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6 18:00
在AI硬件受制於能耗桎梏、隱私焦慮、傳輸迟滯及全球適用性的行業困局時,一家名為「艾聆科技」的行業新秀正以獨特的技術品牌定位破局,立志成為全球領先的端側AI芯片及場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
創始人&CEO 朱余浩——深圳市工程實驗室主任,深圳市高層次人才,工商管理博士,曾擔任國內通信行業頭部企業(A 股上市公司)研發負責人,在多年實踐中築造了核心研發的能力底盤,也掌握了產品從技術藍圖到市場落地的全鏈路邏輯。
此次,他跳出成熟平臺的舒適區,牽頭組建專業團隊投身創業,沒有跟風追逐熱點,而是重點佈局四大核心技術,直指行業現存困局:
垂類大模型重組端雲協同架構,把愛因斯坦級的思考留給雲端,高中生級的任務放在本地處理;
36種小語種離線語音識別算法,讓義烏的小家電能聽懂6億西班牙語用户的「Hola」;
0.6mA喚醒電流的存算一體AI芯片,能讓耳機盒里的電池撐起一個月隨時待命的「AI祕書」;
全無線設計,讓藍牙連接手機,讓WiFi隨心提速,讓5G適配户外,讓充電擺脫線纜。
作為新創公司,艾聆科技憑藉其端側AI芯片技術和場景化方案,在與眾多老牌智能硬件公司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某頭部手機廠商的合作。
其最新推出的AI隨身助理-Note Pro錄音卡更以2.89mm全球最薄機身+磁吸無線充,在多項產品性能上超越行業同行,樹立了行業新標杆。
作為AI行業的新鋭力量,艾聆的定位並非ToC而是ToB。在朱余浩看來,ToB並不亞於ToC,艾聆的客户羣體比Plaud更廣,增量更多。「我們的對標公司並非Plaud,艾聆要的是更大的市場。」朱余浩説道。
早在10年前,朱余浩就看到了第一波智能硬件創業機會,當時石頭科技、雲知聲等創業公司已相繼冒頭。「10年前這一波智能硬件,主要給硬件帶來了連接能力,有了自己的APP」,朱余浩説,「但這一波AI硬件的機會更大,人工智能賦能硬件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十年磨一劍,當朱余浩帶領團隊正式入局時,石頭科技早就憑藉亮眼的市場表現,成為二十年來首支與茅臺並肩、股價曾突破千元的個股,被資本市場賦予 「掃地茅」 的稱號。而聚焦 「日常生活 + 醫療健康」 雙場景的 AI 解決方案商雲知聲,市值也已穩步攀升至 400 億以上,展現出強勁的市場認可度。
下一個十年,行業格局將如何演變?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就藏在艾聆科技的發展軌跡中。
鯨犀:您此次選擇投身AI硬件領域創業,最初的創業想法是如何萌發的?為什麼選擇這個時間節點出來創業?
朱余浩:10年前行業里曾有過一波智能硬件創業潮,那一批智能硬件創業公司的創始人有不少是認識的朋友,對他們的故事也比較瞭解,也看到他們做出了成績和對行業的貢獻,那時候我心里就埋下了創業的種子。
這次選擇出來創業,是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指的是趨勢,我觀察到兩大產業機遇:一是傳統產品正加速向 AI 賦能升級,二是產品出海浪潮下的全球市場紅利持續釋放。這兩大趨勢中藴含着大量的機會。
地利,指的是技術沉澱。我們已自主掌握一系列具有差異化優勢的關鍵技術,這些技術能夠直擊當前行業在AI硬件應用中面臨的核心痛點。
人和,指的是團隊和資源。我們組建了一支非常優秀的團隊。創始團隊在AI大模型開發與應用、聲學與自然語言處理、芯片定製設計開發、低功耗技術、無線硬件產品等領域擁有深厚積累,也沉澱了許多AI音視頻行業的上下游資源,能夠快速推進技術到產品的轉化。
鯨犀:艾聆科技定位ToB,有哪些不一樣的打法?
