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生成的貓狗短劇,重演「回家的誘惑」

2025-08-27 17:51

作者 | 蘭傑

編輯 | 喬芊

過去一兩年,AI和短劇都是風口。那麼AI+短劇?

網文、傳統短劇中會出現的抓馬情節,由AI生成的貓貓狗狗再演繹一遍,播放量、轉發量可以輕松過萬。一些介於傳統短劇和動漫之間的AI漫劇,已經涌現出了爆款。

一些從事全流程AI短劇生產的公司,也開始得到資本青睞。「AI動漫工業化生產平臺」靈境萬維(杭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靈境AI」),近日宣佈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與快手可靈AI合作生產了AI短劇標杆作品《新世界加載中》的AIGC團隊「異類Outliers」,在代表性作品相繼推出后,被許多投資機構和品牌方找上來。異類創始人陳翔宇向36氪表示,「今年應該會開放一輪融資」,此外,「團隊今年的產能已經全部被預定完了。」

頭部短視頻平臺的發力,也為這一趨勢加了一把火。早在2024年7月,快手就曾官宣「星芒短劇&可靈AI大模型」創作者孵化計劃;同年9月,快手還推出過「星有靈犀- AI短劇創作大賽」。今年3月,即夢AI與抖音啟動「AIGC短劇聯合招募計劃」,包含資金、流量等扶持舉措。 

一位從業者如此形容現在的AI短劇行業——「彷彿又回到了短劇1.0時代,大家都在期待那個充值過億的AI爆款劇出現。」

AI短劇=新增量

某種程度上,傳統短劇公司湧入AI短劇這一賽道之中,是爲了謀求新的生存空間。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國內短劇行業的資源正不斷向頭部平臺匯聚。5月29日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彼時,抖音集團宣佈成立短劇版權中心,整體向張超匯報。

此次調整,將原本的抖音短劇和紅果短劇的BD團隊進行整合,由「短劇版權中心」連接行業上下游,統一向紅果和抖音等平臺提供短劇內容,同時還負責與短劇創作團隊的合作對接。

對於短劇行業來講,這是一次巨大的震盪,以至於有行業人士評價道,「傳統短劇已經到頭了。」 

上述行業人士更詳細地向36氪表示了抖音集團這一舉動的衝擊。在「短劇版權中心」沒有成立之前,短劇廠商可以選擇同步在抖音及以外的短劇平臺發佈作品,但如今只能二選一。

由此一來,那些體量有限、難以與字節系抗衡的短劇平臺們,開始尋找新的增量和轉型,而AI短劇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視頻生成大模型的進化和開放,則進一步豐富了AI短劇的供給。

5月27日,快手CEO程一笑在業績會上透露,今年一季度可靈AI的收入規模已經達到1.5億元,其中P(Prosumer,從事自媒體和營銷行業的專業用户)端付費訂閲會員貢獻了可靈AI將近70%的營業收入。

此外,可靈、即夢為代表的視頻生成大模型的出現和進化,大大降低了視頻製作的門檻和成本,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可以讓更多的非專業團隊參與進來。

快手和異類合作的《新世界加載中》畫面

短劇行業興盛之初,10萬元就可以拍出一部短劇,兜里有個幾十萬、上百萬就可以涌進賽道分一杯羹,但這樣的時代早已成為過去式。

如今短劇的製作成本,因為競爭加劇而不斷上漲,平均達到了50-80萬元/部。精品化短劇的成本更是可以拉昇到百萬元以上。更不必提后期天價的投流費用。

直到AI短劇出現,重新將製作成本降到了10-15萬元/部。

劇點短劇副總經理呂少龍表示,劇點已經組建了一個70余人的AI短劇團隊,生產動態漫、貓狗短劇在內的產品,產能可以達到20-30部/月,是傳統短劇的近10倍。此外,公司還成立了全球發行的廠牌「靈矩動漫」。

如今受到媒體和用户廣泛關注的貓狗AI短劇,背后的團隊往往是個人,或者三五個人組成的小團隊。在AI技術的加持下,一個人就可以撐起一整部短劇,這在傳統短劇的製作中是難以想象的。

此外,AI短劇的製作之中,不用考慮熱門短劇演員的排期,也不用考慮和不同團隊對接所需要的時間,一切都像是流水線一樣,快速而便捷。 

平臺的大手尚未按下,AI短劇還可以享受相對充裕的流量。多位從業人士向36氪表示,如今AI短劇的自然流流量還很可觀。

一時的熱鬧?

AI短劇供給的增加已經有了答案,問題是,表現粗糙、情節也未能與傳統短劇形成明顯差異化的AI短劇,到底為什麼會受到歡迎?

答案仍是內容。

「我重生在未婚夫出軌閨蜜那一夜」的爽文敍事,同樣廣泛存在於AI短劇之中。

抖音上的AI貓狗短劇

IP改編,則是AI動態漫(介於漫畫和動漫之間的一種表現形式)常選擇的方式。呂少龍指出,相較於傳統動漫,AI動態漫的供給可以從每周一集的頻率,提升至每天一集,有利於拉昇用户量和市場規模。由此一來,AI短劇還會吸納一部分IP粉絲用户。

如今,這一賽道中已經涌現出了爆款,例如播放量達1.8億的《九尾狐男妖愛上我》。

一些有平臺和技術支持的團隊,例如異類,也會致力於腦洞大開的原創,同時嘗試探索視頻生成的技術邊界。 

其利用可靈AI創作的《新世界加載中》,有獨樹一幟的美術風格和劇情設定,最終呈現中還包含了大量的「動作戲」,相較於快手最開始的AI短劇《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在動作、人物的連貫性和一致性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

團隊創始人陳翔宇表示,如今AI短劇的製作流程、人員配置甚至發行邏輯都還在初步的探索階段,一切是待定的。同時,AI短劇的質量與傳統動漫質量仍有差距,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未來3-5年,甚至更快,AI短劇有希望佔據傳統動漫、或者流媒體中大概30%的市場份額。」

未來AI短劇的內容,也是不確定的,可能是接近真人的畫風,也可能與傳統動漫相差無幾。 

除了內容和製作層面,如今發力AI短劇製作的短劇公司,還致力於相關工具的生產。

文章開頭提及的靈境AI,就整合了不同垂類大模型,開發了一套全流程AI短劇製作工具;劇點短劇同樣自主研發了AI短劇智能綜合體,可以提前設定好工作流程,根據整合的不同垂類大模型的優勢,由此決定提示詞設計、分鏡、人物三視圖等工作任務由哪個大模型來完成,由此保證產出效果和提升生產效率。 

一個心照不宣的事實是,具有AI概念的短劇公司更容易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劇點短劇副總經理呂少龍告訴36氪,如今找上來的投資機構,問的並不是「你AI短劇做的怎麼樣」,而是「你這個工具到底怎麼樣?」

此外,相較於尚未跑通IAA(靠廣告表現)模式的貓狗AI短劇,更專業的團隊,譬如劇點,相關業務已經實現盈利。另據呂少龍分享,「目前行業大盤日消耗已經達到了500萬左右,且增速很快。」

無論是爲了市場早期的跑馬圈地,還是爲了謀求更多的發展機會,AI短劇不失為傳統短劇公司乃至小團隊的一個好選擇,至少是階段性的跳板。畢竟頭部短視頻平臺們隨時可能下場收割。

在那之前,短劇公司們只能加快轉型速度,吃到這一增量市場的紅利,並儘可能在退潮之前,謀求生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