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復刻年初,外資又來FOMO了?

2025-08-25 20:40

 

經過大家在周末的激烈討論,今天港股也不失大家的期待,再創下年內新高,逼近26000點大關,上一次達到這位置還是在2021年11月份,歷經4年時間港股重回這個位置,港股投資者都感慨萬分的,尤其是22-23年地獄難度的港股,展望這輪牛市,大概率也只是剛剛開始。

 

按照牛市的記憶,去年9.24和今年2月的deepseek行情,互聯網股是表現最亮眼的,目前恆指創新高了,而幾家大市值的互聯網股還在低位徘徊。大家都好奇接下來的主角是誰,那我認為可能要把舞臺交回給互聯網股了,一是在外賣大亂斗的背景下,現在已經跌的足夠多了,二是AI敍事正在迴歸的路上,不管是用英偉達的卡,還是用AMD的卡,亦或是國產算力卡,都擋不住互聯網股走向AI提升效率的方向。

 

從近兩周的表現來看,恆生指數漲近4%,再創年內新高。

 

恆生科技指數ETF(513180)和恆生互聯網ETF(513330)也開始慢慢追上恆指了,雖然距離年內新高還差一些,但恆生科技指數創新高也是大概率事件。在過往港股的牛市里,恆生科技指數普遍也是跑贏恆生指數的,因此現在還是配置恆生科技指數的好時機,至少追上年內新高的成績先。

 

圖片

 

FOMO的外資?

 

最近,大家都在猜測這輪牛市是不是散户在大買?其實從各家賣方調研的數據來看,散户投資者的參與程度遠沒有9.24行情時的高漲,反而是機構投資者一直在悄悄的買,例如內資的持倉比例很高,而還沒開始的買的是外資,在去年10月和今年2月份的行情里,外資都是FOMO匆匆入場的,外資從上周開始也匆匆趕來了。

 

根據中金的統計,下圖顯示中資股仍被低配超1%的比例,主動資金低配約2.7%,被動資金低配約1.8%的配置,目前外資對中資股的配置還在年內最低的水平。對的,大家沒看錯,是外資配置還在年內最低的水平。

 

圖片

 

今年內外資的動向是這樣的,先是一季度跟着deepseek進來買互聯網股,AI敍事拔估值,而二季度關税擾動讓外資集體減倉撤出,加上外賣大亂鬥在二季度開始,大家都看不清楚情況,所以外資在上半年是淨流出的情況。

 

現在對外資來説,邏輯就有變化了,買回來的意願也增強了。

 

1.由於其他新興市場漲了太多,例如像亞洲市場的日股剛創下年內新高的43000多點,而港股市場纔剛剛開始漲;尤其是外資最看好的互聯網股還沒漲,順着鮑威爾的鴿派發言,9月份美聯儲降息幾乎是板上釘釘,這有利於新興市場的風險資產,也就是外資最低配的港股。

 

根據中金統計的資金流向,被動外資加速流入港股和ADR 13.2億美元,前一周流入額為8.3億美元,流入港股市場的量開始加大了。

 

2.從恆生科技指數權重股的位置來看,目前正處於市場的擔憂剛褪去,股價位置已充分消化利空消息,而現在牛市中股價還沒開始漲的階段。

 

目前恆生科技指數分為兩種,一是股價已充分反應市場擔憂,但股價還沒漲回去,二是股價已充分反應,但股價還沒漲。

 

舉兩個例子,一是阿里vs美團vs京東的外賣大戰。目前美團在100港元附近,年內已跌近20%,而阿里處在5月份的位置,距離新高也有很遠的一段距離。

現在市場擔心的是阿里和美團的業績放在8月份最后才公佈,擔心利潤受損嚴重。不過,這個其實市場已經充分反應了,尤其是在京東披露二季報后,也帶動着美團阿里一起下跌。

而近期觀察外賣大戰,其實情況已經較前兩個月有些好轉了,雖然不是馬上停止外賣大戰,但當下買方預期的三季度是利潤最差的一季度,往后就是拐點。

 

因此,接下來只要外賣大戰有些許邊際改善,股價都會有迅速的反應。

 

在觀察外賣大戰上,可能個人投資者比機構投資者還佔據研究優勢,因為這是大家每天都會用的軟件,只要補貼有些改善都很敏感,等機構投資者看到外賣柺點出現再寫報告,肯定沒我們個人投資者反應快,接下來可能就是隨着補貼慢慢收縮,股價開始走出拐點的階段。

 

第二個例子,小米的利空落地。

 

過去一個多月時間里,小米有明顯的回調,一是因為汽車二期工廠的產能爬坡受影響,二是賣方調研稱手機業務miss,因此在8月初時加快了下跌;二季報也證實了市場對這兩點擔憂,而現在股價已充分反應,利空落地了,但還沒開始漲。

 

按照這兩種情況,其實股價都已經較今年3月份高點有所回調了,在現在牛市情緒里,恆生科技指數權重股往上的修復空間不小,往下的概率不大。

 

3.現在誰在買恆生科技?

 

根據中金的統計,上周,南向資金增持最多的港股top15里,已經出現了多家恆生科技指數的權重股。

 

圖片

 

再換高盛的PB視角看,中資股在全球共同基金中的主動配置在7月份有所增加,最終達到6.6%,處於10年來的15%,並保持3.2%的低配。

 

圖片

 

高盛:對衝基金以近7周來最快的速度淨買入中國股票。截止上周,中國市場已經是高盛PB上淨買入最多的市場。

 

圖片

 

外資買了什麼?

 

根據華泰策略的統計,外資主要買阿里、比亞迪、京東、騰訊等,以恆生科技指數為首的權重股。

 

根據多家外資行的表態,買港股的首選都是互聯網股,理由也就是上述所説的,現在股價已充分反應短期擾動的利空事件,而在牛市中這些確定性高的大票還沒漲,接下來外資要回補港股,這些流動性高的大市值權重股大概率會是首選。

 

按照小程序「紅色火箭」上的歷史數據來看,恆生科技指數目前的市盈率為21倍,市盈率的歷史百分位僅為22.5%,仍是估值過低的區間。另外,抓熱點可用紅色火箭,紅色火箭看這些估值分位數非常方便,不像其他軟件看起來很複雜,大家感興趣也可參照看看。

圖片

 

因此,順着當下恆生指數已創新高,而恆生科技指數還在追平差距的路上,現在是配置恆生科技指數ETF(513180)+恆生互聯網ETF(513330)的好機會。

 

風險提示:文章所屬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買賣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圖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