朱余浩: 我對ToB模式有着較深的認知與實踐積累,在過往擔任職業經理人期間,曾先后執掌無線應用事業部與新產品發展部,有過不少成功的操盤經驗,包括將新產品業務從0開始做到幾十億級別規模,不少產品市佔率在全球Top1或Top2,經歷了業務從0到1、從1到N的全過程。
新創辦的艾聆科技同樣定位ToB,但有不一樣的打法——少了工廠,多了技術。生產製造我們選擇跟各家代工廠合作,他們更專業,我們也可以有更靈活的產品策略和供應鏈選擇,這更適合AI硬件賽道的特點。
我們非常重視核心技術的建設,自主掌握了算法與芯片、端側模型、低功耗、全無線等底層技術,再往上做,形成全棧的技術方案,我們希望通過技術門檻來建立持續的差異化優勢。
鯨犀:我們瞭解到艾聆科技在端側AI方向上有很清晰的佈局, 「艾聆」這個名字聽起來也很有辨識度,能和我們分享一下品牌命名的初衷嗎?
朱余浩: 艾聆公司的 Slogan是「AI 聆聽世界 / AI Listen To The World」,藴含着雙向的價值表達:
一方面,它表達了技術硬實力 —— 既代表我們深耕全球語種語音算法的技術方向,也明確公司AI場景化解決方案從 Day1 起就面向全球市場的戰略定位;
另一方面,它傳遞了服務軟實力 —— 我們始終秉持 「聆聽至上」 的態度,珍視每一位客户與用户的聲音,這份 「聆聽」 是我們踐行 「用户導向」 產品設計的核心邏輯,更是 「客户第一」 企業宗旨的直接體現。
公司名 「艾聆」 取 「AI 聆聽世界」 之意,是我們理念的濃縮;「AILYWORLD」 則作為我們的技術品牌商標,成為這一理念與技術實力的具象承載。
另外,還有一層含義,源於對AI之父的致敬,「艾聆」諧音取自艾倫·圖靈,不僅是表達了對這位先驅者的敬意,更承載着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不斷探索、追求卓越的決心。
讓「愛因斯坦」做科研,讓「高中生」做家務
鯨犀:您提到當前AI硬件行業存在許多痛點並沒有被很好解決,具體有哪些?
朱余浩: AI 與物理世界的融合藴含着無限潛力, 但將 AI 融入硬件的過程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效率、成本、體驗等,據我所看到,AI硬件行業存在以下四大痛點:
全球適用性,特別是小語種的需求缺口。我一直都認為語音是當前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跟大模型交互的主要入口,在很多場景語音都是最為便捷的互動方式。
中美人口在全球人口中佔比不到22%,其他地區許多是以各種小語種為主。使用人口最廣的是西班牙語,超過了6億。其它像阿拉伯語、印尼語、俄羅斯語、葡萄牙語等都有小几億的使用人口。
這些地區AI語音的滲透率非常低,正處於智能化的起步階段。而海外大廠核心市場在歐美,國內廠商出海受限,新的開發投入巨大,導致小語種的需求缺口非常大,一直得不到太好的滿足。
大模型背后的諸多問題。首先,各家的大模型能力不一,如何選型是個難題;其次,付費模式不暢通,AI產品需要持續服務,后向付費需要適配本地支付方式及税務合規性等問題;第三,要面對用户對於數據隱私的擔憂以及歐美等國的合規性審查壓力;第四,大模型的交互成本比較高,高頻交互需要額外訂閲,成本算下來C端用户比較難接受。
能耗和功效。穿戴設備的體積被嚴格限制導致電池容量極低,但端側AI任務需要持續的算力支撐。此外,AI硬件的算力浪費普遍存在,比如語音喚醒,每天喚醒次數比較少,大量時間處於空等狀態。
設備接口的選擇。主流的USB接口會增加體積和重量;頻繁插拔易導致接口損壞;穿戴類設備USB傳輸緩慢,還有數據線需要隨身攜帶的焦慮;藍牙的傳輸速度瓶頸,用户的體驗感不佳;集成WiFi和5G又存在設計複雜度,全球兼容性與認證等問題。
鯨犀:總結了行業當前存在的痛點,那麼艾聆科技是如何解決的?
