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爾街對於Figma首波評級出爐:持「觀望」立場 軟件產品力拉滿但估值太高

2025-08-26 15:45

於7月底正式登陸美國股市的全球軟件行業新勢力Figma(FIG.US),在美東時間周一獲得了多位華爾街分析師的首次股票評級與目標價覆蓋,由於估值較高,大多數分析師給予該公司中性(Neutral)或與大盤持平(Perform)的這類趨於觀望立場的較謹慎評級,而不是趨向樂觀看漲的「買入」或者「跑贏大盤」評級。

毋庸置疑的是,Figma所獨創的嵌入AI大模型的設計和產品開發平臺令華爾街印象深刻,但是這些頂級分析師因Figma過高估值而拒絕給出樂觀的看漲評級,並且給出的12個月內目標股價也相對謹慎,意味着高估值的Figma未來股價漲勢難以復刻剛上市時的炸裂式上漲表現。截至周一美股收盤,在華爾街分析師們對於Figma謹慎情緒的影響之下,Figma股價下跌超8%,盤中跌幅一度接近10%。

Figma大約一個月前進行美股市場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於7月底正式登陸美股進行股票公開交易。發行價僅僅為每股33美元,但是投資者們在該股登陸美股之后當日便很快將該公司股價推升至100美元以上。此后股價在極度疲軟的非農數據的負面推動以及美股因估值恐懼而回調的背景下跟隨美股下跌,隨后相對企穩,過去一周徘徊在70美元區間進行交易。

當年差點被Adobe收購的Figma是何方神聖?

Figma正式登陸美股之際,距離其與Photoshop、Illustrator等熱門創意軟件開發者——美國軟件巨頭Adobe的併購計劃流產已逾一年。

Figma 是一家聚焦於雲端協作式的設計與產品研發的平臺型軟件公司,核心產品涵蓋Figma Design(界面設計與原型)、FigJam(白板/協作)、以及面向工程師的Dev Mode(覆蓋設計到產品開發的規範與交接)。公司於2025年7月31日在紐約證交所掛牌,股票代碼FIG。Figma軟件平臺的核心賣點不止於「設計工具」,而是協作式產品研發平臺:設計師是切入口,隨后滲透到產品、工程、市場與運營。有華爾街大型券商測算,其面向設計與各類相鄰角色的潛在市場規模約260億美元,凸顯出滲透率仍低,成長跑道較長。

從業務版圖與產品力視角來看,端到端工作流乃Figma軟件平臺的核心優勢之一:在同一平臺完成想法發散(FigJam)、界面設計與組件化(Design/Variables/Auto Layout)、原型驗證與動效(Prototyping),再到大型設計工程的實際交付工作流(Dev Mode 規範、代碼片段、設計變量);另外兩大優勢則分別是業內最為強大的跨角色協作與Figma獨家的設計與開發生態。

Figma在軟件平臺的各大核心環節都嵌入了AI大模型輔助,Figma可謂正把AI大模型變成效率與產品邊界的雙重放大器,但並非把所有流程「全自動化」,而是基於人機高效率配合與協作來提速與擴展創作空間,比如FigJam AI:從自然語言生成會議模板/流程圖、總結便籤、幫助頭腦風暴;Dev Mode MCP Server:把設計語義餵給 AI 代碼代理,輔助生成前端實現、對齊設計規範。

此外,在 2025年Config大會上,Figma發佈 Sites / Make / Buzz / Draw 等重磅新品,把生成式AI工具深度嵌入網站搭建、原型開發、品牌素材生成與矢量創作,擴大從設計到發佈的基於人工智能創新工具的軟件產品覆蓋面。

華爾街巨頭們普遍認可Figma軟件平臺,但是因高估值而對於股票持謹慎立場

整體而言,華爾街各大投資機構對於Figma所積累的產品與龐大客户羣評價頗高,認為該公司綜合產品力強勢領先於整個軟件SaaS行業,但是上市交易以來的極高估值令他們感到焦慮。

RBC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團隊指出,Figma擁有超過1300萬月活躍用户以及超過45萬付費客户,其中包括財富500強中的95%。Figma還利用人工智能讓用户們的設計與開發體驗更加便捷。

「儘管投資者們可能擔心OpenAI等AI領軍者推出的AI應用會簡化應用軟件設計/開發,從而與Figma形成競爭,但我們認為AI可能成為Figma的真正順風因素。」由Rishi Jaluria領銜的RBC分析師在周一的投資者報告中表示。

「我們注意到,該公司正在積極將AI嵌入整個軟件平臺,其中包括其新推出的Figma Make(AI驅動的原型工具)、FigJam AI以及Dev Mode MCP server,這些投入可能在短期內對毛利率造成壓力,但對於長期增長前景而言乃積極推動因素。」

RBC表示,市場對於Figma的普遍估值意味着2026年預期營收規模(2026E)的32x,而綜合類的軟件同行僅僅約為10x,這促使RBC給予Figma「與大盤一致」的謹慎評級與75美元的首次覆蓋目標股價,意味着Figma股價較當前價位上漲空間僅7%。

類似地,華爾街大行摩根士丹利以「中性」評級開啟首次覆蓋,並給出80美元的看漲目標價,意味着在大摩看來該股的未來上行空間約14%。

「工作流的整合以及從UX設計師向開發者、市場人員和產品經理的全面擴張,為我們估算的大約260億美元的TAM(潛在市場)提供了長期提升市場滲透率的跑道,而目前的滲透率僅為4%。」由Elizabeth Porter領銜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儘管生成式AI有望重塑數字化產品開發流程,但鑑於Figma在結構性重要的設計市場中的主導地位以及其作為設計工作平臺的核心地位,Figma處於有利位置。」

美國銀行同樣因高估值因素給予「中性」評級的首次覆蓋評級,並給出85美元的樂觀傾向目標價。

「我們85美元的目標價對應的企業價值/銷售額(EV/Sales)為40x,基於我們所測算的2026年自然年預期營收(CY26E),或在21%增長調整后的約1.9x,鑑於在巨大可服務市場中的更長期增長周期,這一水平也領先於大盤股羣體。」美國銀行分析師Brad Sills與Trevor Dodds在周一的報告中表示。

摩根大通以「中性」評級開啟首次覆蓋,但目標價更低,僅僅為65美元,意味着在摩根大通看來Figma股價未來將走向下跌軌跡。

「我們截至2025年12月的65美元目標股價基於約30x的EV/CY26E 營收,而可比較的軟件公司約為12x,」由Mark Murphy領銜的摩根大通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稱。「由於模型上行潛力、新產品類別仍處早期階段以及AI變現預期,適度的溢價倍數是合理的,但過高溢價並非理性表現。」

同時,高盛也以「中性」評級開啟首次研報覆蓋,但給出了最看空的僅僅48美元目標價,意味着未來跌勢顯著。與其他華爾街投資機構一樣,高盛對Firgma的軟件產品平臺及其市場潛力印象深刻。

「儘管如此,考慮到新產品與AI變現仍處於初期階段,我們對某些短期增長驅動因素的動能與營收貢獻的可見性有限,因而保持謹慎態度,」由Kash Rangan領銜的高盛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稱。「我們認為當前水平的估值相對飽滿,因此試圖尋求更好的風險/回報。儘管如此,我們認為其長期基本面具有吸引力,並相信Figma未來有潛力成長為一家年營收規模超過100億美元、壁壘無比穩固的SaaS軟件企業。」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