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6 08:10
據招股書,國星宇航是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的全鏈條參與者,戰略重點在於衞星與相關服務以及星基解決方案。公司以商業航天及人工智能(AI)為核心優勢,設計及生產商業衞星,確保穩定運行及管理,並提供定製星基解決方案,以滿足客户的多樣化需求。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2024年收入計,國星宇航在管理衞星行業全價值鏈的所有中國民營商業航天公司中排名第二。作為於中國AI智算衞星研究、設計與生產的領先者,公司於2018年12月發射了中國第一顆AI應用衞星,並於2024年2月發射了中國第一顆AI智算衞星。
於2025年5月14日,公司成功發射了全球首個由12顆AI智算衞星組成的AI智算衞星星座。這次發射是公司發展AI智算衞星星座的第一步,以建立天地一體化AI基礎設施,旨在為全球提供穩定及可持續且廣泛普及、經濟高效、便於使用的星基解決方案及星基算力服務。
國星宇航的衞星及相關服務主要涉及低地球軌道(LEO)商業衞星(尤其是AI衞星)的研發、製造、銷售及運營。利用及透過從衞星獲取的衞星數據,公司已擴展至星基解決方案服務。通過AI和商業航天技術的應用,公司對衞星數據進行處理及分析,為空間智能與算力服務、數字城市應用、城市治理、文旅及遊戲應用等不同行業提供特定場景的解決方案。
公司已經歷多個發展階段。自成立以來至2021年,公司主要專注於自主開發AI有效載荷,驗證AI技術在複雜太空環境運作的衞星上的應用。隨着公司發射了數顆公司獨立或共同開發的AI有效載荷及AI應用衞星,公司通過衞星數據服務於多種行業應用,並獲得良好的市場反饋。
自2023年以來,公司啟動遙感數據的空間維數自動化增強技術研發及市場推廣。這以公司專有的靈境引擎為基礎,靈境引擎可將2D衞星影像自動轉換為3D模型,並提升公司提供特定場景星基解決方案的能力。
此外,公司致力於AI衞星的研發並已成功從AI應用衞星過渡至AI智算衞星。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公司自主開發了6顆AI有效載荷、4顆AI應用衞星和16顆AI智算衞星,同時成功完成了14次太空任務。其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XSD-15成為全球首顆驗證在軌運行AI大模型的衞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國星宇航是中國少數具備全方位衞星研製能力的商業航天公司之一。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公司亦是中國最早開發、製造及發射AI應用衞星及AI智算衞星的商業航天企業。
公司的衞星業務採用一體模式,將衞星研發與製造完美結合,以滿足行業內專門定製需求。有別於傳統模式將這些流程分開,公司的方法可確保研發與製造緊密結合,使公司在保持製造效率的同時能夠有效地將研發成果轉化為量身定製的高質量產品。
此外,由於公司的營運模式是以項目為基礎,公司現時針對由成都AIT中心和嘉興衞星測試基地支持的各項目的特定需求而採用彈性製造策略。相比從事批量化製造的行業,並無對成都AIT中心和嘉興衞星測試基地的產能進行有意義的計量。
公司的成都AIT中心於2021年開始運作,自此一直負責公司衞星的研製。此外,公司已在浙江省嘉興市設立衞星測試基地,並於2024年投入運作,自此一直負責衞星測試工作。公司的嘉興衞星測試基地配備真空試驗系統、振動檢測系統以及剩磁檢測設備等,使其能夠為公司的衞星進行全面的環境測試。公司的成都AIT中心和嘉興衞星測試基地支持500公斤以下多功能衞星的研製。
為支持公司不斷擴大的客户基礎及提升生產能力,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公司正在臺州建設一個新的測試基地,預計於2026年上半年投入運作。此戰略性擴張將有效補足成都AIT中心和嘉興衞星測試基地,進一步強化公司的端到端研製能力。
此外,公司於2024年1月在深圳(深圳中心)購入一幅總建築面積約為30,828平方米的地塊(該地塊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正進行設計),將於未來取得相關部門的批准后,積極擴展衞星研製能力。相比根據特定項目要求支持衞星研製的成都AIT中心和嘉興衞星測試基地,深圳中心於取得相關部門的批准后,將代表着邁向衞星批量化製造的戰略性步驟,使公司能夠擴大業務規模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於往績記錄期,國星宇航的收入主要源自衞星及相關服務以及星基解決方案。公司的收入於往績記錄期由2022年的1.77億元(人民幣,下同)穩步增加至2023年的5.08億元,並進一步增加至2024年的5.54億元。公司的收入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1.46億元增加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2.41億元,增幅為65.1%。
同時,公司的毛利由2022年的4500萬元增加至2023年的7110萬元,並進一步增加至2024年的2.10億元,毛利率分別為25.4%、14.0%及38.0%。公司的毛利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1390萬元增加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2430萬元,毛利率分別為9.5%及10.1%。
於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公司分別錄得虧損淨額9090萬元、1.39億元及1.77億元。截至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的虧損淨額分別為1.98億元及1.92億元。於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的經調整淨虧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經加回非現金的股權激勵安排及IPO開支)分別為6730萬元、9070萬元、6900萬元、1.45億元及1.44億元。
本次國星宇航香港IPO募資金額擬按下列用途使用:經有關部門批准后建設用於衞星研製的深圳中心,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提升公司的研發能力;選擇性尋求戰略投資及收購機會,以增強公司的產品,使公司的星基解決方案多樣化及擴大公司的客户羣,作為公司長期增長戰略其中一部分;償還銀行借款;及用於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