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8 09:50
英偉達(NVDA.US)最新指引顯示出,兩年的高速增長之后將出現放緩趨勢,「AI信仰」受挫了?
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英偉達公司對當前財季的營收預測表現平平,這表明在人工智能領域投資經歷兩年驚人增長之后,其增長速度正在放緩。該公司周三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本財年第三季度(截至 10 月)的銷售額約為 540 億美元。這一數字與華爾街的平均預期相符,但一些分析師此前預計的銷售額會超過 600 億美元。該預測未包含來自中國的數據中心業務收入,即目前提供的指引不考慮任何對華H20銷售收入。
這一前景加劇了人們對人工智能系統投資速度不可持續的擔憂。在中國市場方面遇到的困難也給英偉達的業務帶來了影響。儘管特朗普政府最近放寬了對某些人工智能芯片向中國出口的限制,但這一緩和措施尚未轉化為收入的回升。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該公司還批准了額外的 600 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截至第二季度末,英偉達此前的回購計劃下仍有 147 億美元的剩余資金可用。
在截至 7 月 27 日的這一時期內,銷售額增長了 56%,達到 467 億美元,而平均預期為 462 億美元。儘管這一增長使季度營收較上年同期增加了超過 160 億美元,但這是兩年多來最小的增幅。調整后每股利潤為 1.05 美元(扣除某些項目),分析師預期為 1.01 美元。
其中,英偉達數據中心部門如今已成為一家規模超過其他任何芯片製造商的獨立部門,其銷售額達 411 億美元,同比增長了 56%,而平均預期為 413 億美元。與遊戲相關的收入(此前一直是英偉達的主要收入來源)為 42.9 億美元,平均預期為 38 億美元。汽車業務部門的銷售額為 5.86 億美元,略低於預期。
在華銷售受影響
英偉達仍在應對日益加劇的中美競爭所帶來的影響,其中半導體技術已成為一個主要的爭端焦點。今年 4 月,特朗普政府加強了對芯片製造商向中國客户出口數據中心處理器的限制,此舉實際上使英偉達被排除在該市場之外。此后,白宮方面又對此進行了調整,表示美國將允許部分發貨,但作為交換條件,將收取銷售額 15%的分成。
與此同時,中國方面則鼓勵減少在由中國政府使用的 AI 系統中使用美國技術。這些政策的變化使得華爾街難以預測英偉達在該市場能夠挽回多少營收。一些分析師做出了數十億美元的影響預測,而另一些分析師則拒絕在該公司情況明朗之前對在中國的銷售情況做出任何預測。
英偉達表示,在第二季度,其 H20 人工智能芯片並未向中國客户進行任何銷售。該公司還指出,美國政府尚未正式確定從中國人工智能芯片銷售中抽取 15%利潤的計劃,並對此予以了否認。
英偉達在一份文件中表示:「美國政府提出的任何關於獲取營收一定比例的請求都可能使我們面臨訴訟風險,增加我們的成本,並損害我們的競爭地位,還會讓那些不受此類安排約束的競爭對手受益。」
英偉達表示,最終將有 20 億至 50 億美元的 H20 芯片運往中國。具體金額取決於能否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目前僅有「少數」客户已獲得許可。
首席財務官Colette Kress在一次電話會議中表示:「如果我們能接到更多訂單,就能收取更多費用。」她還稱,公司將繼續敦促美國政府批准更先進的Blackwell 芯片在中國的銷售許可。
在公佈財報之前,分析師們對英偉達公司的於第三季度營收的預測區間相差約 150 億美元——這是該公司歷史上最大的此類預測差距之一。
AI熱潮開始降温?