朱余浩:艾聆科技選擇入局,必須要抓住當前行業存在的痛點,並且在這上面做出足夠的差異化優勢,纔有成功的機會。
全球語種語音算法:我們團隊核心成員擁有二十年以上海外市場經驗,曾深度參與海外IoT項目,並與多家國際語音技術與數據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為我們豐富的海外語料資源奠定了基礎。
我們針對性開發了36種小語種離線語音識別算法,應該是行業內最全的離線語種,覆蓋了全球人口數較多,電子化智能化程度較高的大部分國家,希望能更好解決全球範圍的適用性問題。
垂類大模型:針對大模型應用的諸多挑戰,我們首先支持現有各家雲端大模型平臺,包括國內豆包/通義/元寶/Deepseek,海外ChatGPT/Gemini等,然后針對特定羣體、垂類應用不斷地豐富知識庫和訓練強化,同時也會持續積累用户的應用數據,我們的垂類大模型變成了一個智商越來越高的超級助理。不同於雲端通用大模型,它會更懂垂直領域,更懂我們自己。
我們還會將一些確定場景的AI能力做到端側,一是數據不上雲,直接在本地處理,避免用户的隱私擔憂,二是節約AI交互成本、算力資源。雲端大模型有着高智商大腦,但有的事情並不需要愛因斯坦,只需要高中生就可以完成。
堅持第一性原理,堅持追求極致高效能是我們的設計理念。我們的垂類大模型重組端雲協同的架構,更好地提升用户體驗,既幫大模型廠商解決了場景落地的問題,又和他們形成持續合作關係。
低功耗技術:傳統CPU/DSP或通用NPU架構運行端側模型是大馬拉小車,能效比低下;而存儲與計算分離架構下,每一次計算數據在內存和計算單元間的搬運功耗是計算本身的好幾倍,無效功耗浪費突出。
艾聆採取專用低功耗NPU與存算一體的創新芯片架構,結合輕量級端側AI算法及異構計算協同技術,使得500mAh的鋰電池可提供長達1個月的語音喚醒續航,錄音功耗可以做到行業內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全無線設計:自研了無線快聯+無線快傳+無線充電技術,高速WiFi比藍牙傳輸快50倍,速度超過USB,遠離線纜煩惱。打通AI硬件跟大模型交互的大數據流量通道,大幅提升AI應用體驗。比如我們AI錄音卡1小時的錄音數據10秒鍾即可完成上傳,比標杆競品快數倍以上。
鯨犀:艾聆目前有對標的公司嗎?
朱余浩:沒有非常類同的對標公司。不過,雲知聲業務範圍跟我們比較多相似,是我們當前階段學習的公司,近期已經在港股上市,目前估值400億以上,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我們會參考雲知聲的發展路徑,但希望財務發展要走得更穩健一些。除了雲知聲,科大訊飛也是我們的學習的對象。
我們應該是很少提出第一年就要實現盈利的新創公司,方向上要選擇正確而有潛力的賽道,財務發展上也要保持穩健。
小語種離線語音給中國製造裝上「世界耳」
鯨犀:貴司主要做的是小語種離線語音識別算法,相比於在線語音識別,有哪些優勢?
