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用「錄音機」切入AI硬件賽道,釘釘要做的是協同閉環

2025-08-26 21:55

(來源:雷科技頻道)

昨天(8 月 25 日),雷科技受邀參加了釘釘舉行的十周年新品發佈會,並進行了現場報道,也見證了釘釘甩出它的第一款 AI 硬件——DingTalk A1。一張只有銀行卡大小的「小卡片」,卻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要知道,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釘釘是一款協同辦公軟件,最多是和考勤機、會議設備掛鉤,並未想到它真正邁出 AI 硬件第一步的方向,居然是 AI 錄音。

乍聽之下,錄音筆似乎有些「老派」。畢竟手機早已自帶錄音功能和語音,語音轉寫應用也層出不窮,為什麼偏偏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賽道?但如果把時間軸往前撥,你會發現過去一年里,AI 錄音產品正在悄然升溫。

從海外的 PLAUD NOTE 到國內的出門問問 TicNote,再到科大訊飛的 AI 錄音筆,市場已經用銷量和口碑證明了一個事實——在語音轉文字、實時翻譯、智能總結這些高頻需求上,單靠手機 App 遠遠不夠,專用硬件反而更能解決痛點。

圖片來源:雷科技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釘釘做錄音,也不只是爲了錄音。

釘釘帶來的 DingTalk A1,與其説這是一臺錄音筆,不如説它是釘釘「AI 釘釘」戰略的一顆落子:把「語音」這一最自然的輸入和交互方式,直接拉進組織的協作流。會議紀要不再依賴人工手敲,面試對話不再侷限於錄音存檔,客户溝通也能即時生成畫像與行動項。

但首先,我們還是需要從這張「小卡片」説起。

能錄,還能想,DingTalk A1 是怎樣一款產品?

如果把 DingTalk A1 放在手心,你可能會驚訝它的輕薄程度:厚度僅 3.8 毫米,重量只有 40.8 克,比許多銀行卡套還要輕巧。釘釘顯然不想把它做成一臺「笨重」的辦公設備,而是一個隨身攜帶、隨時啟動的工具,並且配套的皮套支持磁吸——可以貼在手機背后使用。

DingTalk A1 的硬件堆料也相當實在,內置了一顆恆玄科技 6nm AI 音頻芯片,搭配 5 枚全向麥克風和 1 枚骨傳導麥克風,既能實現遠達 8 米的遠距離拾音,又能在貼合手機時自動切換骨傳導通道,支持通話錄音。

釘釘還強調了「聽聲辨位」的功能——在多人會議回放時,不僅能看到是誰在説話,還能可視化呈現聲源位置和移動軌跡,實現智能識別發言人、主講人聲位。這種體驗顯然比傳統錄音筆的「無頭音頻文件」要直觀得多。

圖片來源:釘釘

圖片來源:釘釘

續航同樣是亮點之一。A1 內置 660mAh 電池,支持連續錄音 45 小時,待機可達 60 天,並配備 64GB 本地存儲。換句話説,即便長時間出差或連續開會,也不用擔心電量和空間不足。這些設計都指向一個目標:保證錄音這件事隨時能做、能做久。

如果説硬件是「耳朵」,那麼真正的「大腦」則是背后的 AI 聽記能力。和市面上許多 AI 錄音設備相比,DingTalk A1 最大的不同是,它不是孤立的 App+硬件組合,而是深度嵌入釘釘生態的一款 AI 硬件產品。

根據官方介紹,DingTalk A1 配備了 36 類場景化模板,涵蓋會議、課堂、面試、心理諮詢、法律諮詢等場景。錄音完成后,AI 不僅能自動轉寫成文字,還會生成摘要、提煉要點,甚至自動拆解成行動項。

比如,一場銷售拜訪結束后,DingTalk A1 可以即時生成客户畫像和后續跟進清單;一次招聘面試過后,它會自動記錄候選人的核心優勢和待確認事項。這些結果可以一鍵進入釘釘的待辦、日程、文檔或 AI 表格,直接流轉到后續工作流。

圖片來源:釘釘

圖片來源:釘釘

此外,DingTalk A1 還支持實時翻譯和多語種轉寫。在跨國會議或外籍員工溝通場景中,它能夠提供即時的雙語字幕,既能顯示在設備上,也能投屏使用。

安全與合規是很多企業和個人用戶都關心的環節。A1 的錄音文件在設備、本地 App 與雲端三端都經過加密存儲,企業還可以啟用專屬存儲與統一設備管理,確保數據不被個人隨意帶走。這意味着,它不僅可以是個人的隨身工具,也可以是企業 IT 可管控的「入口設備」。

