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挖人潮后離職潮?Meta新實驗室成立不足兩個月已有員工離職

2025-08-28 15:36

Meta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宣佈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不足兩個月,一批AI人才已流失,甚至從OpenAI挖來的新員工也迴流到OpenAI。目前Meta發起的高薪挖人熱潮已開始降温。

據美國《商業內幕》報道,一些Meta研究人員、工程師和高級產品負責人已離職,離職的員工大多是幫助Meta構建核心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資深員工,也有部分是受扎克伯格吸引而新加入超級智能實驗室的員工。另據美國《連線》雜誌報道,近期入職超級智能實驗室的3名研究員已辭職,其中兩名研究員曾在OpenAI工作過,他們在Meta任職不足一個月便離職並重返OpenAI。

但Meta稱,離職員工多為資深人工智能從業者,部分人員流動屬「正常現象」。

在離職潮發生之際,扎克伯格正投入數十億美元,力求縮小與OpenAI、Anthropic及谷歌之間的AI差距。爲了組建超級智能實驗室,Meta開出數億美元天價薪酬福利,從OpenAI、谷歌DeepMind、蘋果公司等挖來頂尖AI人才。但高薪員工的加入在Meta龐大的人工智能業務體系內部引發了緊張氛圍,甚至出現員工威脅離職的情況。

據美國《商業內幕》報道,在Meta工作了12年的伯特·馬赫(Bert Maher)深度參與了Meta一些最重要的人工智能工具開發。他幫助開發人工智能系統訓練與測試領域廣泛使用的工具PyTorch,參與了編程語言兼編譯器 Triton的研發,該工具可提升人工智能模型的運行效率。本周早些時候,馬赫離開Meta,加入了Anthropic,並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很高興能讓Anthropic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Claude「更快」。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專家Chi-Hao Wu本月早些時候宣佈,在Meta任職5年多時間后離職,加入華人創辦的AI初創公司Memories.ai並擔任首席人工智能官。Chi-Hao Wu表示,由於頻繁的組織架構調整,Meta部分人工智能部門員工有時會覺得工作不穩定。一份內部備忘錄顯示,Meta今年已多次調整人工智能部門架構,最近一次更是解散了一個團隊並新成立了四個團隊。

此外,一位管理PyTorch GPU系統相關團隊的資深員工Tony Liu在Meta任職8年多時間后也於近期離職。在Meta工作了四年多的研究科學家阿拉姆·馬爾科揚(Aram Markosyan)主要研究大模型的安全性與公平性,參與Meta智能眼鏡相關功能的研發,最近同樣離職。一些Meta前員工則流向了競爭對手OpenAI。查婭·納亞克(Chaya Nayak)在Meta任職近9年,離職前擔任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管理總監,離職后宣佈將加入OpenAI,負責專項計劃。

新入職Meta的3名員工也選擇離開。據美國《連線》雜誌報道,今年4月從谷歌DeepMind跳槽到Meta的里沙布·阿加瓦爾(Rishabh Agarwal)僅五個月后便決定離職。而曾在OpenAI工作過的阿維·維爾馬(Avi Verma)和伊森·奈特(Ethan Knight)兩名研究人員在加入超級智能實驗室不足一個月便離職,重返此前工作過的OpenAI。

今年7月,扎克伯格宣佈,在ChatGPT創建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的另一位前OpenAI研究員Shengjia Zhao,將成為超級智能實驗室的首席科學家。但據多位直接瞭解事件經過的消息人士透露,此前Shengjia Zhao曾試圖重返OpenAI,甚至已簽署了僱傭文件。而Meta發言人戴夫·阿諾德(Dave Arnold)則表示,Shengjia Zhao是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的聯合創始人,從實驗室成立第一天起就擔任科學負責人。「在招聘工作逐步推進、團隊架構成形后,我們正式明確了他的這一職位。」

扎克伯格發起「高薪挖人潮」時,初期的招募成功曾讓OpenAI高管感到不安。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在給員工的備忘錄中稱Meta的行為 「令人不齒」,「我已經記不清他們想從我們這里挖走多少人來擔任他們的首席科學家了。」但據報道,Meta已於本月早些時候放緩了招聘步伐,這意味着這場招聘熱潮至少目前已開始降温。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