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4 08:22
(來源:華夏基石e洞察)
文 / 張維迎,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國發院教授、北大市場與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伯尼·馬科斯(Bernard Marcus,1929-2024)是美國著名企業家,建材連鎖超市家得寶(Home Depot)的創始人。
伯尼·馬科斯出生於一個俄羅斯猶太人移民家庭,上中學的時候就曾想當一名醫生,但因交不起一萬美元的賄賂金給招生人員,與哈佛醫學院失之交臂。他進入羅格斯大學讀了藥物專業,靠勤工儉學讀完大學。大學畢業后,他當過藥店藥劑師,也換過其他工作,最后做到聖地亞哥一間建築材料連鎖店的經理。
作為連鎖店經理,伯尼·馬科斯經常給公司老闆提建議。他提出的全新經營理念與老闆的想法不同,讓老闆煩不勝煩,最后被老闆開除了。
伯尼不服氣,下決心要建一間自己的建材商店,去實踐他全新的經營理念。他找到了在同一間建材商店里任財務總監的阿瑟·布蘭卡(Arthur Blank),鼓動阿瑟辭職和他一起去創辦屬於自己的全新「建材超市」。
1979年,馬科斯創辦了家得寶(Home Depot)建材超市,時年50歲。公司於1981年上市,馬科斯和布蘭卡都成了億萬富翁。2002年,馬科斯從董事長位子上退休,時年73歲,布蘭卡接替了他的位置。2014年,家得寶在全球有2200多家店,僱員超過35萬人。
我想用這個故事證明的是:企業家通常不喜歡自己的下屬有企業家精神。
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不僅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固執己見,不願意服從權威,經常不守規矩。他們喜歡擺佈別人,而不是被別人擺佈。他們想做規則的制定者和破壞者,不是規則的執行者。他們是偏執狂,不是「好好先生」(Mr. Yes)。這樣的人在企業內部通常會覺得自己無用武之地,創造力不能得到有效發揮。
正因為企業家本人是具有獨立見解、不願意服從權威的人,作為老闆,他們通常難以容忍下屬有獨立見解、不服從權威。所以有企業家精神的人,如果做別人的下屬,通常不是個「好員工」。所謂「好員工」,就是執行命令、按程序辦事的員工。他們很具有專業精神,但把服從權威當作天職,缺少企業家精神。
由於賦有企業家精神的老闆通常不喜歡賦有企業家精神的員工,賦有企業家精神的員工就更可能離開現在的老闆,創辦自己的企業,自己當企業家。事實上,相當一部分企業家是由於不被老闆賞識,才走上企業家道路的。[i]前面講的伯尼·馬科斯如此,像卡耐基、福特、英特爾三劍客,都是如此。中國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哈佛商業評論》1985年第11期發表了標題為《創業的陰暗面》的文章,作者讚許地引用了一位企業家的如下觀點:「通常企業家都是難搞的員工,於是就自己創辦公司。他們不接受別人的建議或命令,並渴求經營自己的公司。」作者認為,與僱傭的高管不同,企業家是懷疑權威的,他們不願意融入現有組織或科層。「相反,他們往往會覺得這樣的結構令人壓抑。他們發現,在已有的體制中,很難與人合作,除非公司結構由他們創建,工作按他們的要求完成。」他們之所以成為企業家,是因為他們無法屈從權威,也不願意遵守已有公司的規則。
現在不少人熱衷於討論如何激發公司內部的企業家精神。當老的公司面臨創業和創新精神衰退的時候,激發內部企業家精神是有意義的。像思科、阿里巴巴、騰訊、海爾等公司都在做這方面的努力。但真正做到並不容易。
當一個公司變得越來越大時,嚴格的規則和科層結構是必不可少的,管理必須職業化和規範化,否則,公司就不可能有效運營。但企業家精神的本質決定了,隨着公司的變大和管理制度的完善,企業家精神的密度一定會逐步稀釋。或許,這就是企業難以基業長青的主要原因。
企業家通常很重視接班人的培養,但成功的並不多。如果一個員工能長期受到老闆的賞識,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走到接班人的位置,他十有八九是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但不大可能具有企業家精神。如果他是一個有企業家精神的人,不大可能熬到這一天。一個有企業家精神的人很難長期深藏不露。所以,不難理解,當一個優秀的企業由創業企業家交到內部培養的職業經理人手里時,這個企業就十有八九開始走下坡路。
職業經理人和企業家是兩個不同的物種,企業家精神總是在創業企業表現得更突出,大公司很難不被職業經理人主導。雅虎公司收購周鴻禕創辦的3721公司后,曾希望周鴻禕成為一個職業經理人,管理好雅虎中國。但周鴻禕本質上是一個企業家,不是職業經理人,最終只能選擇離開,重新創辦自己的企業奇虎360。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方洪波是何享健為美的公司培養的接班人。他於1992年加入美的公司,從總裁辦員工做起,后歷任市場部部長、空調事業部總經理等諸多職務。2012年,他接棒美的創始人何享健,擔任美的集團董事長。在方洪波的領導下,美的再創輝煌,營收從2012年的680.7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4091億元,成為全球家電巨頭。事實證明,方洪波是一位職業經理人出身的傑出企業家。他能得到何享健的賞識並被委以重任,這個案例值得好好研究。
但我還是要説,企業家精神的本質決定了絕大多數由優秀的企業家創辦的優秀的企業,都難以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仍然基業長青。接替它們位置的總是新一代優秀企業家創辦的新企業。借用熊彼特的話:旅館里總是住滿客人,但客人的名字總是在不斷更換。當然對社會而言,這並不是一件壞事:沒有任何企業能保持壟斷地位,除非它得到政府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