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高通莊思民解讀6G:AI原生的6G設計賦能全新服務,邁向AI互聯未來

2025-08-22 15:45

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心月】在當今通信行業,5G技術的廣泛應用正深刻改變着人們的生活與社會的運轉方式,而6G的研發也已在全球範圍內緊鑼密鼓地展開。高通作為通信技術領域的領軍企業,憑藉其深厚的技術積累和持續的創新投入,始終站在推動行業發展的最前沿。無論是在5G技術的優化升級,還是對6G未來藍圖的精心擘畫,高通的每一項成果、每一步舉措,都對全球通信產業的走向產生着深遠影響。

日前,高通技術公司工程技術高級副總裁莊思民博士(Dr. John Smee)來到中國,與媒體記者就6G前瞻、5G-A演進等話題進行了深度交流,分享了高通在這些關鍵領域的前沿洞察與戰略佈局。

高通技術公司工程技術高級副總裁莊思民博士(Dr. John Smee)

6G願景:打造更高效的AI原生網絡

莊思民認為,當前在3GPP全球標準化體系中,6G的發展路徑已經非常清晰。Release 20確立了正式的技術研究項目,匯聚各方的創新理念並通過充分討論確定蜂窩系統演進的最優方案。Release 20研究項目凍結后,3GPP將在Release 21中開啟6G第一版標準化制定工作項目,它將確立全球統一的6G技術規範,併爲2030年的6G部署奠定基礎。

而在Release 20向Release 21演進的過程中,高通有着非常明確的主張,就是要將重要的優化技術納入6G系統之中。為此高通將面向物理層通信引入新技術,通過優化調製、編碼和波形,確保實現容量、覆蓋範圍和效率的提升。此外,高通還將面向通感一體化(ISAC)推出新技術,推動非地面網絡(NTN)的持續演進。

在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前夕,莊思民博士通過博客文章系統闡述了高通在6G技術演進等領域的研究方向。而在此次與中國媒體的交流中,他進一步強調,高通對6G的願景和目標是讓更高效的終端在更優化的網絡中運行。

雖然雲端在數據存儲和數據訓練方面具有優勢,但高通認為邊緣側能夠真正釋放連接和AI的融合價值,從而開闢全新的市場和應用空間。

在5G技術的推動下,無線通信系統的容量和數據速率顯著提升。而6G將面向AI時代設計,能夠將層出不窮的新應用、新的工業用例,以及新的邊緣側AI應用場景融入通信系統中。

「我們正將AI深度融入6G系統以實現AI原生的6G設計——不僅僅是通過AI提升終端和網絡性能,更是將AI技術直接嵌入空口設計,從根本上支持運營商推出面向AI互聯未來的全新服務。」莊思民説道:「我們相信,隨着5G-A向6G持續演進,邊緣側AI時代將真正到來。」

突破核心技術瓶頸,推動6G演進

在莊思民看來,面對重大技術飛躍時,需要突破的核心瓶頸在於如何平衡兩大關鍵:既要確保對現有系統的兼容性,又要實現向未來系統的跨越式發展。

在2025年,6G系統設計的突破性機遇之一,在於能夠運用更靈活、可擴展的軟硬件架構。因此在設計未來6G系統時,將引入具備高度靈活性的硬件,它們不僅能夠運行6G系統,同時也能向前兼容5G。

在設計6G的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如何將漸進式演進與革命性突破相融合。在5G Advanced基礎之上,以成本高效的方式推動向6G升級以獲得全新的性能與功能,成爲了行業追求的目標。在3GPP Release 18和Release 19版本中,已經有多項重要研究聚焦將AI引入空口。這些研究不僅使AI得以融入5G Advanced,同時也為直接面向AI原生的6G系統引入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

技術突破與產業賦能,共繪通信未來

高通在通信技術領域的創新成果,已廣泛滲透到各個行業,有力推動着傳統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在智能家居領域,高通的5G-A技術和終端側AI能力賦予家庭智能設備毫秒級響應速度;在工業領域,智能工廠設備藉助實時數據監控與AI預警,可提前察覺潛在故障;在汽車及出行領域,高通的驍龍數字底盤解決方案為更智能的出行體驗提供核心支撐。

而面對新的通信技術,全球無線通信生態系統也展現出了極大的關注。莊思民稱,在他去過的每個市場和每個國家,都能看到人們對AI與通信創新抱有極大熱情,這令他倍感振奮:不同國家和地區都已經意識到,AI和通信技術將對各國的經濟發展和大眾的互聯水平產生深刻影響,這種共識正推動各方高度重視基礎技術創新。

「我認為6G的全球標準化進程正是這種國際合作的典範——它既致力於提升全球的互聯互通水平,也正面向眾多不同的應用場景優化基礎性的關鍵績效指標。」

如今,我們正邁向一個更具沉浸感的通信時代,智能體AI將改變人們與終端交互的方式,並面向學校、醫院、工廠等眾多場景提高生產力,這些技術協同發展將創造出巨大的價值。

在莊思民的設想中,我們將迎來萬物互聯的未來,虛擬現實設備、新型物聯網應用、人形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汽車將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將通信技術引入邊緣側的新應用在未來將釋放出巨大價值。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