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6 19:09
創新葯物迎來准入利好
高值賽道得以拓寬
一、政策驅動:
創新葯准入壁壘降低,放量周期縮短
醫保談判常態化機制逐步完善
在2023年度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工作中,創新葯物的平均價格降幅進一步收窄至44%左右,相較2022年48%的降幅有所緩和。同時,醫保續約規則進行了重要優化升級,其中特別新增了"簡易續約"機制等創新性舉措,這一系列政策調整顯著降低了醫藥企業參與醫保談判時的價格壓力。
影響分析
這些政策利好將顯著加快創新葯物在上市后的市場放量速度。以PD-1單抗、ADC抗體偶聯藥物等為代表的創新品種,在納入醫保報銷體系后,其銷售額複合年增長率(CAGR)普遍超過50%,展現出強勁的市場潛力。
DRG支付體系優化與創新支持
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正積極開展針對創新葯物和醫療器械的DRG支付豁免試點工作。浙江省更是將基因治療等前沿醫療技術納入"創新醫療器械暫不納入集中採購"的特殊名單,為創新產品提供更有利的支付環境。
發展機遇
得益於這些政策支持,CAR-T細胞療法、雙特異性抗體等高價值治療方案進入醫院的門檻顯著降低,預計未來在臨牀應用中的滲透率將實現大幅提升,為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
國際化發展通道持續拓寬
近年來,中國創新葯物獲得美國FDA批准的數量呈現穩步增長態勢,2023年更是達到7款之多。同時,國內醫藥企業的license-out(授權許可)交易總額已突破500億美元大關,領先藥企的海外權益收入佔比提升至20%以上,標誌着中國創新葯國際化進程取得顯著進展。
二、高值耗材領域:
國產替代與技術迭代雙主線驅動發展
心血管和骨科領域:
集採政策后的市場格局優化效果顯著
冠脈支架以及關節類產品的集採續約價格已經逐步趨於穩定,其中國產產品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80%以上。在這一背景下,像樂普醫療、威高股份這樣具備顯著成本優勢的企業,其淨利潤修復表現得尤為突出,展現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創新產品(例如可降解支架、3D打印關節等前沿產品)在市場上能夠享受到較高的溢價空間,並且其毛利率一直維持在70%以上的高水平,這充分體現了創新產品在技術和市場方面的獨特價值。
手術機器人領域:
藍海市場正處於爆發式增長階段
在2023年,國內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相較於之前同比增長了45%,呈現出極為迅猛的發展態勢。其中,微創機器人、天智航等知名企業的相關產品順利進入了醫保綠色通道,這無疑為這些企業進一步拓展市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推動這一市場發展的催化劑在於,針對單台設備的採購補貼最高可達500萬元。此外,目前基層醫院在手術機器人方面的滲透率還不足5%,這意味着整個市場仍然有着極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等待挖掘。
神經介入和電生理領域:
進口替代進程正在加速推進
在神經介入器械方面,目前國產化率尚不足20%,但是像沛嘉醫療、歸創通橋等優秀企業的相關產品獲批進度遠遠超出預期。按照當前的發展趨勢,到2024年,這些企業有望搶佔30%的市場份額,在進口替代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綜合來看
政策補貼的有力扶持、基層醫療市場的巨大潛力以及本土企業在技術研發與市場拓展上的積極突破,共同推動手術機器人領域步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未來隨着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場景的持續深化,該領域有望成為推動醫療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為患者帶來更精準、更安全的診療服務,同時也將為行業創造更為可觀的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
編發丨邢艷
複審丨張宏魁
終審丨李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