Emarketer分析師Jacob Bourne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研究結果顯示出一些跡象:如果人工智能應用帶來的短期收益仍難以量化,那麼大型數據中心運營商的支出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少。
大型雲服務提供商約佔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的一半。這些客户目前正在購買Blackwell芯片,這是該公司最新一代的產品。英偉達公司表示,Blackwell的銷售額較第一季度增長了 17%。今年 5 月,英偉達公司稱其新產品線的銷售額達到了 270 億美元,約佔數據中心收入的 70%。
不過,英偉達的財報發佈於該公司最大客户(包括 Meta、Alphabet、微軟和亞馬遜)公佈業績的幾周之后。這四家公司每季度都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數十億美元,以競相開發面向消費者和企業的人工智能模型及服務。
在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的領導下,這家 32 歲的芯片製造商突然成爲了科技行業最成功的案例。在此之前,其大部分發展歷程中,英偉達一直受制於諸如英特爾公司等更大的競爭對手,主要通過向電腦遊戲玩家銷售圖形處理器來維持微薄的利潤。
英偉達的重大突破在於,它將圖形處理單元(GPU)進行了改造,使其能夠運行人工智能軟件——黃仁勛將此稱為「加速計算」。
就在 2022 年,英偉達的規模還只是英特爾的幾分之一,英特爾一年的營收還不到如今它一個季度的營收。如今,英偉達的年銷售額有望達到 2000 億美元——預計到 2028 年這一數字將超過 3000 億美元。這將使該公司佔據芯片行業總收入的約三分之一。
但英偉達公司的業務主要依賴於少數幾家公司的採購計劃。微軟公司、亞馬遜公司以及其他大型數據中心運營商佔據了其銷售額的約一半。爲了實現業務多元化,黃仁勛正在開拓新的市場,並提供更多種類的產品。這包括提供整套電腦、網絡設備、軟件和服務。他決心推動人工智能在經濟領域的廣泛應用,並且要求他的團隊以極快的速度開發新的硬件和軟件。
目前,這家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的公司在其人工智能芯片(即加速器)市場中佔據着絕對優勢地位。亞馬遜等公司內部的努力以及諸如AMD等潛在競爭對手的早期挑戰尚未對其市場份額造成重大影響。
分析指出,英偉達的預測表明,在人工智能領域投入資金經歷了令人矚目的兩年高速增長之后,其增長速度正在放緩。
但它還面臨着其他難題。除了英偉達在中國市場遭遇的困境外,其增長的最大障礙在於供應的不足。與大多數芯片製造商一樣,英偉達沒有自己的工廠,而是依賴外包生產,主要從臺積電公司採購。加快新技術的生產仍然是一個持續的挑戰。
估值過高了嗎?
英偉達在短短三年內其股價迅速飆升,使其成為有史以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后,投資者很自然會擔心這家人工智能芯片製造商的股價已經漲到了不合理的水平。
但按照華爾街常用的衡量公司價值的指標來看,英偉達的股價一點也不算高。這家位於硅谷的公司的股票近期的交易價格是分析師預計該公司未來 12 個月內盈利水平的約 34 倍。
雖然 34 的市盈率對於銀行、石油生產商或零售連鎖店來説可能過高,但對於那些季度內盈利增長強勁的科技公司而言,這樣的估值則並不罕見,而英偉達的盈利增長速度就非常快。
相比之下,網絡安全公司 CrowdStrike (CRWD.US)也於今日下午公佈了其業績報告,據 LSEG 數據顯示,該公司的股價已超過預期盈利的 400 倍。英偉達競爭對手芯片製造商 AMD 的股價約為其預期盈利的 32 倍。
至關重要的是,英偉達的市盈率目前低於其自身歷史上的許多時期水平。其市盈率在 2021 年飆升至近 70 倍,當時由於疫情期間對該公司遊戲處理器的需求旺盛,英偉達的股價大幅上漲。但根據 LSEG 的數據,其近期的市盈率低於過去五年其自身平均市盈率 36 倍。
然而,今年以來,該公司股價已上漲了 35%,使其市值超過了 4 萬億美元。在近幾年持續上漲了之后,投資者對其業績變得更加挑剔,尤其是美股大盤估值較高的情況下,該公司業績的任何一點小差錯都可能引起市場不滿。
股價下跌拉低美股大盤
「英偉達引發的漣漪效應可能比英偉達股價自身的實際走勢更有意思,」華爾街知名做市商Susquehanna的衍生品策略聯席主管Chris Murphy表示。
英偉達業績報告可謂攸關美國股市,乃至全球股市能否繼續上演自4月以來的這波「超級牛市」,正是市場對於全球持續井噴式擴張的AI算力基礎設施需求預期推動英偉達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市值,現在這股強勁預期正推動英偉達向5萬億美元市值發起衝鋒。
鑑於英偉達股票在標普500指數中的高額權重——它與蘋果以及微軟當前是最大規模的成分股,以及在全球AI算力產業鏈的最核心重要性,英偉達長期以來承受着華爾街分析師和投資者們異常高的預期,並且英偉達自2023年以來始終延續着炸裂式業績增長軌跡,很少在季度財報數據與業績展望方面令分析師和投資者失望,這也是2023年初開啟的AI投資熱潮延續至今的核心支撐邏輯。
然而,在業績公佈后,英偉達的股價在盤后交易中下跌了約 3%。美國股指期貨也跟着下跌,納斯達克 100 指數的期貨合約價格下跌了 0.4%。在標準普爾 500 指數創下歷史新高后,美國股市在尾盤出現下跌。
英偉達公司對市場前景的謹慎預測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大幅增長的勢頭可能正在減弱,這讓人對今年這一關鍵市場驅動力的持久性產生了質疑。自 4 月以來,全球股市持續上漲,投資者押注人工智能熱潮將繼續推動科技企業盈利增長,儘管貿易緊張局勢的緩和也提振了整體風險偏好。
Capital.com高級市場分析師Kyle Rodda寫道:「這些信息加劇了人們對人工智能領域投資放緩以及未來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由於該股票已幾乎達到歷史最高點,結果中的幾個小瑕疵導致股價下跌,並可能對今日的市場整體情緒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