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7 18:12
財聯社8月27日訊(編輯 趙昊)歐洲兩大汽車協會最新表示,歐盟設定的車輛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已經不再可行。
當地時間周三(8月27日),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和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CLEPA)在官網發佈了兩家協會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公開信。
馮德萊恩將於9月12日與汽車行業高管會面,討論該行業的未來。當前,歐洲汽車產業正面臨來自外國電動車的激烈競爭以及特朗普關税政策的雙重威脅。
在公開信中,ACEA主席、梅賽德斯-奔馳CEO康林松(Ola Kaellenius)和CLEPA主席、舍弗勒集團高管馬迪斯·青克(Matthias Zink)表示,他們仍然在推進實現歐盟2050年氣候中和的長期目標。
但兩位汽車高管指出,歐盟汽車製造商如今幾乎完全依賴來自亞洲的電池供應,同時還面臨充電基礎設施分佈不均、製造成本(包括電價)高企以及主要貿易伙伴的關税壓力。
他們認為,歐盟僅在新車供應方面對製造商進行管控,卻未能創造有利於轉型的條件,「我們被要求轉型,卻被‘綁住了手腳’。我們也希望轉型成功,但對缺乏全面且務實的汽車產業轉型政策感到沮喪。」
2023年,歐盟理事會批准一項法規,決定從2035年起禁售碳排放燃油小汽車。這項法規還要求,從2030年到2034年,新的燃油轎車和小型客貨車的碳排放量要比2021年分別減少55%和50%。
對此,公開信寫道,歐洲的汽車產業轉型計劃「必須走出理想主義,正視當前的產業與地緣政治現實。在當今世界,轎車與貨車的減排剛性目標已不再可行。」
兩大協會強調,道路交通減排路徑必須重新校準,既要確保實現歐盟氣候目標,又要維護歐洲的產業競爭力、社會凝聚力以及供應鏈的戰略韌性。
公開信提到,歐洲電池電動車的市場份額仍遠低於目標:轎車約15%,廂式貨車約9%,卡車僅3.5%。一些成員國的市場有所進展,但仍有大部分消費者對更換動力系統持謹慎態度。
協會指出,單靠法律要求和罰款並不能推動轉型。要讓歐洲的消費者和企業更容易做出轉向選擇,就必須出臺更具雄心、長期且一致的需求端激勵措施——降低充電電價、提供購車補貼、減税等。
公開信還表示,多種動力技術的並行也能加速市場接受度——其他國家也在採用這種做法。兩大協會表示,技術中立應成為核心監管原則,確保所有技術都能為減碳做出貢獻。
「電動車將是主力,但也必須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增程式、超高效內燃機、氫能和脱碳燃料留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