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渤小海伴您讀研報之恆玄科技

2025-08-25 09:38

(來源:渤海證券財富管理)

1.公司概況

1.1無線SoC芯片龍頭,產品工藝持續迭代

恆玄科技成立於2015年,公司致力於為客户提供AIoT場景下具有語音交互能力的邊緣智能主控平臺芯片,廣泛應用於智能藍牙耳機、Type-C耳機、智能音箱等智能音頻終端產品。憑藉前瞻性的研發和專利佈局、持續的技術積累、快速的產品迭代,恆玄科技不斷推出行業領先的產品與解決方案,積極探索無線超低功耗計算SoC芯片領域。

1.2緊握可穿戴市場機遇,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均創歷史新高

公司預計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2.43億元到32.83億元,同比增長49.02%到50.85%;預計歸母淨利潤為4.5億元到4.7億元,同比增長264.00%到280.18%。2024年,可穿戴市場保持快速增長,終端應用不斷升級,客户對主控芯片的要求也進一步提升,公司堅持品牌客户戰略,適時推出了BES2800和BES2700iBP、BES2700iMP等一系列智能可穿戴芯片,可適配客户各種不同需求,在智能藍牙耳機、智能手錶市場的份額進一步提升,營業收入快速增長。公司全年營收和淨利潤均創成立以來的歷史新高。

公司收入規模、增速變化及公司歸母淨利潤及增速變化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2.藍牙音頻芯片業務概況

2.1TWS耳機穩健增長,AI驅動行業格局重塑

TWS耳機市場保持增長,AI進一步提振需求。根據IDC數據,2024年上半年國內藍牙耳機市場出貨量達到5540萬台,同比增長20.8%。其中,真無線耳機市場出貨3508萬台,同比增長5.6%;開放式耳機市場快速增長,2024年上半年出貨1184萬台,同比增長303.6%。根據FutureSource,全球TWS耳機出貨量由2018年的0.46億部,增加到2023年的3.08億部,年均複合增長率為46.27%。

全球TWS耳機出貨量

 資料來源:FutureSource 資料來源:FutureSource

2024年中國AI耳機出貨量激增,AI耳機正式進入發展快車道。隨着AI逐步進入大眾視野,中國廠商將AI應用於主動降噪、空間音頻等技術推出了一系列優質產品,尤其在OWS等細分賽道上所推出的主打AI功能的OWS耳機擁有亮眼的表現。根據洛圖科技,2024年8月,具有AI功能的耳機銷額佔比已達1.4%,相較於上年同期銷量同比增長763%,銷售額同比增長1447%,宣佈AI耳機在2024年下半年正式進入發展新紀元。

截止2024年8月中國AI耳機2024年月度銷售額

 資料來源:洛圖科技,Ofweek 資料來源:洛圖科技,Ofweek

2.2自研核心技術穩紮穩打,持續豐富客户組合

芯片發展勢頭強勁,產品迭代持續進步。恆玄科技於2021年推出了集成藍牙、降噪、入耳檢測功能的智能藍牙芯片BES2600系列。該系列中的BES2600YP芯片集成了雙核ARM STAR-MC1 CPU和超低功耗Sensor Hub子系統,具有強大的應用處理能力,並支持開放式自適應降噪、AI降噪、輔聽功能和空間音頻等多項創新技術。根據我愛音頻網的拆解分析,2024年上半年,主流熱銷的36款TWS耳機中,其中3款產品使用恆玄BES2600YP芯片,佔比為8.33%。此外,公司隨后推出的12nm BES2700系列和6nm BES2800系列芯片,均採用先進的FinFET工藝,成功在客户產品中實現量產出貨。

 2024上半年熱銷耳機芯片廠商

 資料來源:我愛音頻網 資料來源:我愛音頻網

市佔率較高,客户基礎牢固。根據潮電智庫對2024年1-10月各大公司TWS耳機芯片廠商出貨量的統計,排名前八的廠商分別是:傑理、中科藍訊、蘋果、恆玄、物奇、高通、絡達、炬芯。公司始終堅持品牌戰略,下游客户涵蓋廣泛,包括全球主流安卓手機品牌三星、OPPO、小米、榮耀、華為等;專業音頻廠商哈曼、安克創新漫步者等;以及互聯網公司如阿里、百度等。品牌客户的廣度和深度為恆玄科技提供了重要的競爭優勢,推動公司長期發展。

3.智能手錶芯片業務概況

3.1智能手錶需求不減,國產廠商加速崛起

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保持增長。根據IDC發佈的《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4Q1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1.1億台,同比增長8.8%。其中,中國市場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367萬台,同比增長36.2%,表現非常強勁。隨着消費者對健康監測和智能穿戴設備需求的增加,市場正在逐步復甦。根據canalys數據,2024Q2,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4430萬台,同比增長0.2%,其中基礎手錶繼續推動市場增長,出貨量同比增長6%,特別得益於華為和小米的強勁表現。

音頻芯片作為智能手錶的核心組件,市場競爭較為激烈。根據潮電智庫的統計,2023年,蘋果、瑞昱、高通、傑理科技、紫光展鋭、三星、炬芯科技、易兆微、中科藍訊、思澈、華為麒麟、恆玄等12個廠家佔了全球智能手錶主控芯片廠商85%的市場份額。2024上半年,我愛音頻網拆解了11款國內熱銷智能手錶,其中有6款產品使用了恆玄科技的芯片,佔比為46.2%;3款產品使用了Ambiq Micro公司的芯片,佔比為23.1%;2款產品使用了紫光展鋭的芯片,佔比為15.4%。