朱余浩:離線的好處在於用户不用配網連接,而且產品成本更低。這里要先講一個重要現象,塗鴉智能有十幾億的無線模組出貨,但在線開通率很低。市面上這麼多的智能連接硬件,到了用户手上真正被配置聯網的比例是很小的。大部分用户並不是IT背景的,稍微複雜一點的配置就會讓他們止步不前,更別說無線連接存在的穩定性問題,會帶來更多商用落地的困惑。
基於這個背景,我們重點強化了離線語音識別算法,專注在海外小語種國家的藍海市場,這些國家處於電子化往智能化發展的早期。我們針對一系列主流家電品類,訓練好標準詞條庫,客户可以直接選用,解決之前此類應用需要重新錄音和訓練,項目啟動成本高,開發周期長等問題。還能支持全球各國用母語做本地喚醒,更廣泛地作為AI硬件的語音交互入口,助力國內電子企業產品出海,除了歐美之外,有更廣闊的全球市場。
鯨犀:科大訊飛、出門問問、Plaud.AI等企業已經在AI錄音筆領域深耕已久,你認為目前AI錄音筆領域還有多少市場空間?如何佔領市場份額?
朱余浩:我們曾針對傳統錄音筆市場做過調研,大概不到200億。AI賦能錄音筆,放大了原本的市場,比如客户拜訪、會議通話、課堂學習、醫患溝通等更多場景的紀錄,這帶來了新的增量,總量可能突破500億甚至更多。
錄音筆被AI化只是一個縮影,其實它正逐漸演進成為AI隨身助理,可以進到各式各樣的智能終端里面去,市場增量空間會更大。
AI隨身助理是艾聆面向工作學習場景的重要產品線,我們除了錄音筆品類做得足夠全之外,還會應用到耳機、手錶、眼鏡等大單品上,進一步擴大我們的市場,讓更多的人享受AI帶來的效率提升。
鯨犀:Plaud21年成立,到現在國內沒有任何一家跟它媲美,你怎麼看?
朱余浩:首先跟市場規模有關,前面我們也聊過了原本錄音筆品類市場規模並不是很大,所以大廠並沒有跳進來,大廠看中的至少也是千萬出貨量級以上的市場。而小公司做的話又有一定的技術難度,AI錄音卡不像電子產品標準品,芯片公司會提供標準HDK和SDK,方案公司參考做起來就很快,當然也容易帶來同質化。
AI錄音卡有許多技術需要重新研發,到目前為止,市面上除了Plaud,其它同類產品真正做到量產好用的其實並不多。艾聆科技緊緊圍饒着Plaud產品在市場上用户的訴求及提升建議,結合自身的底層技術,實現了十大核心功能的全面升級,給用户帶來更好的體驗,相信我們會促進AI錄音卡在行業內更積極向上的良性發展。
鯨犀:跟Plaud的AI錄音卡片相比,艾聆的產品有什麼優勢?
朱余浩:首先在厚度上,Plaud的是2.95mm,我們做到了2.89mm,是目前行業的極限,更重要的還集成了磁鐵和無線充電;然后我們在WiFi上做了許多優化設計,使得錄音數據上傳速度可以快好幾倍。
同時,我們還獨創性地取消了錄音切換按紐,簡潔了交互體驗;引入智能高效能錄音,節省存儲空間,提升算力效率;支持錄音標籤功能,記錄重要時刻與精彩瞬間;集成翻譯機功能,支持多種翻譯場景。並且,艾聆還拓展了更多的品類,讓AI助理能力進入到更多場景中。
鯨犀:目前公司的市場佈局情況如何,主要目標客户羣體是哪些?不同國家或者地區有何特點?
朱余浩:市場的佈局我希望7成在海外,3成在國內。艾聆的主要目標客户羣體有兩類,一是全球大品牌,比如手機/電腦品牌,有自己的用户羣體;也包括傳統大品牌往智能賽道上轉身;二是各個區域的頭部品牌,包括創新硬件,電商渠道,細分行業應用等。
全球來看,不同國家地區的用户需求也有差異。比如歐美對用户隱私的關注,日本地區的產品生命周期及使用頻度,非洲等地區對離線的訴求等。
鯨犀:公司同時佈局工作學習、情緒價值和舒適生活三個場景,艾聆跟客户的具體合作模式是什麼?
