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聚力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北京樣本」

2025-08-27 09:22

編者按: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驅動力。本文聚焦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實踐,從數字經濟根基紮實、創新能力持續攀升、數智資源高度匯聚、開放生態加速構建、政策體系精準引領、安全保障堅實有力六個維度,深入剖析北京如何夯實基礎、整合優勢,一步步築牢人工智能發展高地,為全國城市發展新質生產力、搶佔科技產業制高點提供「北京樣本」。

8月14日至17日,由北京市政府、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亞太機器人世界盃國際理事會聯合主辦的「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在北京舉行。北京憑藉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優勢與「世界機器人大會」「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等高端平臺舉辦經驗,成為這場科技盛宴的舞臺。其深層次背景是北京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抓住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革新機遇,以應用反哺大模型技術迭代,培育壯大智能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着力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高地。

機器人運動員代表在北京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舉行的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開幕式上宣誓(2025年8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謝晗 攝

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能正深刻改變着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也正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熱點和產業升級的新引擎。北京不僅擁有我國數量最多的人工智能企業、人工智能獨角獸、人工智能大模型,擁有我國最頂尖的人工智能學者、研發機構,還是我國第一個千億參數大模型、第一個AI智能體、第一家AI獨角獸、第一個智能機器人實驗室、全球第一個通用智能人、全球第一款光訓練芯片的誕生地……不勝枚舉的「第一」,為北京贏得「人工智能第一城」的美譽。

數字經濟根基紮實截至2024年底,北京人工智能企業數量突破2400家,核心產業規模接近3500億元,兩項指標均佔全國總量的一半。北京抓住人工智能這個關鍵變量,充分發揮大模型技術革新對實體經濟的賦能作用,用數智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強鏈延鏈完善產業生態,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降低成本30%;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培育未來產業,打造集約高效低碳的高端製造體系,壯大優勢產業規模,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數字經濟重點領域改革創新、產業生態培育、技術融合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2024年北京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2.2萬億元,同比增長7.7%,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5%,已成為全市主要經濟形態。

創新能力持續攀升北京不斷攻關前沿數字技術,形成了國際領先創新優勢。豆包、智譜、Kimi等通用大模型表現突出,穩穩站在全球第一梯隊;快手可靈、生數Vidu文生視頻模型,技術實力全球領先;「北腦一號」智能腦機系統,成功進行了國際上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無線全植入手術;「天工」機器人,拿下全球第一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冠軍;備案大模型132款,佔全國近40%;聚焦光計算、晶圓級芯片等方向,持續佈局顛覆性技術路線,夯實人工智能發展底座。實施一批綜合型、標杆性重大工程,推動AI從「工具」升級為「生產力夥伴」,實現跨領域推理和自主決策。構建跨行業、跨領域協同創新組織模式,不斷攻關前沿數字技術,促進大模型核心理論與技術突破,形成大模型行業應用新生態,人工智能工程化能力不斷增強,形成了國際領先創新優勢。

參觀者在中關村展示中心參觀展出的人形機器人產品(2025年6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參觀者在中關村展示中心參觀展出的人形機器人產品(2025年6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數智資源高度匯聚北京是中國人工智能創新資源最豐富的城市,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21家,集聚全國超過40%的AI頂尖人才。北京建設國內首個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發佈中文互聯網語料庫CCI4.0,上線人工智能數據運營平臺,匯聚通用、行業數據集180余個、數據總量超2000TB;2024年新增算力8620P,累計智能算力規模超3.3萬P;建設北京人工智能算力互連技術創新中心,超前佈局全國首款64卡超節點算力服務器;據統計,北京累計建成5G基站14.39萬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全國第一,率先推出「光網之都、萬兆之城」行動計劃,並加速向「雙萬兆」城市演進;工業互聯網累計標識解析量超過2900億次,累計接入企業節點數量超過16萬家。

開放生態加速構建北京持續深化全球開放合作,堅持以開源開放為本色、創新引領為特徵、共治共享為要義、構建生態為根本,優化開源基礎設施佈局,營造開源開放創新生態,鼓勵開源高參數自主可控基礎大模型,支持搭建模型和數據集託管雲服務平臺,促進開發者分享和協作,打造「全球開源之都」。憑藉政策支持、算力基建、人才儲備和產業生態,形成「算力-數據-資本-人才」全要素生態,構建全球領先人工智能創新平臺體系。算力方面,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調度平臺整合全國算力資源,形成覆蓋多地的智算網絡,為高校、企業提供低成本算力支持;數據領域,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匯聚PB級高質量數據集,推動數據跨行業流通,建設數據訓練基地,為大模型訓練提供算力、數據、開發工具和開源社區等資源;資本層面,設立了200億元的市級人工智能投資基金,注重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為初創企業注入強心劑。支持基礎大模型在各行業領域推廣應用,鼓勵以自主可控的基礎大模型為底座加速訓練細分行業垂類大模型,完善大模型應用工具鏈。聚焦大模型、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安全等方向,形成了完整的技術研發體系與產業生態鏈。

政策體系精準引領圍繞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北京完善「頂層設計類政策+橫向普惠型政策+產業垂直類政策」的政策支持體系,構建起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全要素「雨林生態」,形成「政策-技術-場景」三維聯動。在財政科技投入、創新人才發展等方面實現制度突破,發揮政府逆周期調節作用,設立了人工智能政府產業投資基金,面向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聯合研發平臺,對重大標杆應用工程和示範性應用予以一定比例資金支持。修訂《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破除對自然基金項目申請人的學歷和資歷限制條件等;出臺《北京市AGI倫理治理指引》,建立數據跨境流動「白名單」,解決隱私保護與創新平衡難題。出臺了全國首個人工智能人才專項政策,成立北京中關村學院,聚力培養人工智能35歲以下拔尖人才。面向商業化應用,對基於標杆應用工程和示範性應用項目開展的API接口調用、雲端模型調優,模型私有化部署以及嵌入式小模型、智能體、智能操作系統、智能助手等細分場景下的大模型應用落地項目,發放模型券。

安全保障堅實有力北京統籌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以系統性思維應對複合性風險,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原則,加快推動大模型按要求上線,編制大模型分級分類管理和安全評測標準,圍繞真實場景開展大模型應用質量評估、倫理對齊等方面評測,促進大模型應用安全合規發展;重塑數據聚合模式、安全運營模式和生態合作模式,引入人工智能產品准入機制,率先探索和實踐監管沙盒創新機制;鼓勵人工智能安全應用技術創新,打造人工智能數據安全最佳實踐;推動人工智能在網絡安全領域應用,以人工智能技術防範人工智能風險;提升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障能力,完善面向大模型行業的數據漏洞、隱私泄露等風險監測體系,支持權威機構開發大模型風險監測平臺,形成「安全態勢感知+風險評估預警」運作機制,構建更加靈活、智能、協同的安全體系,為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築牢安全屏障;壓實大模型服務開發者、使用方的主體責任,引導各方依法依規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注意保護個人隱私、知識產權和祕密信息;建立應急響應機制,當網站遭受攻擊時,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儘快恢復網絡正常運行。

作為首善之區,面向未來,北京在持續書寫「人工智能第一城」嶄新篇章的同時,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通過經驗共享和技術賦能,助力國內其他地區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切實推動全國人工智能產業形成協同共進、整體躍升的蓬勃局面。

作者 | 陳慶修

校對 | 翟婧

審覈 | 於川、張凌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