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奧特曼警惕泡沫,但OpenAI或許是最大泡沫

2025-08-25 10:25

原標題:奧特曼警惕泡沫,但OpenAI或許是最大泡沫 來源:字母榜

不久前,OpenAI CEO山姆·奧特曼作為東家,宴請多位美國AI圈的記者。在這場宴會上,奧特曼分享了他對於AI大模型的現狀和前景的一系列思考,認為AI產業已經存在泡沫。

一個記者向奧特曼提問,「我們現在是否正處於一個AI的泡沫之中?」

奧特曼沒有迴避,沒有使用公關辭令,也沒有試圖重新定義問題的框架。他的回答簡單、直接。

「是的。」他説。

他認為,從投資者對AI的整體過度興奮來看,所有AI從業者都處在一個泡沫里。但他緊接着又説,AI也是很久以來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

兩件看似矛盾的事情,在他看來可以同時為真。

硅谷仍處於構建一項變革性新技術的早期階段,就像曾經的互聯網一樣,它將催生出能夠持續增長和繁榮幾十年的成功新企業。但與此同時,也正如在互聯網泡沫中發生的那樣,會有一些根本説不通的公司出現。

「三個人,一個想法,就能以幾百億美元的估值獲得融資。」奧特曼這樣描述着他眼中的AI圈,「那不是理性的行為。有人會在那里被燒得很慘。」

就在他發出泡沫警告的同時,有傳言稱,OpenAI正計劃融資60億美元,估值將達到驚人的5000億美元。如果成功,OpenAI將一舉超越SpaceX,成為全球*價值的非上市公司。

OpenAI並未披露其營收規模。今年3月,多家媒體報道稱,OpenAI 預估其 2025 年營收將達到 127 億美元,相比 2024 年營收(37 億美元)增長243%。

以127億美元的年營收,撐起5000億美元的估值,或許只有OpenAI才能擁有如此高的「市夢率」。奧特曼認為AI行業存在泡沫,但*的泡沫或許正是OpenAI自己。

01

在OpenAI其他高管看來,自家公司並不會被奧特曼的「泡沫論」所拖累。

8月22日,OpenAI CFO薩拉·弗萊爾(Sarah Friar)接受採訪,記者將奧特曼當時更多關於AI泡沫的話轉述給了她。

弗萊爾對奧特曼的這些話做出解釋,並且試圖為公司的鉅額支出和高估值提供一個更理性的解釋。

她認為,OpenAI擁有多元化的客户基礎,這可以保護公司免受市場潛在的廣泛衝擊。她説:「你不希望客户高度集中,那纔是泡沫發生的時候。」

她還認為,許多普通人尚未意識到AI的真正潛力:「現實是,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如何用它來做最基本的事情。」

在弗萊爾看來,OpenAI的產品需求旺盛,在更大、更多的數據中心上進行鉅額投資,合情合理。

她將數據中心比作房地產。「現在,我們正處於房地產市場的初期,只有富裕的人才買得起房子,」她説,「對於像我們這樣處於早期、正在建立業務的公司來説,我們希望能夠隨着時間推移,擁有那棟房子——擁有所有的基礎設施。」

但是,如果AI的使用增長放緩,或者用户對現有AI模型的熱情減退,那麼OpenAI和競爭對手們可能會發現,自己持有了大量貶值「房產」。就像許多在房地產泡沫頂峰時期購房的房主一樣,他們可能會被這些昂貴的資產所拖累。

2007年,美國房地產市場發生次貸危機,關鍵原因之一就是所有人都相信房價會永遠上漲時,泡沫隨之形成。如今,如果所有人都相信,人們對AI的需求會無限增長,那麼這塊市場也有可能形成泡沫。

更大的挑戰是,整個科技行業都在為這個泡沫添磚加瓦。

過去幾年,微軟、亞馬遜、Alphabet和Meta等科技巨頭大幅增加了資本支出,以推動AI基礎設施的建設。今年,這些公司的資本支出預計超過2000億美元。

正如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亞歷克斯·塔巴羅克所説:「我們為AI建造家園的速度,比我們為人類建造家園的速度還要快。」

02

對於AI泡沫,奧特曼心知肚明。

他曾對記者説,當前的狂熱與互聯網繁榮時期如出一轍,公司的估值建立在承諾而非利潤之上。

他預言,「有人會損失慘重」,但他又保持着樂觀,認為倖存下來的公司將重塑整個經濟。顯然,OpenAI將是倖存者。

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説,奧特曼是這場泡沫清醒的批評者,也是*的製造者。他警惕泡沫帶來的非理性和破壞性,但也需要AI泡沫來為OpenAI的宏偉計劃融資。

