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7 19:38
8月26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明確了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和重點方向。其中明確提出,要推動人工智能的普惠共享,構建全球合作體系,共同參與全球治理。科大訊飛的出海之路與這一戰略高度一致,其業務佈局已全面進入全球化軌道。
根據科大訊飛最新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財報顯示,科大訊飛海外AI硬件同比增長超3倍,AI辦公本在日本上市兩個月即成為日本最大Makuake眾籌平臺銷售額有史以來平板類Top1、韓國Wadiz平臺2025年全品類TOP1。科大訊飛稱,AI出海方面的探索帶來新增量,有望成為科大訊飛增長的新引擎。
出海業務作為推動力之一,科大訊飛上半年營收成功首次突破百億,同比增長17%,且上半年經營性現金流較前兩年同期的負現金流明顯收窄。其中,C端業務成為公司增長的主要引擎,上半年實現38%的快速增長,營收佔比提升至32%。
能夠看出的是,科大訊飛硬件出海成果顯著。今年AI硬件爆發,把硬件賣到海外已經成為大部分AI公司共同的選擇。對於訊飛來説,AI硬件是出海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科大訊飛作為AI國家隊出海,選擇了不同的道路。相比於簡單的「賣產品」,訊飛實踐的是通過技術、標準、生態的輸出,將中國AI的「主權能力」轉化為全球產業話語權。
具體而言,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到2035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
如今人工智能已經與國家整體社會發展強綁定,「國運」即是企業的機會,順應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外溢走向全球,將是越來越多中國AI廠商的共識。
在AI出海戰略上,劉慶峰闡述了三個定位:全棧自主可控對標全球最高水平;行業模型做到全世界第一;多語言大模型代表中國給世界提供第二種選擇。
「涉及對方國家國計民生的場景,如果代表中國合作卻必須購買美國算力來訓練,邏輯上説不通。當需要在美國之外尋求完全獨立體系的第二選擇時,中國目前只有訊飛能在自主算力上訓練出來。」劉慶峰表示。
在全球化與地緣政治交織的複雜背景下,中國科技企業的出海已不再僅是商業規模的擴張,更成為國家科技競爭力和話語權的重要體現。
科大訊飛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 「國家隊」 代表,其出海戰略的核心邏輯深刻圍繞一個關鍵等式展開:主權大模型輸出量=國家科技影響力。
這意味着,誰掌握底層大模型技術自主權、誰能將技術標準推向國際市場,誰就能在未來全球數字秩序中佔據主導地位。
在技術出海層面,訊飛的核心產品「星火大模型」的綜合能力對標國內外一流大模型最新版本效果,多語種大模型能力持續提升,保持了人工智能業界第一梯隊水平。而這種技術能力出海,顯著體現於兩種場景:文化輸出與標準輸出。
2025年大阪世博會上,中國館的「AI 孫悟空」成為現象級文化科技融合項目。
該系統依託了訊飛多模態大模型,實現實時多語種對話、表情動作生成與劇情交互,既展現了中國經典IP的當代魅力,也體現了AI技術的情感化與人格化能力。這一項目在日本本土引發了廣泛社交媒體傳播,成功實現從「技術功能」到「文化認同」的破圈。
另一大關鍵成果出現在學術層面。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期間,訊飛聯合承辦了高級別高水平多語言基座大模型國際學術研討會,全球近30位多語言AI頂尖專家共同參與。
目前全球多語言AI技術發展不均衡,小語種和方言的智能化程度相對滯后,技術壟斷現象依然存在。本次研討會的召開,正是爲了推動多語言大模型從「技術領先」邁向「生態共贏」,以中國經驗推動全球多語言AI協同發展,構建更加公平、包容的國際AI技術生態。
這意味着,中國在大模型治理中的實踐,正在影響全球 AI 發展規則的制定。
在軟硬件產品出海方面,訊飛也體現出清晰的層次策略——以消費級硬件打開市場,以企業級服務實現深度嵌入。
C端上,訊飛辦公本登頂了日本眾籌榜。日本是一極其特殊的海外市場,有較強的本地企業保護機制,而訊飛辦公本依舊成功滲透,證明了其產品本地化的成功。此外,訊飛翻譯機的海外市場份額也持續提升。
在企業服務領域,訊飛聽見SaaS海外用户數已突破 150 萬,服務覆蓋金融、法律、教育等垂直領域,併成功進入歐美多家跨國企業的供應鏈。
技術與軟硬件共同建立的是生態系統。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影響力,不僅體現在產品和用户規模,更體現在是否能夠構建開發者生態與推動產業賦能。
訊飛通過平臺開放與政府合作雙線推進生態出海。截至2025年6月,海外開發者總數達52萬,他們既是技術的使用者,也成為訊飛技術標準與框架的傳播節點。國家級合作方面,訊飛與卡塔爾、阿聯酋等國部委已經展開深度合作。
多個垂直場景已經反映出上游出海佈局的成果。比如星火汽車智能體平臺已支持 20 余種語種, 覆蓋歐洲、南美、中東、東南亞等地區,在行車型項目超 100 個;訊飛的全球中文學習平臺至今已覆蓋194個國家和地區,服務1835萬名中文學習者。
星火大模型在教育、醫療、央國企等行業賽道的紅利持續保持落地,開發者生態保持良好態勢,有機會伴隨「一帶一路」在國產大模型出海上獲得新的增量空間。
可以看出,訊飛的出海並非簡單的產品銷售或服務外包,而是系統性的能力輸出——從技術層、產品層到生態層,構建起一套可複製、可適配、可持續的全球化推廣模式。其目標不僅在於市場份額,更在於通過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賦能,使中國的技術標準、研發體系與治理理念被全球廣泛接受。
財報電話會上,訊飛高層表示:「在當前複雜的中美大國博弈背景下,自主可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美國對中國人工智能的打壓進入精細化階段,科大訊飛作為唯一在自主算力上能訓練超大規模參數模型的企業,未來在英偉達算力面臨不確定甚至封鎖的情況下,自主可控的優勢終究會顯現出來。」
自主可控是當今中國科技圈的核心議題。AI作為「數字時代的基礎設施」,其輸出本質是國家科技能力的全球化表達。而且,在地緣政治不穩定的背景下,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已經成為產品質量保證的基礎。
因此從公司層面來看,訊飛與國家戰略綁定,是如今最適合中國企業的出海路線。
訊飛的出海動作多次體現出與中國宏觀戰略的密切呼應。尤其是 「一帶一路」 倡議框架下,訊飛不再僅是技術供應商,更扮演 「數字能力共建者」 的角色。
典型案例是教育出海領域的「AI絲路」項目。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等國家,訊飛依託其智慧教育解決方案,搭建本土化智慧課堂平臺,支持雙語教學、個性化作業批改和課堂質量評估。
訊飛的實踐表明,中國 AI 企業的國際化可以走出一條不同於西方科技公司的路徑:它不追求壟斷式擴張,而是強調合作共建;不依賴單一產品傾銷,而是輸出成套能力與標準體系。
這種 「國家意志型出海」 在戰略上符合中國整體科技外溢的需求,在商業上具備可持續性,更在政治層面上有助於構建可信、可敬的中國科技形象。隨着訊飛在海外開發者生態、垂直行業解決方案方面不斷深耕,其樣本意義將愈發顯著——它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成功,更預示着中國AI全球發展的一種新可能。
隨着公司戰略聚焦、經營質量提升的舉措不斷深化,訊飛的經營基本面和健康度持續提升,有能力去把握更大的產業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