最終都要落到幾個相似的問題:怎麼學、怎麼住、怎麼裝備自己,以及怎麼融入集體。換句話説,「開學焦慮」的底色其實很相似。

而在抖音,這些看似零散的開學瞬間,早就匯聚成了4個清晰的行為趨勢。

裝備換新,纔算開學

「學設計是不是必須買Mac?」「工科生要不要獨顯?」「輕薄本和遊戲本選哪個?」開學前,類似的帖子時不時就會登上抖音的熱榜。對不少準大學生來説,挑選人生第一臺電腦,就是他們的「大學入門課」。

來自成都的數字媒體專業大一新生團團就是典型代表。她在開學前半個月,做了一份堪比專業測評的表格,把5、6款筆記本的配置、價格、適用專業都一一列出來,連購機優惠和售后都寫得清清楚楚。幾條「大一開學如何挑選人生第一臺筆記本」的視頻分享,她翻來覆去地看。最終在開學前一周,下單了表格中性能最好的一臺,「貴是貴了點,但都説剪視頻流暢」。

真正拆箱的那一刻,還是有點手抖,她拜託室友幫忙錄了開箱視頻——撕膜,打開,第一次按下開機鍵,屏幕亮起來的那一刻,她小聲「哇」了一下。而這位室友也才新買了一臺平板電腦,正在考慮要不要貼膜。

對這些剛踏入大學的年輕人來説,裝備換新不只是消費,更是一種心理暗示:新學期,新身份。擁有第一臺屬於自己的電腦,第一副屬於自己的學習裝備,就像一張「大學通行證」。升級的不只是工具,還有他們對「大學生」身份的期待。

囤貨清單比課表還長

你見識過開學那幾天的大學快遞站嗎?包裹從貨架一路堆到走廊,大大小小的紙箱幾乎淹沒了取件碼,怪不得導員提前在羣里囑咐:「開學不等於搬家啊各位。」可這話,新生們是聽不進去的。

小鹿從湖南到北京上學,人還沒到,快遞先到了8個。她買了一套牀品、兩個分層掛籃、一大提紙巾、一個小檯燈、一組衣架,還有最重要的——兩箱衞生巾。寢室門口硬生生堆成了一堵「快遞牆」,她和室友互相幫忙拆箱、整理,順便分享各自的囤貨經驗:哪種收納盒最省空間,哪款面膜平價最好用,哪款零食爸媽不讓吃,現在終於可以吃個夠......

在「宿舍好物」「開學囤貨」這樣的標籤下,每天都有大學生分享自己的「翻車現場」和「真香好物」。有人買錯了牀簾尺寸,短了一截,只好自我安慰「通風挺好」;也有人強烈安利摺疊髒衣簍,「不用的時候收起來,特別省地方」。

那些點贊和評論里,藏着的都是同一句話:「原來不止我一個人這樣。」好笑的背后,其實是年輕人悄悄用囤貨來安頓自己——他們不是在單純地買東西,而是在為自己佈置一份踏實感。牀簾、收納盒、檯燈、紙巾……每一樣東西,都是對自己説:「我會照顧好自己。」

哪怕暫時手忙腳亂也沒關係,這些提前備好的物件,能讓他們在陌生環境里,更快地把日子過成屬於自己的樣子。

一開學就想卷,學習還是繞不開

「大學真的能輕松嗎?」在無數大一新生的搜索記錄里,答案几乎都是「未必」。

布丁是個英語基礎一般的新生,高考一結束,她就默默關注了好幾個四六級學習賬號,整個暑假都在抖音上刷經驗貼——「四六級單詞怎麼背」「過來人推薦的真題順序」。她甚至提前買好了資料,開學前一周就發了朋友圈:「求一個四級學習搭子。」

甚至還有人,直接跳過四六級,開口就是「考研」。還沒走進大學校園呢,就開始搜索學長、學姐們的「考研計劃」了,理由很直接,分享視頻的封面寫着呢,「大一大二考研,領先90%的同齡人。」

除了備考,開學季最緊張的時刻之一就是「搶課」。整個宿舍樓都在點鼠標,比誰的手速快。有人手機、電腦雙管齊下,還有人感慨:「本來以為上了大學就解脫了,結果比高中還緊張,課都要自己搶。」

誰也不是天生愛學習,只是無法避免地被一種「即將開始」的緊張感推着走。立flag、搜攻略、搶資源——這些都是他們對抗未知的方式。即使明知道flag可能會「爛尾」,也要立起來,心里纔算踏實。

