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8 14:06
金吾財訊 | 人工智能產業再迎重磅政策催化,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要求以科技、產業、消費、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領域為重點,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意見》提到,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人工智能開放合作體系不斷完善。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技術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此次「人工智能+」行動以系統性政策設計構建起發展新框架,從智能終端普及率目標到全產業鏈支持措施,為產業注入強勁動能。
受益於政策消息,8月27日AI概念股逆市走高,截至收盤,商湯-W(00020)漲8.9%,同時為最大升幅恆科指成份股。另外,第四範式(06682)漲5.83%,邁富時(02556)漲4.11%,匯量科技(01860)漲2.74%,金山雲(03896)漲1.05%。
底層支持:算力基建
《意見》從提升模型基礎能力,加強數據供給創新,強化智能算力統籌等方面要求強化基礎支撐能力,並提出佈局建設一批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優化應用發展環境。
人工智能的規模化應用,始終以強大的算力基建為核心支撐,目前我國算力的成長軌跡可謂日新月異。
人民日報引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算力總規模達280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其中智能算力規模達90EFLOPS,佔比32%。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在中國算力大會上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在用算力中心標準機架達1085萬架,智能算力規模達788 EFLOPS,存力總規模超過1680 EB(2^60字節),全國算力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2。
從全球維度看,國家數據局表示,截至2025年6月底,我國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數字基礎設施在規模、技術等方面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另據PlotSet數據,截至2025年8月中國算力佔全球比重約為14.5%。
隨着H20許可證重新發放,以及國產芯片產能逐步放量,此前制約算力提升的「缺芯」難題有望得到改善,這將為我國算力規模再上臺階、進一步匹配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需求提供關鍵保障。
核心載體:大模型
大模型作為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載體,是串聯底層算力資源與上層場景應用的關鍵紐帶。
根據Openrouter數據,目前谷歌與Anthropic模型份額較高,仍佔據模型調用市場半壁以上江山。在技術路徑上,OpenAI相對領先,聚焦強化推理與專業領域能力。不過,市場此前預期GPT5對各模態輸入有極強的原生理解並且可以把它轉化成可執行的指令/多模態輸出,實際並未實現。而谷歌在端到端原生多模態領先,Anthropic則強調實用性、編程場景領先。
國內大模型陣營中,DeepSeek在技術研究領域保持領先地位;阿里憑藉紮實的自研實力與綜合技術能力,展現出強勁競爭力;字節跳動的豆包大模型以各模態表現均衡為顯著特色;百度文心大模型則針對中文場景完成了深度優化,在本土化應用中優勢鮮明。
市場表現上,谷歌大模型憑藉顯著的性價比優勢領跑市場份額,國內大模型陣營同樣穩步進階,DeepSeek系列、QWEN系列、Kimi系列等以開源為核心特色,正通過技術開放持續擴大自身市場份額。
8月21日,深度求索正式發佈並開源DeepSeek-V3.1,採用混合推理架構,deepseek-chat對應非思考模式,deepseek-reasoner對應思考模式,且上下文均已擴展為128K。該版本被官方稱為「邁向時代的第一步」。此次升級並非一次簡單的參數優化或小範圍調整,而是在模型架構、推理效率、長上下文支持、智能體能力及商業化應用等多個維度進行了系統性革新。
從性能來看:1)編程:V3.1在Aider編程基準測試中取得71.6%高分,「霸榜」開源模型、超越Claude Opus 4,同時推理和響應速度更快;2)SVGBench:實力僅次於 GPT-4.1-mini,遠超前代DeepSeek R1;3)MMLU:在多任務語言理解方面,V3.1的表現毫不遜色於 GPT-5,得分達到 88.5%。
具象形式:機器人
政策中提出的「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普及率」目標,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機器人技術的成熟與落地。在工業場景,搭載AI算法的機器人正替代傳統設備;在服務領域,養老機器人、物流機器人等逐步進入家庭和商業場所。
中信證券認為在《意見》印發后,智能機器人行業在技術發展、配套基礎設施、法規體系等多個層面將得到支持,行業進入發展快車道。同時,該行看好具身智能機器人板塊,認為該板塊有望成為未來5-10年的最重要的科技產業機會之一。
根據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5年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藍皮書》顯示,2023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21.6億美元,到2029年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規模預期達324億美元。根據中國通信院《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年)》顯示,2045年后,人形機器人整體進入Lv5等級,在用人形機器人超過1億台,進入各行業領域,整機市場規模可達約10萬億元級別。
有趣的是,8月14日,首屆世界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在國家速滑館正式開幕。賽事吸引16個國家的280支參賽隊伍、500余臺機器人同場競技。本屆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參賽隊伍宇樹科技、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加速進化、松延動力、星動紀元、星海圖等頭部人形機器人企業,也有各大高校。賽會為期三天,於8月17日閉幕,同時在閉幕式上宣佈第二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將於2026年8月在北京舉辦。
華鑫證券表示,機器人近期受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世界機器人大會+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持續催化,人形機器人正經歷從虛擬走向現實、由被動執行轉向主動行動的歷史性變革。機器人板塊有望開啟在新場景應用和訂單引領的上升行情。
結語
《意見》中提出了6大重點實施行動,包括科學技術、產業發展、消費提質、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從多個維度展望「人工智能+」給社會帶來的新生活範式,指導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方向。
2024年以來,我國明顯開始AI應用端的落地,如2024年中國科學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的商業期刊《互聯網周刊》(CIW)聯合德本諮詢(DBC)、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CIS)發佈了《2024全國「人工智能+」行動創新案例100》,就已經開始着重指導AI+的落地應用,以先期的案例推動應用層的進一步快速發展。
此次發佈的《意見》為AI應用層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有利於為新的創新驅動模式和生產要素革新提供良好的政策基礎。
央廣網引述專家指出,當前AI的發展已經告別炫技階段,進入價值兑現的黃金期。六大重點行動推動全社會從瞭解AI、擁抱AI到用好AI,使得市場有方向、行業有信心、百姓有體感。隨着行動的推進,AI不再只是工具性的加法,而是推動全要素生產率的指數因子,為產業注入迭代動能,帶來一場指數級別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