3.2產品矩陣不斷拓寬,營收佔比逐步提升

自主開發智能手錶平臺解決方案技術、可穿戴平臺智能檢測和健康監測技術。恆玄科技基於自身平臺開發了一套完整的智能手錶軟件解決方案,包括藍牙音樂/語音通話,流暢的錶盤顯示技術,傳感器和手機之間穩定的數據交互能力等。公司開發的手錶單芯片解決方案,率先支持本地音樂的多格式編解碼,支持智能手錶連接手機/耳機等多種通話模式,支持帶獨立Modem功能的智能運動手錶應用,同時支持BLE心率血氧等多傳感器傳輸協議。隨着消費者對健康監測的需求日益強烈,基於公司嵌入式神經網絡加速器BECO的PPG心率檢測技術在逐步研發中,利用手錶平臺模擬傳感器前端實時採樣心率PPG信號,進一步提升健康監測神經網絡的準確度。

持續加碼智能穿戴芯片研發,攜手Ceva深化技術協同創新。根據恆玄2024半年報,公司預計投入1億元用於智能手錶SoC芯片研發項目,主要研發方向為單芯片集成低功耗顯示技術、圖像傳感技術,並支持可穿戴平臺智能檢測和健康監測技術,主要應用於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等智能可穿戴設備。與此同時,Ceva公司宣佈將延續與恆玄科技的合作伙伴關係,將Ceva-Waves Wi-Fi6和藍牙雙模IP平臺集成到其全新藍牙/Wi-Fi組合產品中,其中包括BES2610和BES2800系列,助力恆玄科技產品技術持續提升。

 Ceva Wi-Fi 6和藍牙IP助力恆玄科技全新組合產品

 資料來源:電子創新網 資料來源:電子創新網

4.AI眼鏡芯片業務概況

4.1「百鏡大戰」愈演愈烈,逐步邁向AR終局

Meta Ray-Ban的火爆成功引發了國產廠商的「百鏡大戰」。Meta Ray-Ban由於多種原因還未在國內市場開售,因此也給國產廠商留出了競爭空間。24年的11-12月,各類AI/AR眼鏡新品頻出,閃極科技在12月19日發佈的AI拍拍鏡「閃極A1」更是熱度不斷,其硬件配置幾乎完全對標Ray-Ban Meta,而價格僅為Ray-Ban Meta的一半——前五萬台共創版的價格為999元,因此發佈會后各平臺的預定鏈接已經全部賣空下架。雖然硬件較Ray-Ban Meta更便宜,但閃極也留下了軟件使用付費的商業模式的空間——兩個AI功能「AI閃記和AI雲盤」,年訂閲價格299元,首年免費。目前閃極A1已登錄京東、天貓、抖音、拼多多、微信商城等各大渠道的閃極官方店鋪開啟預售,產品將於2025年1月15日左右正式發貨。

Meta Ray-Ban帶顯示屏效果圖

 資料來源:fanr 資料來源:fanr

互聯網大廠、手機品牌跑步進場,AI眼鏡未來已來。Meta、字節等互聯網大廠,以及三星、小米等手機廠商都計劃推出AI眼鏡。三星電子已於今年11月上旬敲定AI智能眼鏡項目方案,產品計劃於2025Q3上市發售,首批預計銷量達50萬台。小米也在計劃推出新一代AI眼鏡,預計於2025Q2發佈,雷軍預期銷量在30萬台以上。在一個年出貨量超15億副的傳統眼鏡市場,如果AI眼鏡能夠逐步取代智能手機成為新一代移動終端,不管是硬件端的入口還是軟件端的數據,都將成為決定相關企業生死存亡的勝負手,而在當下,這一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4.2持續加碼AI眼鏡投入,積極擁抱新趨勢

自研KWS技術,不斷優化智能眼鏡應用體驗。2024年,公司新一代可穿戴芯片BES2800量產上市,在客户智能眼鏡項目中處於導入階段。公司自研的關鍵字識別技術(KWS),用於檢測和觸發特定預定義的語音關鍵字,令可穿戴設備在環境噪音中也可準確地識別用户喚醒詞。低功耗的算法設計,確保設備在待機狀態下也可監聽喚醒詞,在檢測到喚醒詞后迅速響應,激活語音助手或其他語音交互功能,在遠場環境中為用户提供卓越的語音識別性能,提高語音交互的準確性和用户體驗。

加碼智能眼鏡SoC芯片研發,賦能新一代AI交互體驗。BES2700BP支持最高640×480的分辨率,為輕型智能眼鏡增添顯示方面的特性后,可使產品實現語音通話、語音播報、信息顯示、信息提醒等功能,上述功能特性如結合ChatGPT,可帶來全新的輕型智能眼鏡用户體驗。根據公司2024半年報顯示,公司正在加大對智能眼鏡SoC芯片項目的研究,預計投入1.5億元,主要研究領域為單芯片集成低功耗顯示技術、圖像傳感技術及方位加速度傳感器技術等,同時升級多協議多標準的無線傳輸技術。

恆玄科技智能眼鏡芯片應用

 資料來源:我愛音頻網 資料來源:我愛音頻網

編發| 邢艷

複審| 張宏魁

審覈| 李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