不管I人E人,都要在開學社交場亮相

開學,是一場大型集體「破冰」現場。再社恐的人,也逃不過。

自稱80%I人的阿豪在開學前夜發帖問:「第一天要不要主動加室友微信?」「迎新晚會該怎麼表現?」評論區里,大家七嘴八舌地支招:有人説「帶點零食破冰最保險」;有人説「直接自我介紹就行,沒那麼嚴重」;也有人調侃:「實在不行,就請大家喝奶茶。」

但現實里的迎新晚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搞。比如江西某高校直接上演舞獅表演,全校新生被當場硬控。朋友圈和抖音動態里,全是「太帥了」,「氛圍真的好」。

社團招新也是一大「坎兒」,從沒有接受過面試的同學們,爲了加入喜歡的社團,只能硬着頭皮上臺做自我介紹。聲音有點抖,手也不知道往哪放,但講到自己真正喜歡的話題,緊繃的肩膀突然就松了下來,畢竟聊二次元可比聊專業容易多了。

對新生們來説,社交焦慮幾乎不可避免,他們不可能一夜之間就變成社交達人,但在一次次「小尷尬」和「小試探」里,也會逐漸摸索出屬於自己的位置。不管I人還是E人,都能在開學季找到屬於自己的亮相方式。

開學季背后的「生意經」

當學生們樂此不疲地換裝備、囤好物、立flag、找搭子——這些看似日常的行為背后,其實是他們在用各自的方式,慢慢適應新的生活。

而這些行為,也悄悄畫出了一張張「開學生活地圖」:哪里需要陪伴,哪里渴望支持,哪里等待驚喜。對品牌來説,這也是一次「融入開學」的機會。

新生們的每一次搜索、每一條分享、每一筆訂單,都指向真實而生動的消費場景。比如開學季往往是「人生第一臺筆記本電腦」的高發期,一邊是蘋果、華為、聯想等品牌推出教育優惠鎖定精準客羣,一邊是抖音「開學裝備大作戰」話題下,大學生自發分享開箱視頻和使用體驗。產品性能、顏值、性價比都在真實場景中呈現,這種「同學推薦同學」的氛圍,讓數碼品牌幾乎零成本推廣。

那些堆滿快遞站的紙巾、洗衣液、收納盒、牀簾、小檯燈,背后是日化家居品牌的「剛需曝光時刻」。學生在網上分享「宿舍神器翻車現場」或「真香好物」,本質上是在幫品牌融入日常生活——他們不只在賣貨,更是在幫助年輕人實現「精緻宿舍夢」。

與此同時,學習類消費也迎來集中爆發。從四六級真題、考研資料,到電子書、筆記軟件會員,再到學習類APP的打卡會員,這些與學習強相關的消費被細分成一個個明確的需求場景。教材和圖書銷量快速上升,各類考試大綱、真題匯編、專業輔導書成為熱銷品類。對新生們來説,「投資學習,是最不會后悔的一筆開學消費」。

而飲品零食、美粧個護、快時尚服飾等品類,則憑藉高頻率、低門檻、易分享的特性,成為開學社交的「硬通貨」。無論是迎新派對、宿舍閒聊,還是社團招新,這些產品都能自然融入場景,不僅滿足使用需求,更成為年輕人之間破冰交流、建立關係的「社交催化劑」。

換句話説,這些趨勢並非冰冷的「消費節點」,而是年輕人真實生活的一部分。他們通過一次次下單,把對新生活的期待,一點點填進寢室的每個角落。而對品牌來説,若能恰到好處地出現在這些生活細節中,就贏得了走進他們日常的入場券。

對學生們而言,抖音上的開學季更像是一場大派對,買東西只是其中一環,更重要的是在這里找靈感、看攻略、交朋友。

基於這樣的洞察,巨量引擎針對開學季營銷節點推出一系列營銷IP,如「元氣新學期」、「自在開學季」、「開學裝備上大分」等。這些IP把原本零散的開學場景變得更互動,也更具傳播性,品牌也因此不再只是「賣貨」,而是可以通過與抖音一起抓住營銷趨勢,共創爆款內容,讓品牌信息成為開學故事里自然的一部分,從而影響用户的心智。

一個電腦開箱視頻,可能決定了一臺設備的歸屬;一場寢室囤貨,可能綁定了一整年的生活習慣;一本四六級詞匯書,可能拉開了和教育品牌的長期關係;一支口紅、一件T恤,可能成為社交場上的第一印象......

新生們的選擇,正在定義消費的新風向。而誰能讀懂開學季的焦慮與期待,誰能融入他們的場景與話語,誰就能真正走進他們的生活。

你的開學「儀式感」有哪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