朱余浩:我們構建了「1+3+N」的產品體系:1是端側 AI 技術底座;3是 聚焦三大核心應用場景;N是各種具體產品形態與生態合作。客户合作既可以交付整機,也可以交付模組套件。
對於重點場景,我們會直接做整機標準品,把場景做透,把產品做精。比如現在和國內某頭部手機廠商的合作模式就是交付整機。對於一些衍生應用,我們也會交付模組套件,開放接口,把更多的應用空間留給客户與合作伙伴。
通訊產品的質量,消費產品的成本
鯨犀:既然產品優勢如此突出,有沒有考慮過直接做ToC?
朱余浩:我們整個創始團隊在B端的經驗和能力更突出,做C端在品牌的建立和投入上需要花比較多的精力和資金,我們希望在初期發展階段可以更穩健一些。公司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我們也會考慮是否往ToC的方向。
另外,在我看來ToB並不亞於ToC ,它的增量更大。比如以下三類:首先,一款新的AI硬件跑出來后,市場上會有一批創新硬件公司跳進來,做迭代、差異化、衍生,這會產生有效的增量;二是大品牌看到新品類的市場前景后選擇入局,其自帶大規模用户羣體;三是傳統企業往AI智能化的轉身,其規模化下的一定比例也帶來增量。這三類增量都是艾聆科技的目標市場,也是我們產品技術差異化的對象。
鯨犀:艾聆科技除了技術優勢外,在產品出海或與頭部品牌合作中,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朱余浩:艾聆強調差異化和價性比。一個產品如果沒有差異化我們是不考慮的,做到足夠差異化之后再以合適的價格進入市場,我們的價性比策略是 「同樣的價位比不上我們的性能,同樣的性能給不出我們的價格」。
艾聆團隊有20年以上通信產品的基因,做消費產品,我們希望能有降維優勢。提供像通信產品一樣的高性能高質量,但還是消費產品的成本,這也是我們在打造的競爭力。
鯨犀:面對穿戴類設備、智能物聯網等不同場景的個性化需求,公司的「場景化解決方案」除了提供芯片產品外,還帶來哪些傳統電子硬件方案商難以實現的價值?
朱余浩:第一是場景化方案。傳統的電子硬件方案商往往比較被動,大多都是客户提的需求規格照着做,更多是提供技術人力服務。
艾聆針對具體的場景,會把解決方案做得很深。我們會分析當前行業有哪些痛點,標杆競品的不足,並提供艾聆的技術優勢、解決方案和產品定義給到客户。我們提供的是整套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解決方案,是給客户在市場競爭中勝出的武器。對於重點場景,我們做得也很全。以AI隨身助理為例,艾聆有8款以上產品形態,基本上涵蓋了市面上主流的需求,客户可以有豐富的選擇,更容易產品化。
第二是技術差異化。傳統的電子硬件方案商一般都在芯片HDK和SDK上做二次開發,會導致這個芯片公司所支持的方案都類似,普遍同質化。而艾聆是採用自己的算法和芯片,基於自己的底層技術來做場景化方案,Ailyworld Inside是我們的技術商標。我們希望做的東西有自己的獨特性和門檻,不易被拷貝和抄襲。
艾聆科技的使命是,讓AI融入更多場景,讓產品智能化更簡單。我們就是要不斷地找到更多AI與場景有價值的結合,並且讓這個過程實現變得更簡單。
鯨犀:當前艾聆科技在資金上有壓力嗎?之后是否會有融資需求(產業融資還是財務融資)?
朱余浩:其實我們這個點選擇創業,是爲了搭建屬於自己的平臺,追求承載我們價值觀的事業。相比年輕人創業,我們的優勢就是有更豐富的經驗沉澱和資金積蓄。資金上支撐公司短期內的生存和一定時間的發展是沒有問題的,除了自有資金外,按我們目前客户訂單排期以及市場推廣情況,預計在公司成立第一年就能實現盈利。
不過AI硬件市場百花齊放,機會很多。如果有優秀的相關產業投資方或投資機構,有助於我們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優秀人才,快速搶佔市場份額,我們是非常樂意的。
(本文作者席星,如有對AI硬件領域感興趣的讀者,歡迎添加微信 nebula-yee 互通有無)
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
雷峰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