在這場資本盛宴中,奧特曼本人幾乎得不到任何經濟利益。他在OpenAI不持有股權,年薪為76001美元。

這個獨特的狀況,源於OpenAI最初是一家非營利研究實驗室。至少在明面上,奧特曼不是爲了財富而工作,這讓他的「泡沫論」聽起來更加真誠,但也讓他與這個龐大商業帝國之間產生了一種疏離感。

2月上任的OpenAI人力資源主管茱莉亞·維拉格拉,今天宣佈離職,任職期剛滿半年。這起人事變動,發生在整個行業的*人才爭奪戰中。

奧特曼對此表示,這是他職業生涯中見過的「競爭最激烈的人才市場」。他認為,爲了留住人才並支撐日益龐大的開支,公司必須不斷證明其增長神話。

因此,光是GPT-5還不夠,他必須實現心中通用AI(AGI)的願景,需要近乎無限的計算資源,換句話説——錢。他對具體金額沒有明確規劃,只是希望在AI基礎設施上投入「數萬億」美元。

這個數字已經超出傳統風險投資的範疇。爲了籌集這筆資金,奧特曼説OpenAI正在努力設計一種「新型的金融工具」,但他沒有提供細節。

03

除了奧特曼,OpenAI本身也是AI泡沫的塑造者。

OpenAI嚴重依賴其合作伙伴,特別是微軟和雲服務提供商甲骨文,來分擔建設數據中心的財務成本。而根據公開消息,微軟已經向OpenAI投入接近140億美元。

此外,奧特曼與微軟、甲骨文合作的「星際之門」(Stargate)AI基礎設施項目,旨在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計劃未來四年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

奧特曼將「星際之門」視為推進通用AI所必需的步驟,但資金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障礙。他推動創新模式,比如利用核能或組建全球財團,以避免傳統風險投資的陷阱。

弗萊爾透露,銀行和私募股權公司也開始「走上談判桌」,願意為OpenAI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債務融資,「這是我們正在探索的下一條路徑。」

同時,她也補充道,OpenAI正在「深思熟慮」地考慮,除了債務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有趣、新穎的方式」來實現融資。

奧特曼承認,不久前發佈的GPT-5讓一些人感到失望。他承諾提供定製選項,但這需要時間,而投資者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產品的迭代速度或質量無法持續滿足市場的渴求,那麼對算力的需求增長曲線就可能趨於平緩。屆時,那些耗資千億、萬億美元建造的數據中心,就可能從寶貴的資產變成沉重的負擔。

對於奧特曼來説,*的好消息在於,微軟等投資者認為,儘管泡沫真實存在,但與21世紀初的互聯網崩盤相比,當前的情況也有着本質的不同。因此,一場全面的、毀滅性的崩潰可能不會立即發生。

最關鍵的區別在於,AI已經擁有了應用場景,以及正在浮現的真實收入來源。而在互聯網泡沫時期,許多公司僅僅是擁有一個域名和商業計劃書,其商業模式完全未經證實。

今天的AI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醫療保健領域(例如輔助診斷、藥物研發)、金融行業(例如風險評估、算法交易)以及各行各業的自動化流程中。這些應用被稱為tangible applications(有形應用)是其與互聯網泡沫時期*的不同。這種有形性為整個行業提供了一個基本盤,使其不至於像當年的互聯網公司那樣,一旦概念破滅就一無所有。

這些有形應用正在創造切實的經濟價值,併爲AI公司帶來了收入。OpenAI的37億美元年收入與5000億美元的估值相比顯得微不足道,但這畢竟是真實的、正在快速增長的收入。

弗萊爾認為,OpenAI未來可能會定位為AI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這意味着,除了向終端用户和開發者銷售模型API之外,OpenAI還可能直接出售其龐大的算力和基礎設施。

如果這一設想得以實現,OpenAI將不僅僅是一家產品公司,更會成為一個類似於亞馬遜AWS或微軟Azure的平臺型企業,為整個AI生態系統提供基礎動力。這將極大地拓寬其收入來源,並增強其抵禦市場波動的能力。

奧特曼對未來抱有極為樂觀的願景。他預測,到明年,ChatGPT處理的對話數量可能會超過人類之間對話的總和。這一預測無論能否實現,都揭示了他對AI技術滲透日常生活深度的*想象。

互聯網泡沫破裂后,那些被過度投資的光纖網絡並沒有消失。雖然許多投資這些光纖的公司破產了,但這些基礎設施為移動互聯網和雲計算時代鋪平了道路,成爲了新一輪增長的基礎。

與之類似,即使當前的AI應用泡沫破裂,今天投入巨資建設的數據中心和計算集羣,也可能作為一種「遺產」存留下來,為下一代更強大、更普惠的AI技術的出現提供必要條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