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浪潮奔湧,港股龍頭集結!指數煥新,港股通恆生科技ETF重磅上市

2025-08-25 10:09

​一、政策技術珠聯璧合,「人工智能+」開啟十萬億產業空間

2025年盛夏,中國AI產業迎來雙重「高光時刻。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開幕,12位諾獎、圖靈獎得主與215位產業領袖齊聚,騰訊、阿里、百度等巨頭集中發佈AI眼鏡、3D世界生成模型等突破性產品;國務院常務會議於7月31日審議通過《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規模化商業化應用,並充分發揮我國產業體系和市場規模的優勢,形成以應用促進創新的良性循環。同時,政府部門和國企被要求強化示範引領作用,通過開放應用場景等方式支持AI技術的實際落地,這為AI應用的商業化進程注入了強大動力。政策規格被市場對標「互聯網+」。

政策與技術的珠聯璧合,標誌着AI產業正式步入規模化落地與商業化爆發的黃金期。目前AI商業閉環已在市場上獲初步驗證:算力短缺擔憂緩解,頭部廠商AI業務收入加速增長,但AI在細分行業的滲透率仍處於低位,未來增長空間廣闊。政策的強力催化將推動技術紅利從實驗室快速涌向製造業、醫療、金融等實體經濟場景,創造前所未有的投資機遇。據艾瑞諮詢預測,2029年中國AI產業規模將突破10000億元。

二、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更高純度、更強彈性的AI產業鏈抓手

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HSSCITI.HI)於2023年推出,旨在追蹤通過港股通交易的香港上市科技龍頭企業的表現。在港股科技指數賽道中,該指數憑藉獨特的AI全產業鏈佈局和龍頭集中策略脫穎而出。與主流競品相比,其核心優勢在於:

(1)成分股分佈上,與恆生科技指數(覆蓋醫藥、汽車等泛科技行業)和恆生互聯網指數(僅含軟件應用)不同,該指數系統性覆蓋「芯片硬件—大模型—場景應用」全鏈條。在AI硬件基礎設施層面,指數納入了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和計算設備供應商如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在AI模型與算法核心層,指數匯聚了百度(文心一言)、商湯科技(計算機視覺)、阿里巴巴(通義千問)等具有自主大模型研發能力的科技巨頭;在AI應用落地環節,成分股企業展現出豐富的商業化場景,如騰訊、嗶哩嗶哩的「AI+傳媒」,美團、阿里巴巴「AI+社會服務」等等。完整的產業鏈佈局表明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專精於AI產業,不僅能夠捕捉AI技術突破帶來的投資機會,更能分享技術商業化過程中的成長紅利。

圖: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的AI全產業鏈佈局

image

資料來源:Wind,華安基金,截至2025.8.25

指數編制方案重磅煥新,今日公佈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個股權重上限由10%上調至15%,這一調整將顯著提升指數的龍頭集中度,進一步強化其捕捉科技產業核心紅利的能力。更高的權重上限意味着頭部科技企業(如騰訊、中芯國際、小米、阿里巴巴等)在指數中的主導地位更加凸顯,使指數表現更緊密地貼合這些龍頭股的市場走勢這種集中化設計尤其契合AI產業「贏家通吃」的競爭邏輯——頭部企業憑藉技術壁壘、數據資源和資本優勢形成閉環式正反饋,持續擴大市場份額並主導行業創新方向,導致資源與估值進一步向少數巨頭傾斜,也因此帶來更優的業績表現。

美股「七巨頭」(蘋果、微軟、英偉達、谷歌、亞馬遜、Meta、特斯拉)的市場表現充分驗證了AI產業「贏家通吃」邏輯。萬得美國科技七巨頭指數完全由這七家巨頭公司構成,而相比之下納斯達克100指數中的七巨頭合計權重約為42%。這種高集中度策略使七巨頭指數自4月觸底后(4月7日)至今的漲幅達到44.5%,超過納斯達克100指數的36.3%。拉長維度來看,從2022年底ChatGPT爆火之后,自2023年初至今,萬得美國科技七巨頭指數漲幅185.67,%,大幅領先於納指100同期的116.77%。(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8.18)

圖:更高集中度的科技七巨頭指數大幅跑贏納指100

image

資料來源:Wind,華安基金,截至2025.8.18

美股科技七巨頭的大幅超額收益,根本原因就在於AI產業的高集中度特性:英偉達壟斷全球90%的AI芯片市場,微軟和亞馬遜AWS合計佔全球雲服務60%份額,形成技術閉環和規模效應;蘋果憑藉iPhone硬件生態和App Store服務,壟斷高端智能手機市場50%的利潤。因此,高集中度的科技類指數不僅可以緊緊捕捉到AI爆發期的技術紅利,而且在面臨短期調整時也能依託龍頭企業的技術壁壘和現金流優勢快速修復,而分散配置則易被滯后者拖累。

圖:港股科技代表性指數編制方案對比

image

資料來源:Wind、華安基金,截至2025.8.25

港股通恆生科技ETF:把握AI機遇的一站式工具

如今人工智能技術正從研發投入階段,邁向可持續變現的商業閉環,為這些公司帶來了全新的、高利潤率的收入來源,驅動其業績實現高增長。恆生港股通科技指數成分股在2024年的利潤增速高達51%,延續了高增長態勢。這也使得該指數和同類指數相比,近三年大幅跑贏其他港股科技類指數和港股互聯網類指數。未來,隨着AI商業化加速(如DeepSeek大模型迭代、半導體國產化突破)以及南向資金持續流入港股通標的,權重上限上調后的指數有望在龍頭集中策略與產業趨勢共振下,展現出更強的業績彈性和估值修復動力。

同類指數風險收益對比(近三年)

image

資料來源:Wind,華安基金,截至2025.8.21

港股通恆生科技ETF(代碼:520840)今日重磅上市,緊密跟蹤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為投資者提供了一鍵佈局港股AI核心資產的便利工具,助力投資者高效分享AI產業增長紅利。

image

風險提示:基金產品由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兑付和風險管理責任。基金管理公司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投資者在投資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過程中應當注意覈對自己的風險識別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與自己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並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基金產品詳情請認真閲讀相關的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關於所列個股非投資建議。市場觀點僅代表當時觀點,今后可能發生變化,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保證,亦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