而 DingTalk A1 有青春版和旗艦版兩種型號,核心差異是僅旗艦版配備正面小屏幕,但全系都提供免費語音智能權益,包括語音轉文字時長 1000 分鍾/月,個人雲存儲空間 10GB、AI 總結模板 30+、翻譯語言數 3 種、單個 AI 小助理分析能力 5 個以及支持 AI 問答等。價格方面,DingTalk A1 青春版售價 499 元,旗艦版售價 799 元。

圖片來源:釘釘

圖片來源:釘釘

都在做 AI 錄音,但釘釘還在做協同閉環

釘釘推出 DingTalk A1 之前,AI 錄音機就已經不是新鮮事。

海外的 PLAUD NOTE 以及后續推出的 PLAUD NotePin,還有出門問問今年推出的 TicNote 都採用了「磁吸卡片」的硬件形態,並以 AI 為核心重新打造產品體驗,同樣強調輕薄便攜,同樣支持磁吸貼附手機背面,也同樣主打錄音轉寫、智能摘要、實時翻譯等功能。

但如果把它們放在一起橫向比較,就能看出釘釘這次的落點其實相當不同。

PLAUD NOTE 以及后續的 NotePin,走的是更偏個人消費市場的路線——錄得清、轉得快、總結準,再加上一些如思維導圖、項目回顧等面向內容創作者的輔助功能。其訂閲服務 PLAUD AI Pro 支持多語言識別、摘要模板等高級功能,強調的是「做你隨身的記錄祕書」。

PLAUD NOTE,圖片來源:PLAUD

PLAUD NOTE,圖片來源:PLAUD

出門問問 TicNote 同樣如此,在「錄音筆」之外,它更像是一款強調個人知識管理的 AI 工具,甚至能將語音內容沉澱進個人項目空間,構建「知識庫」。

釘釘的做法則更務實也更直接。

A1 的基礎能力確實與它們相似:高質量拾音、結構化轉寫、場景化模板、語音翻譯等一樣不缺。但不同的是,DingTalk A1 從一開始就不是一款「孤立的 AI 錄音設備」,而是一件深度嵌入釘釘平臺的工具。錄音只是起點,它的終點是協作,自動生成紀要后直接進入待辦、日程、AI 表格,甚至被企業沉澱為統一的客户信息或人才資料。

這也是 A1 更特別的地方,不僅面向個人用戶,也支持企業級部署,具備三端加密、統一設備管理、專屬數據空間等能力。先不説這些能力 PLAUD 和出門問問能不能做到,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缺乏一個與之配套的辦公平臺——而釘釘本身就是。

釘釘的第一款 AI 硬件,為什麼是「錄音機」?

AI 硬件賽道上,眼鏡、耳機、智能筆記本、會議設備等等都有人在做,甚至具體到錄音設備上,除了 DingTalk A1 的卡片形態,也存在其他不同的硬件形態。作為一家企業協同的平臺型產品,釘釘為什麼要選擇「AI 錄音機」作為第一款硬件落子?又為什麼是 A1?

答案或許可以拆成兩個層面來看。

首先,AI 錄音機是當下最容易驗證價值的 AI 硬件形態之一。相比耳機等複雜交互設備,它的使用鏈路非常清晰:按下錄音 → 轉寫 → 摘要 → 輸出可用信息 → 進入后續工作。用户不需要學習任何新習慣,也不需要理解大模型的工作機制,只要説話、開會、面試、溝通,就有可見產出。

圖片來源:出門問問

圖片來源:出門問問

同時,這個產出是剛需且高頻的。銷售在外談客户、HR 做面試、教師授課、醫生問診、客服對話……這些工作場景本身就圍繞「語音」展開,而語音一旦被記錄、轉寫、結構化,不僅便於覆盤,也可以自動生成行動項、客户畫像、面試結論、項目節點。

也正因如此,AI 錄音機已經是一個被市場驗證的「品類」,PLAUD、出門問問、訊飛都證明了這條路徑是可行的。

當然對釘釘來説,DingTalk A1 的意義可能不止一臺錄音設備那麼簡單。它真正的價值,是把「語音」這種最自然的輸入方式,變成可以進入組織系統的數據資產。

圖片來源:釘釘

圖片來源:釘釘

作為辦公場景中最活躍、最流失也最難管理的一種信息形態。大量會議、談話、訪談的語音信息容易流失,記錄了也難以整理,整理完還容易「沉沒」。推出 DingTalk A1,可以讓語音數據可以被記錄、理解、總結並流轉,從而變成任務、知識和決策依據,成為組織內部真正可用的資源。

更重要的是,這一切不是在一臺設備和一個 App 中完成的,而是在釘釘這個平臺里完成的。錄音數據可以進入待辦、日程、文檔、表格,也可以納入企業自己的知識庫、CRM 或者人才檔案,實現統一加密、統一管控。

從這個意義上講,DingTalk A1 對釘釘邁入 AI 協同時代是一個有關鍵意義的新入口,也是一個交互最自然的入口。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